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边坡岩体卸荷及卸荷分带是水电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卸荷分带是否合理影响着边坡的开挖支护设计,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澜沧江某水电站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决定了边坡卸荷的复杂性。为准确合理地划分边坡卸荷带,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裂隙张开度、裂隙数量张开裂隙数量及地震波纵波速4个指标对工程边坡进行卸荷分带,研究表明用4个指标划分的卸荷带基本具有一致性。在综合考虑4个指标基础上最终划分了卸荷带,并通过室内单轴抗压试验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岩体卸荷指标及量化标准未统一、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以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主要建基岩体之一的峨眉山玄武岩为例,在收集、总结和分析部分水电工程卸荷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裂隙率、张开裂隙率、裂隙宽度以及纵波波速为卸荷分带指标,确定了相应的量化标准。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分带模型,并对白鹤滩水电站进行了试算,证明了该模型的适用性。该成果对统一峨眉山玄武岩岩体卸荷分带指标及量化标准、更准确地对岩体进行卸荷分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玛尔挡水电站坝址岩体的特性,提出了岩体卸荷分带量化指标,并根据岩体卸荷宏观地质特征、裂隙率、洞壁波速比、透水率等指标,从定性定量角度对坝址岩体进行了卸荷带划分,并系统总结了坝址区岩体卸荷规律,丰富了同类工程岩体卸荷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坝址区卸荷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工程地质特性对坝基的稳定起着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裂隙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以及地形、断裂、风化、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提出岩体分带受卸荷裂隙的影响,主要分为全、强风化带,卸荷裂隙带和卸荷影响带,并结合其工程地质特性分析了岩体变形性能以及坝基的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5.
漫湾电站坝区卸荷裂隙发育特征及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坝址区卸荷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工程地质特性对坝基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裂隙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以及与地形、断裂、风化、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提出岩体分带受卸荷裂隙的影响,主要分为全、强风化带、卸荷裂隙带和卸行影响带,并结合其工程地质特性分析了岩体变形性能以及坝基的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6.
小湾水电站拱坝坝基岩体地应力高,节理裂隙发育,通过对坝肩开挖前的坝基超前变形、开挖后的卸荷回弹变形和大坝混凝土浇筑后的压缩变形的全过程监测,分析卸荷裂隙分布和张开位移量,定量分析了坝基卸荷岩体变形发展规律,为评价坝基岩体质量和调整坝基岩体力学设计参数以及坝基开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姚家坪水利枢纽工程两岸边坡稳定性研究内容包括边坡卸荷带划分和卸荷岩体质量评价2部分。通过采用小排列折射波法,有效消除了试验平洞开挖后形成的岩体松动区对边坡卸荷带划分的影响,获得了边坡内部与风化卸荷有直接关联的未扰动层原岩波速;根据平洞地质素描和波速测试资料分析高边坡岩体卸荷带的风化卸荷特征;按照国家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根据平洞波速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求取卸荷区岩体的BQ值及其分布规律,最终达到了充分了解和掌握该工程边坡岩体稳定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研究了开挖卸荷对三峡工程3号机组坝段坝基—边坡组合体整体位移的影响,对坝基节理裂隙岩体的劣化作用,同时研究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边坡整体位移量值同实测结果较吻合。文中提出的加固措施效果明显,但开挖卸荷对节理裂隙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深切峡谷中电站库区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形成的卸荷岩体,是影响边坡开挖支护设计与防范库岸产生渗透潜蚀作用及实现坡体长期变形预测所需关注的重点对象。以某电站库区岩质开挖边坡为对象,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及应力卸荷量,构建了考虑分级开挖过程和开挖面附近岩体卸荷松弛效应的数值计算模型;以室内分级卸荷试验为基础,界定了不同卸荷量级下变形参数的取值范围;综合对比岸坡初始场应力应变试算结果,遴选确定了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岩体力学参数;结合本构模型的优缺点,对比了Mohr-Coulomb与Drucker-Prager准则分析开挖卸荷岩体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象边坡初始场特征是遴选岩体计算参数的基础,卸荷分带的预估可为边坡开挖支护范围及变形预测提供参考,区分边坡拉剪与压剪等应力状态是本构模型优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边坡岩体卸荷风化层厚度及其性状是边坡设计的基本依据.目前,边坡岩体卸荷风化分带主要采用的波速分带方法是利用岩体波速与边坡距离之间的变化关系来进行的.边坡各卸荷风化层岩体波速差异不大,因此对测试波速精度有较高要求.与常规折射勘探相比,小排列折射波法具有如下特征:采集仪器应具有高采样率,接收换能器为宽频带高频,接收道数为2~3道,道间距小,沿勘探平硐轴线布置测线,不需要钻孔,利用勘探平硐爆破开挖时产生的低速松动层所提供的折射波探测条件能直接求出原状岩体波速的测试方法.