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选用浓度为1.2 mol/L和1.6 mol/L的NaOH溶液为激发剂,研究强碱性环境对钢渣水化1 d和7 d的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及水化结合水的影响,并与钢渣在60℃时的水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强碱性环境和高温能够促进钢渣活性组分(C2S、C3S和C12A7)的早期水化,但钢渣中的非活性组分(RO和Fe3O4)的水化程度很低;强碱环境和高温对钢渣水化的水化产物种类的影响差异很小;钢渣水化产物的化学结合水量随着碱度的增加而增大,相比于高温,强碱环境对钢渣早期水化的促进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大掺量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硬化浆体形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大掺量矿渣复合胶凝材料在不同水化龄期的硬化浆体形貌,并与水泥硬化浆体形貌进行对比,研究了矿渣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的水化性能与硬化浆体形貌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大掺量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早期的浆体结构比水泥浆体结构疏松,28天的浆体结构比水泥浆体结构致密.水化早期,矿渣颗粒被水泥水化产物包裹,与水泥浆体界面薄弱;水化后期,矿渣颗粒的水化产物与水泥水化产物紧密结合,颗粒与水泥浆体的界面牢固.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钢渣在不同蒸养温度条件下的化学结合水和抗压强度,以及对水化产物进行XRD和SEM分析,探讨了钢渣在蒸养条件下的安定性问题。结果显示:提高蒸养温度能够明显促进钢渣中胶凝组分的水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影响安定性的组分的反应;当蒸养温度达到80℃时,能够明显加速游离CaO的反应,破坏钢渣硬化浆体的微结构;蒸养对钢渣中RO相和MgO矿物的反应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使用活性低的矿渣作为细骨料配制矿渣砂混凝土,将该混凝土与使用普通河砂的混凝土进行强度实验对比,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凝土硬化浆体中矿渣砂和普通河砂的微观形貌,研究了矿渣砂作为细骨料使用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标准养护条件还是高温蒸养条件下,矿渣砂混凝土各个龄期的抗压强度都略低于普通河砂混凝土,但是两者的劈裂抗拉强度相差不大,矿渣砂混凝土后期的劈裂抗拉强度甚至超过普通砂混凝土。部分矿渣砂的表面发生了水化反应,其水化产物与水泥的水化产物相互搭接,对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的ESEM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膨胀剂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形貌和硬化浆体结构。复合胶凝材料水化初期有过渡产物钾石膏片状晶体生成,CSH凝胶为约1μm长的晶须,而钙矾石则以六方片状晶核形式存在。在粉煤灰颗粒表面有通过溶解-结晶机制生成的水化产物。在水化后期,CSH成为无特征形貌的致密浆体,其中分布有充分发育的棒状钙矾石晶体。粉煤灰颗粒由表面生成的水化产物与周围的浆体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郑敏  龚跃 《电子显微学报》1993,12(3):273-276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加入聚合物水泥水化试体各龄期水化产物形态的观察,研究了二种类型的聚合物乳液(不含羧基的、及含羧基的)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在水泥试体中能成膜,并吸附包裹水泥颗粒及其水化产物,但不影响纤维状水化物等结晶的形成;而聚丙烯酸聚酯乳液(PAE)则因含有羧基。要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并影响纤维状水化物等结晶的形成。二种聚合物乳液都能改善其强度等性能,但作用机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高温诱致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及压汞试验等微观测试手段,对高温下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水泥浆体表面热开裂由表及里不断延伸、发展,水泥水化产物持续分解,使得水泥浆体内部孔不断粗化,微观结构劣化越来越严重,承载能力持续下降。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从50℃开始萌芽,300℃以后劣化加剧,500℃是水泥浆体的极限承载温度。在温度影响下水泥浆体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是导致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劣化的本质原因,300℃以后硅酸钙凝胶的持续分解、胶结能力的不断下降以及氢氧化钙的高温分解等化学劣化作用是导致水泥浆体劣化加剧的主要原因,其中硅酸钙凝胶的分解是关键因素。高温对氢氧化钙的劣化影响在300℃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8.
将不同组成的油井水泥石放在高温高压的酸性环境中腐蚀1~4个月,观察其腐蚀深度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腐蚀时间内,苯丙胶乳水泥石和环氧树脂水泥石的腐蚀深度小于空白水泥石,腐蚀部分的水化产物受到溶蚀,硫含量增加;但水化产物组成没有变化,也未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水泥石被腐蚀的原因可能是S2-和CO2-3酸性离子被吸附于CSH内部,导致水化产物溶蚀。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硫氧镁水泥(MOS)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硫氧镁水泥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这得益于硫氧镁水泥的孔径主要分布在纳米量级上,几乎没有有害大孔,以及棒状的水化产物堆积交叉。MOS水泥主要由未完全反应氧化镁和水化产物5 Mg(OH)2·MgSO4·7H2O(5·1·7相)组成,5·1·7相微观形貌为微米级的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XRD和SEM?EDS对胶乳油井水泥水化产物及硬化浆体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乳并没有改变油井水泥水化产物的种类;微观形貌显示,胶乳的掺入使得水化产物表面形成一层绒状的物质结构,堆积紧密的六方叠片状的Ca( OH)2晶体形貌变得松散薄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研究了蒸养条件下水泥-磷渣复合胶凝材料一年龄期的水化产物的特征.结果表明:含磷渣的复合胶凝材料并未产生不同于水泥的晶态水化产物,但促进了钙矾石(AFt)向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的转化;1年龄期时,经80℃蒸养的水泥-磷渣复合胶凝材料的硬化浆体中仍能明显观察到未反应的磷渣颗粒;磷渣的火山灰反应消耗了一部分Ca(OH)2,磷渣颗粒与周围结构中的Ca(OH)2及C-S-H凝胶粘结紧密;水泥-磷渣复合胶凝材料水化产生的C-S-H凝胶的Ca/Si比低于纯水泥水化产生的C-S-H凝胶.  相似文献   

