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段变形破坏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黄土隧道施工为例,分析了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洞口段开挖后隧道的变形破坏原因及整治措施,提出采用上断面边墙锚管注浆进行加固后利用马口跳槽开挖的施工技术,减小了对围岩的扰动;加强监控量测,全过程动态监控,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西部某山岭隧道洞口偏压段大变形为例,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地质调研,对大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应急处理措施包含设置临时钢支撑、洞渣回填护脚、补打注浆小导管加固围岩等;永久处理措施包含对初期支护换拱、加强二衬配筋、设置明洞等。工程实践中,通过监测数据验证了处理措施的合理性。最后,结合工程经验及教训,对洞口偏压段施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中,由于受其地形、地貌制约,偏压隧道设计愈来愈常见,隧道与山体斜交的情况也愈加普遍。对此,以石忠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隧道斜交洞口的地形、地貌和地质实况,对不同进洞施工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用斜交套拱配合长大管棚提前支护进洞工艺进行施工;阐述该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并对偏压段斜交套拱施工技术进行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减少洞口段的大面积开挖、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及山体稳定,同时也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隧道的进出口大多是风化的松散堆积体,是抗震设防的薄弱环节。运用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有限元法,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对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围岩材料的渐变对隧道洞口段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3种工况下沿隧道轴线方向衬砌最大应力、位移以及加速度变化曲线,及不同工况下洞口段隧道结构的抗震设防长度。洞口段设防长度与洞口段围岩性质有关,洞口段围岩由软弱向坚硬渐变长度越长,洞口段衬砌应力就越大,洞口段设防长度就越长。  相似文献   

5.
以溪洛渡水电站交通工程某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大管棚预加固为分析实例,通过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研究了掌子面开挖时不同位置管棚的内力、位移变化规律及围岩内塑性区变化。分析表明:上台阶掌子面开挖影响管棚内力及位移明显,下台阶开挖影响较小;掌子面开挖至一定时,拱顶管棚的剪力值最大,从拱顶向左右侧管棚上的剪力逐渐减小;管棚轴力和弯矩最大值位于掌子面开挖处;根据围岩内塑性区可获得管棚搭接长度及系统锚杆设计长度。  相似文献   

6.
黄金坪水电站场内交通6号公路泥石流堆积体段隧道通过大管棚与小管棚相结合、预留核心土开挖以及块石压浆法支护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了泥石流堆积体段按时完成工程节点目标,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于泥石流堆积体段隧道快速开挖施工具备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安全,在小寨山隧道洞口段塌方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和PSO-ELM模型评价了隧道洞口段围岩的稳定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另外,根据洞口段塌方成因,对塌方处理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处理效果,以评价各类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小寨山隧道洞口段塌方成因研究表明:洞口段的塌方成因主要是偏压原因和降雨原因,且突变分析过程的突变特征值均<0,得出隧道洞口段围岩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变形预测结果显示其后期变形仍将持续增加,进而隧道洞口段的稳定性趋于不利方向发展,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塌方处理措施应结合工程实际,先对各施工阶段和步骤进行针对性加固,再调整隧道支护所受的宏观应力状态,保证其受力平衡,且通过塌方处理,小寨山洞口段围岩变形处于可控范围内,验证了各类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撒多水电站进水口洞口段加固处理方案,对同类型施工提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自己的施工经验,阐述涵洞洞口加固处理的两种方法,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自己的施工经验,阐述涵洞洞口加固处理的两种方法,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遭到大地震的震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立隧道洞口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差分方法,对软岩不同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坡度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通过拱顶、拱腰、拱脚监测点研究隧道洞口段最大加速度和最大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得到在软岩不同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坡度条件下隧道洞口段动力特征响应规律和塑性区分布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糯扎渡水电站右岸坝顶公路1#隧道进口段及隧道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对隧道进洞套拱施工方法、超前小管棚施工方法和短台阶施工方法分别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糯扎渡水电站右岸坝顶公路1#隧道进口段及隧道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对隧道进洞套拱施工方法、超前小管棚施工方法和短台阶施工方法分别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铁路建设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黄土地震区隧道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如目前已建成的宝兰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正在修建的成兰铁路、银西铁路等都穿越黄土地震带。长期以来,进洞高程作为影响黄土隧道洞口段边坡隧道系统动力响应的重要参数,很少得到关注。因此,将进洞高程作为一个关键参数,借助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定性研究了坡-隧系统动力响应的特点,设计了相似比为1∶70的隧道洞口段边坡隧道系统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坡脚进洞和1/2倍坡高进洞模型试验震害观测结果表明:坡-隧系统坡高、坡角、入射地震波、岩土体材料、填筑方式、衬砌结构相同,进洞高程不同,洞口段破坏形态不同,破坏程度各异。进洞高程对衬砌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与激振幅值的大小密切相关,坡脚进洞的加速度响应远远小于1/2倍坡高处进洞衬砌结构的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15.
介绍芭蕉箐隧道上行线进口在浅埋、偏压情况下安全进洞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振 《中华建设》2011,(8):198-199
在道路施工中,我们可以以黄土沉积时代的不同作为依据,将黄土分成新黄土(例如马兰黄土Q3、Q4)、老黄土(离石黄土Q12、Q22)以及红色黄土(午城黄土Q1)三种;而根据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又可以将之分为湿陷性黄土及非湿陷性黄  相似文献   

17.
依托岢临高速某黄土公路隧道,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管棚预支护条件下洞口段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管棚预加固参数(打设角度和间距)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隧道洞口段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管棚注浆加固措施能显著改善黄土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提高软弱地层的整体性;管棚注浆措施对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最显著,其次是水平变形,对仰拱隆起的控制作用不明显;依托工程中优化后的管棚打设角度为0°,管棚间距为40cm时,对围岩变形的控制作用较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对水电站公路隧道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的不良影响和具体隧道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合理选择隧道施工方法,采用砂浆锚杆、锚筋束、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加固洞口岩体,提高了洞顶覆盖体的稳定性,合理选择开挖方法,严格控制爆破参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两河口水电站3号公路隧道出口仰坡失稳造成洞口段塌方处理为工程背景,研究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通过试验的方法,优化设计,采用改进的自进式中空锚杆代替小导管,并确定合理注浆量和施工工艺、方法,解决了在碎块状~巨块状架空塌渣体中成孔难、注浆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成功的处理了隧道塌方,并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山岭地区隧道洞口常常处于冲沟地形,造成了洞口偏压,洞口施工难度提升,并伴随较大的安全风险。在冲沟地形下,传统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山体大面积开挖,在进行锚索、锚杆强支护或反压回填注浆固结进洞的方式,这些传统施工方法开挖工程量大、强支护成本高、对自然环境破坏大,增加边坡垮塌风险。采用半明半暗方法进洞大大降低洞口段偏压侧边坡开挖高度,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降低了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