工程应用表明:折射波法计算原状岩体波速公式简单可行,能有效克服地形影响,测试精度高,应用该波速能有效地划分出边坡卸荷风化层厚度,并对分层岩体性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卸荷松动带变形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质人工高边坡的形成常常引起稳定和变形等方面的工程问题。为了探讨裂隙岩体开挖边坡的变形特点,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的变形监测和地质研究成果为例,根据变形位移过程并比照开挖过程分析,认为整个边坡岩体卸荷过程须经历预变形阶段、剧变形阶段、渐变形阶段和后变形阶段等4个阶段。开挖边坡卸荷岩体可为3个带:表层松动带、卸荷变形带以及应力调整带。并对一些与边坡变形有关的因素,如结构面的产状、密度和规模,以及加固效果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选取卸荷带划分代表性指标的工程地质意义,并从诸多指标中选出裂隙张开条数与相应段裂隙总条数比值、波速比、钻孔吕荣值作为划分卸荷带的代表性指标,以平硐获取的裂隙及波速比资料从横向上判断卸荷带的界线,以钻孔吕荣值从纵向上判别卸荷带深度,从而得到斜坡岩体卸荷带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3个代表性指标对西南某工地左岸岩质斜坡卸荷带进行划分,划分结果与有经验的地质师划分的结果基本相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准确地估计岩体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对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以及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含有多级裂隙岩体的参数确定,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及困难的问题。以某电站厂房开挖边坡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仿真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卸荷岩体的尺寸效应问题,并采用先小尺寸后大尺寸、先小裂隙后大裂隙、逐级模拟的分级计算方法,取得了边坡岩体的卸荷宏观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左岸开挖卸荷对3号机组坝段坝基岩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 ,研究了开挖卸荷对三峡工程 3号机组坝段坝基—边坡组合体整体位移的影响 ,对坝基节理裂隙岩体的劣化作用 ,同时研究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 ,边坡整体位移量值同实测结果较吻合。文中提出的加固措施效果明显 ,但开挖卸荷对节理裂隙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岩体开挖是一个不断卸荷、变形损伤、质量劣化的动态力学过程。卸荷状态下,拉剪复合断裂是岩体断裂中最危险的一种情况。现应用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对裂隙卸荷损伤岩体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总结拉剪应力状态下裂隙岩体损伤力学模型,分析得出:拉剪应力状态下裂隙裂化、损伤积累,损伤演化表现为"动态损伤";而后以某水电站边坡的开挖卸荷为例,验证了岩体裂隙损伤贯通直至破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卸荷裂隙是自然地质作用和人工开挖使岸坡岩体应力释放和调整而形成的一种与岸坡倾向相似的裂隙,在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中经常遇到。卸荷裂隙对高边坡的稳定性、坝肩渗漏、坝肩抗滑稳定及压缩变形产生重要影响,也因此成为坝肩岩体评价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库什塔依水电站工程左坝肩强卸荷倾倒岩体的范围,对坝顶高程以下强卸荷倾倒体裂隙所采取的防渗处理措施,包括坝肩开挖进入岩体水平深度,强卸荷倾倒体防渗处理措施,对坝顶高程以下裂隙的封闭措施,防渗线下游侧卸荷带岩体渗流出口的反滤保护措施,运行期监测设施和后期防渗补强工程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开挖卸荷对三峡左岸坝段节理裂隙岩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卸荷非线性岩体力学理论研究了三峡工程左岸坝段开挖卸荷对节理裂隙岩体的影响,提出了在逐级确定的卸荷带中,进一步寻求破坏单元,从而再赋于相应卸荷参数的新思路,所得成果较常常规算法有较大差别,但是成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中南水力发电》1997,(4):49-52
本文提出岩土工程中的一个新概念--各向异性非线性卸荷岩体力学,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卸荷岩体力学与加载岩体力学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对于工程完工后加载力学条件下的岩基工程,适用加载岩体力学理论;对于开挖后卸荷力学条件下的岩坡工程,则适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通过对卸荷条件下天然岩坡和人工开挖岩坡实例分析,我们发现采用这种新的卸荷理论进行研究,结果与岩坡的实际观测数据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20.
大朝山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远 《水力发电》1998,(9):28-31,60
通过深入、细致的勘测实践和研究工作,对大朝山水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并对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地质缺陷以及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考虑了岩性、构造、岩体结构、卸荷和风化等诸因素后,对大坝坝基岩体进行了岩体质量类别划分。根据岩体的可利用性,将岩体划为3种:可直接利用的岩体(Ⅰ、Ⅱ类岩体);经处理可利用的岩体(属中等岩体);开挖清除或特殊处理岩体(Ⅴ类岩体,部分Ⅳ类岩体)。从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