12.
利用XRD和SEM对掺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矿渣的掺入使胶凝材料中水泥的质量分数下降,矿渣反应消耗部分Ca(OH)2,导致硬化浆体中Ca(OH)2的含量降低,2 a龄期时掺70%矿渣样品中仍有Ca(OH)2存在。矿渣掺入后,硬化浆体的早期微观结构会较为疏松,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大量低Ca/Si的C-S-H凝胶生成,使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逐渐致密,且凝胶中含Al较多。  相似文献   

13.
利用XRD和SEM-EDS对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粉煤灰的掺入使胶凝材料中水泥的比例下降,导致硬化浆体中Ca(OH)2的含量降低,360 d龄期时各样品中仍有Ca(OH)2存在.粉煤灰掺入后,硬化浆体的早期微观结构会较为疏松,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大量低Ca/Si的C-S-H凝胶生成,使复合胶凝...  相似文献   

14.
PTCR纳米晶粉体的一步法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得了含钡、锶、钙、钛、锂、锰、硅和钇等八种元素的无定形干凝胶粉,经700℃,1h煅烧得PTCR纳米晶粉体,经XRD分析测得粉体平均晶粒尺寸范围为17~30nm,且平均粒径随稀土掺杂量(摩尔分数为0.08%~2.00%)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常温下粉体以立方相存在。粉体经造粒、压片、烧结成瓷具有PTCR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Ni、Si元素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A3钢表面制得了Ni_(31)Si_(12)/FeNi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涂层。分析了该涂层显微组织,采用测定阳极极化曲线的方法评价了该涂层在0.5mol/l H_2SO_4水溶液中的耐蚀性能,考察了添加少量合金元素Cr对涂层耐酸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熔覆Ni_(31)Si_(12) /12/FeNi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涂层组织由带状Ni31Si12初生相及带间FeNi/Ni_(31)Si_(12)/12共晶组成,涂层表面平整、组织细小、与基体间为完全冶金结合;涂层组织显微硬度在HV650—75O之间,沿层深分布均匀;涂层组织组成相Ni_(31)Si_(12)/FeNi本身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能,具有快速凝固成分均匀的显微组织,激光熔覆Ni_(31)Si_(12)//FeNi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涂层在H_2SO_4水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合金元素Cr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耐酸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A printable hybrid hydrogel is fabricated by embedding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PNIPAm) microparticles within a water‐rich silica‐alumina(Si/Al)‐based gel matrix. The hybrid gel holds water content of up to 70 wt%, due to its unique Si/Al matrix. The hybrid hydrogel can respond to both heat and electrical stimuli, and can be directly printed layer‐by‐layer using a commercial 3‐dimensional printer, without requiring any curing. The hybrid ink is printed onto a transparent, flexible conductive electrode composed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sustains bending angles of up to 180°, which enables patterning of various flexible devices such as smart windows and a 3D optical waveguide valve.  相似文献   

17.
Multimode signal transmission concept is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increase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a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SIW) interconnect. In order to generate two uncoupled channels without adding an additional physical link, ${rm TE}_{10}$ and ${rm TE}_{20}$ modes of an SIW interconnect are harnessed as signal carriers. To excite these two orthogonal modes simultaneously, a multimode double launcher is proposed and characteri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uncher is limited by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mode launchers (transitions). Therefore, a method for improving port isolation is suggested, which results in increasing the channel bandwidths. A balun structure based on an SIW is presented and included in the multimode waveguide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excite the ${rm TE}_{20}$ mode. Ultimately, the multimode waveguide with the optimized transitions is used in a parallel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demonstrating excellent transmission quality for the data rate of a 1-Gb/s/channel.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炉渣中的Ca、Mg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由于炉渣成分复杂,建立的一元回归关系式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时需要考虑多个自变量的回归分析问题。为了分析炉渣中Ca、Mg元素的含量,将炉渣中Mg、Ca、Fe、Si、Al的原子谱线强度以及Mg、Ca的离子谱线强度作为输入向量。由于不同谱线强度相差过大时,会使在计算出的权重系数中,不同谱线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为了消除不同谱线强度差距过大的影响,对光谱强度进行标准化处理,把所有谱线强度的值放在了一个相似的范围。综合对比分析了非线性多元函数定标、BP神经网络定标以及径向基网络(RBF神经网络)定标在炉渣成分分析中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RBF神经网络定标相对于传统非线性定标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