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伟  汤红波  陈璐 《计算机科学》2013,40(11):43-47,51
针对移动网络应用在代理移动IPv6域中存在切换时延大并且缺乏对域间切换有效支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MIPv6的移动网络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通过结合二层机制在移动节点完成注册之前进行预切换,提前获取节点信息,建立缓存数据转发隧道,利用扩展的信令消息进行不同域间实体的交互,实现对域间切换的有效支持,并引入双重缓存机制,避免了切换过程中的分组丢失。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相对传统机制,降低了系统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2.
在代理移动IPv6(PMIPv6)中实现网络移动性(NEMO)能为用户提供在NEMO网络和普通PMIPv6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但通信数据经过本地移动锚点的锚定却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开销。为提高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的NEMO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代理移动IPv6中的分布式NEMO网络实现方案,即分散部署本地移动锚点的数据层功能,由中央移动数据库对控制层功能进行集中管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短途公交车系统中,该方案网络费用更少,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3.
饶亮  张奇支  黄兴平 《计算机科学》2012,39(8):47-50,78
移动IPv6是一种需要主机参与管理的移动管理协议,而代理移动IPv6不需要主机参与移动管理.在成熟的MIPv6环境下使用PMIPv6,需考虑二者互通问题.已提出的互通方案多属硬切换,没有考虑切换的时延.运用域内快速切换思想,提出一种优化的域间快速切换方案,并对比优化方案和已有切换方案的网络切换时延.分析结果显示,优化方案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4.
基于PMIPv6的域间切换管理方法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代理移动IPv6(PMIPv6)中域间切换时延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MIPv6的域间切换管理方案。新方案通过在PMIPv6域间发送PBU绑定更新消息,使得切换目标PMIPv6域提前知道移动节点(MN)的家乡网络前缀,避免了移动节点参与移动性管理及重新配置转交地址,从而有效减小了切换时延。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全局移动性管理方案移动IPv6和快速移动IPv6相比较,新方案更加适应移动性管理中低时延、低复杂度、易于操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FPMIPv6是PMIPv6(Proxy Mobile IPv6)标准协议的扩展,旨在减少切换时间延迟,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移动节点MN并非每次都能对新接入点预测正确,这种情况会带来更长的时间延迟和大量数据包的丢失。考虑到MN切换发起错误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FPMIPv6方案,通过采用"切换发起和代理绑定更新并行"和"缓存与转发并行"的思想降低切换时延和数据包丢失来降低切换过程的总开销。仿真数据表明,改进方案的切换开销明显小于PMIPv6协议和FPMIPv6协议的开销。  相似文献   

6.
刘剑  孙世新 《福建电脑》2007,(11):167-168
移动IPv6是IETF提出来解决网络层移动性问题的标准,但移动IPv6在切换过程中存在无法接受的切换延时和数据包丢失,无法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通过对802.16链路层切换过程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802.16网络中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利用链路层的触发信号和隧道减少移动IPv6的移动检测,转交地址配置和绑定更新的时延以及切换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代理移动IPv6(PMIPv6)中域内切换时延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MA的域内切换路由优化方法。在新方法中,当移动节点链接到的新的移动接入网关向LMA发送代理绑定更新(PBU)消息后,LMA向相关的移动接入网关回发通信绑定更新(CBU)消息。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实现了切换后由先前的优化路径平滑且快速地过渡到新的优化路径,从而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切换时延同时降低了切换路由优化过程中包传递发生乱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在城市道路车流量大的情况,车辆在不同的路边基站之间频繁地进行上下文切换,从而导致IPv6的移动性支持协议切换时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移动路由的快速切换方案。采用代理移动路由在3G/WiMAX通信域的切换触发其它802.11p通信域内的车辆发生切换的方法,来达到宏切换与微切换相结合的目的,从而实现批量式快速切换。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较现有方案提高了切换效率,减小了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快速切换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移动IPv6协议切换过程造成的延迟无法保证实时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人们在基本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改进的切换方案.本文介绍了目前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了当前主要的切换方案,并对各切换方案做了深入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本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很大,不能满足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的要求。为此,IETF制定了快速移动IPv6草案,但是该草案在基于IEEE 802.11b/a协议的无线局域网中很难实现。在该草案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yer 2 Trigger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利用链路层信号和快速RA机制有效地减少了切换时延。我们在基于网络处理器的路由器和Linux主机上实现了此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较低的切换时延;另外,由于隧道操作由硬件高速实现,因此切换前后的端对端时延抖动很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快速切换的代理移动IPv6路由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代理移动IPv6移动节点(MN)切换后重建优化路径时延较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切换的路由优化方案。新方案通过在MN快速切换过程中由旧移动接入网关提前发起路由优化,实现了优化路径的快速重建。性能分析表明,新域内路由优化方案比局部移动锚点发起的路由优化方案减少了21.7%的路由优化平均费用和45.4%的路由优化状态建立时延;新域间路由优化方案比现有域间切换及路由优化方案减少了72.2%的路由优化状态建立时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的网络移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龙  张伟 《计算机工程》2008,34(24):246-249
以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的网络移动方案为研究背景,将网络仿真软件NS作为仿真平台,扩展和改进NS中移动IPv4的相应模块,设计并实现双重IP隧道,使其支持拓扑固定的网络移动功能。通过改进无线信道的相应模块完成对卫星信道的模拟,建立可以对IP业务传输性能进行仿真、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的网络移动模型BMSC-NEMO,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IPv6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代理移动IPv6绑定更新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 结合返回路径可达过程协议和不对称加密技术, 改进了返回路径可达过程协议, 提出一种基于自动密钥认证的返回路由可达过程绑定更新安全机制。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 该方案能有效防止攻击者伪造、篡改绑定更新消息, 杜绝移动主机受到拒绝服务攻击等问题, 提高了通信主机绑定更新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未来移动节点必须支持多个网络接口的应用。代理移动IPv6(PMIPv6)协议可以为移动节点提供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不需要移动节点参与移动性管理。分析了多接口技术在PMIPv6下的应用,详述了基于虚拟接口实现多接口接入PMIPv6的方法。在实验室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表明基于虚拟接口的PMIPv6多接口接入基本实现了多家乡和异构切换功能。  相似文献   

15.
层次型移动IPv6域间无缝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蕾  杨鹏  何剑锋 《计算机工程》2008,34(24):85-87
针对层次型移动IPv6协议中存在的域间切换问题,提出一种交互式实时应用的层次型移动IPv6域间快速无缝切换方案,该方案能够优化移动IPv6的切换延迟以及分组发送延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乔红麟  马跃 《计算机工程》2007,33(18):119-121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提出了接入互联网的需求。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是保证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描述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流程,分析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性能及其切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和归纳了一些优化思想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π演算理论分析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严格而规范地描述其协议过程,并给予代数验证。文章基于π演算理论来分析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机制。首先建立了切换的π演算模型,然后通过推导,证明了模型的一致性。这将为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亚东  陈瑾 《计算机工程》2012,38(13):67-70
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技术可以减少移动IPv6协议下行流的切换延迟。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方法,增强交叉路由器的功能,移动节点移到一个新位置只需要向交叉路由器注册,从而在交叉路由器和移动节点的新转交地址间建立隧道。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令开销和会话中断时间,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