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智玲玲 《治淮》2022,(11):39-40
<正>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派河截污导流水质保护工程是引江济淮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性工程,主要功能是将派河沿线4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截走,主要采取治污、导污、控污、截污等措施使污水不进入派河,确保引江济淮工程水质达标。因此,本工程涉及大量的输水管道工程,结合理论知识和本项目工作实践,本文对水利工程中管道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引江济淮工程规划通过审查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引江济淮工程规划报告审查意见,标志着这项重大工程的规划阶段顺利结束,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跨省、跨流域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的14个市55个县区,超过7万km2国土面积,受益人口超过4100万人。工程规划的输水线路总长超过1390km,大致方向为:引江济巢段,从引江口至派河口,由西河、兆河和菜子湖、孔城河、白石天河2条输水线路,以及为回避巢湖水质污染而在巢湖南岸新辟的合分输水线路  相似文献   

3.
对引江济淮工程受水区(安徽段)的种植结构、肥料类型和用量进行调查分析,估算受水区不同控制单元农田氮磷流失情况及入河系数,考察农田面源氮磷流失入河对流域水质的贡献,并预测工程输水后农田氮磷流失对流域水质影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施氮、磷肥过多导致较高量的氮磷流失,对颍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和涡河的水质有较大影响;引江济淮工程实施调水后总氮、总磷入河浓度持续降低并趋于稳定,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将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4.
《治淮》2021,(9)
引江济淮工程由长江下游上段引水,向淮河中游地区补水,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本文以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为例,选择了输水航道线路涉及的南小河等4条具有代表性入渠支流作为建模对象,采用构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的方法评估分析支流洪水对主航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洪生 《治淮》1994,(1):10-11
引江济淮工程是安徽省境内抽引长江水源补给淮河的跨流域调水、多目标综合性开发利用工程。从长江北岸抽引的江水经现有河道送入巢湖,抽提后通过江淮分水岭继续北送至瓦埠湖,然后经东淝河在蚌埠节制闸上游进入淮河。引江济淮工程的功用,首先是保证满足淮南、蚌埠两座重要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淮河两岸的平圩、洛河和田家庵等电厂用水;其次是补给  相似文献   

6.
凤凰颈排灌站座落在长江安徽段北岸巢湖流域的无为县境内。它是安徽省“七五”期间引用外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巢湖流域治理的骨干工程,也是我省规划兴建的引江济淮《南水北调》及巢湖治污的龙头工程。  相似文献   

7.
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论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陈一明 《人民长江》2017,48(19):57-60
水源区论证是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引江济淮工程调水规模大且水源区受影响因素多、影响涉及范围广,因此,对该工程水源区进行论证较为复杂。在开展有关规划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引江济淮工程进行了取水合理性分析;在考虑规划水平年工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增耗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源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工程给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域主要功能和纳污能力、咸潮上溯等方面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取水合理、水源可靠、对水源区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河干流污染团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对污染团事件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措施进行研究。构建淮河干 流中游段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加大蚌埠闸流量、加大引江济淮流量、两者同时加大、背景调度(无引江济淮工 程)和常规调度(有引江济淮工程,但不加大流量)5 种调度方式对淮河干流污染团的应急处置效果。结果表明:从 污染团离开研究区域时间、峰值长度、峰值质量浓度等角度看,不同调度方式对污染团的处置效果有所不同;加 大蚌埠闸流量、加大引江济淮流量和两者同时加大对污染团的处置效果均比背景调度和常规调度更优。研究结 果可为淮河干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志诚 《治淮》2021,(1):7-9
一、巢湖流域与巢湖简介 巢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左岸,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总体分布规律是南大北小.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以巢湖为中心,四周河流呈放射状注入.主要入湖河流有杭埠河、派河、南淝河、柘皋河、白石天河、兆河等.巢湖闸以下为裕溪河,主要支流有清溪河、牛屯河以及连通裕溪河和黄陂...  相似文献   

10.
引江济淮也称南水北调巢湖线。这项工程早在五十年代就有过设想。1973年安徽省治淮指挥部曾从农业用水要求做过研究。1976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时肯定了“巢湖引江线作为济淮的调水线比较适宜”。1979年天津南水北调学术讨论会上又强调了“引江济淮的巢湖线路的工作,应根据情况积极研究”。1976年下半年开始至1980年底,我们曾对淮河的水资源情况、引江济淮的供水范围及农业灌溉用水量等做了一些分析研究。对工业用水也作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3):58-60
基于流域布设断面取样点的月监测数据,分析了潇河流域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潇河主流松塔河水质较好,属于Ⅲ类水质;支流白马河水质较差,属于劣Ⅴ类水质,是影响潇河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流域附近乡镇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造成潇河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尺度上看,CODCr、NH3-N、TP含量沿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潇河流域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自净能力较差。水体自净系数与水力坡降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
依据 2017 年—2020 年巢湖健康状态报告,重点分析评价了导致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水环境、生物两类关键要素。巢湖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和蓝藻密度较高、水生植物稀少、鱼类小型化。提出巢湖治理必须综合施策,分区施策,分类施治,重点削减西半湖污染物通量和修复湖区生态。在强化流域水环境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南淝河、派河等重点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尽快研究解决湖区污染物进出不平衡和持续增加的问题,找出各环境因子变化与水体富营养化变化、藻密度、水华程度、水华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定量关系,制定重点污染因子消减对策和蓝藻水华控制措施。充分论证巢湖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方案,进一步加大湿地和水生植物建设和维护力度。开展巢湖水质生物调控和污染底泥控制试点工程,有计划地开展鱼类结构优化调控,保持水体生物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兴成 《山西水利》2023,(6):49-50+56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供水、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与水生态保护的调水工程,历经数十载规划、勘测和论证,终于开工建设。文章根据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的工程概况和布置规划方案,探讨了引江济淮工程对流域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研究表明,该工程的实施对提升流域治污水平、巩固生态建设、保障水质安全及建设美丽家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田面源污染是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巢湖流域万亩大圩杨柳圩为研究对象,采用入河系数法对圩内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圩内污染负荷入河总量COD为175.24 t/a, NH3-N为24.99 t/a, TP为3.2 4 t/a, TN为38.49 t/a,其中农田面源污染负荷入河量COD为50.59 t/a, NH3-N为10.91 t/a, TP为1.02 t/a, TN为19.83 t/a,分别占总入河量的28.91%、43.66%、31.48%和51.52%;除圩区化肥农药利用率较低之外,沟渠水动力条件差、灌排一体、水生植物群落失衡等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圩内净化空间与调蓄空间不足,造成大量污染在汛期随雨水泵送至外河,对周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思路与措施,可为平原圩区的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少峰  张杰  田仙言  李玮  马小超 《治淮》2011,(12):73-74
乳山河是威海市第二大河,流域上的最大水库龙角山水库、台依水库是乳山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根据流域2002~2010年以来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流域水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比较,阐述了乳山河流域水质现状及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污染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图们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图们江流域干支流监测断面的常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同年份的图们江流域水质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3—2007年,图们江干流及支流嘎呀河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2005—2007年间,布尔哈通河及海兰河污染水平控制较好,水质保持原有水平。总体来说,图们江地区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CODMn、石油类、挥发酚、BOD5和NH3-N等,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是影响图们江水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江湖阻隔出现生态退化、围湖造田加快湿地萎缩、山林破损导致生态失衡、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生态修复压力及城镇扩张威胁水生态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安澜巢湖、碧水巢湖、生态巢湖、美丽巢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从巢湖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角度,提出了引调水源和水力调控、退垦还湿和修复湿地、矿山修复和生态涵养林、节水养田和结构调整、治河清源和空间管控等工程措施,以促进流域生态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有效保障巢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营养状态指数小于55,鱼类生物量增加大于10%。巢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提出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综合管控”技术路线和模式,对于类似湖泊保护和修复在总体推进思路与治理措施优先级安排等方面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引江济淮工程小合线输水渠道周边防洪形势及洪水威胁可能,并基于MIKE 11、21软件建立杭埠河、巢湖与小合线输水渠道所在圩区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选用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模型进行洪水演进模拟,重点研究了巢湖、杭埠河分别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杭埠河溃口洪水对小合分线可能的冲刷影响,为引江济淮工程小合分线路输水渠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关于对未通过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的地区予以处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未通过考核的巢湖流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等相关区县实施限批。"通知"中巢湖流域安徽省白石天河庐江县控制单元、东部湖区巢湖市控制单元、丰乐河肥西县控制单元、南淝河合肥市控制单元、兆河无为县控制单元、派河合肥市控制单元、十五里河合肥市控制单元、西部湖区合肥市控制单元未通过考核,涉及重点区县为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等。滇池流域  相似文献   

20.
巢湖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巢湖水环境问题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治理工作,通过对巢湖流域污染源的调查分析确定废污水主要排放区域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对水质、沉积物、水生生物进行监测和评价,分析其水环境质量现状,巢湖流域污染源主要排污域区为合理市、肥西县和巢湖市,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湖区水质污染西半湖重于东半湖,西半湖水质Ⅳ类和劣于Ⅳ类的占绝大多数,东半湖水质以Ⅱ-Ⅲ类为主,并提出了改善水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