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测滑坡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可为滑坡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秭归县千将坪滑坡为研究区,以多期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2002~2020年间9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数值,对滑坡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平均植被覆盖度2002~2020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03年发生滑坡后平均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之后逐渐上升,至2014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已超过滑坡前水平。滑坡发生后,低植被覆盖区面积明显增加,高植被覆盖区毁损严重,经历近20 a生态恢复,至2020年研究区低植被覆盖区面积比例低于滑坡前,高植被覆盖区面积比例高于滑坡前,千将坪滑坡区植被生态总体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黄河下游宽滩区生态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反映了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黄河下游宽滩区及其沿线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1994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反演出植被覆盖度及其分级,利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转移矩阵法、重心迁移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宽滩区沿线及宽滩区内植被覆盖整体呈改善趋势,且宽滩区内植被覆盖度在2003年之后与宽滩区沿线植被覆盖度差距逐渐减小并在2017年实现反超;黄河下游宽滩区沿线植被覆盖度年内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特征;河道收束和城镇化发展对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植被覆盖度是指示地表植被分布及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深入了解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理,基于Landsat TM和高分1号遥感影像,采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和差值运算方法,对阿克苏流域2005—2015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近10 a来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良性发展趋势,8月份植被覆盖最丰富,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影响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的主要因素有降水、气象灾害、土地利用以及生态工程。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能够为流域未来生态空间重构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湖北竹山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竹山县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并借助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分别随不同地形因子变化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情况良好,以高覆盖度为主,占比为80.45%。②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在高程大于2 000 m时达到最大值,其值为91.99%;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在35°~45°坡度带达最大值;在坡向上,阴坡植被覆盖度整体稍高于阳坡。③不同植被覆盖度与各地形因子级的相关性强度不同,对于各级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坡向对其影响明显高于高程,植被覆盖度越高,坡度和坡向两者对其影响越明显;高程与各级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庆  王娜  曹雪峰 《人民黄河》2013,35(2):70-71
基于遥感影像TM数据对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提取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工作,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长的好势头,其中1987-2000年植被状况变化较小,植被覆盖度较低;自2000年植被覆盖度有较大提高,2009年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下降.研究表明,利用TM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从而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马红斌  王庆  王秦湘 《人民黄河》2012,34(12):94-95,111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和佳芦河5条重点支流为研究对象,以1998年、2009年2期同一时相的TM影像为数据源,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为基础,提取2期植被覆盖等级,定量分析了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近10 a来的综合治理,2009年5条流域整体植被覆盖度提高,除皇甫川外,其他4条支流的中下游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从植被覆盖的等级变化来说,1998年主要的植被覆盖度为0~10%和10%~30%这2个等级,2009年主要集中在10%~30%和30%~50%这2个等级,植被覆盖状况已向良好转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基于2000—2017年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研究了不同地貌分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8 a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增加幅度较大,秦岭山地、汉江盆地与大巴山地增幅较小,关中平原则呈减少趋势。②全省38.88%的区域植被显著改善, 8.49%的区域植被显著退化,黄土高原区为主要改善区,关中平原区及其它地貌类型区的城市周围植被退化。③降水与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分别以正相关和负相关为主,秦巴山地高海拔地区则均以负相关为主。④相对于地势低缓区域,地势高陡区域植被覆盖度更高,阴坡植被覆盖度较其它坡向高。研究结果将为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用Landsat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形因子并进行分级划分;首先利用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分别随高程、坡度及坡向变化的规律;并从数理统计角度分析植被覆盖度与地形等级因子的相关性,对相关系数进行排序。研究表明:2000—2020年,围场县植被覆盖总体趋势逐步上升;区域内植被覆盖度与高程、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在一定程度内存在正相关,且坡度和坡向对覆盖度影响更显著。该研究对围场县植被变化情况分析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菊  熊康宁  肖时珍 《人民长江》2018,49(18):38-44
为掌握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988,2003,2009,2011,2014年8~9月5个时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以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提取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影响来探索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6 a间,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明显恢复和提高,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有小幅度转移变化,海拔、坡度和坡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海拔1 600 m以下的低山、低中山趋向高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坡度16°以上;阳坡、半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阳坡的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阴坡。人类活动对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变化的破坏和建设作用同时存在,缓冲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导致遗产地植被覆盖度受到明显干扰,退耕造林、关停矿山等一系列遗产地保护措施促进了遗产地的植被覆盖度提高。研究成果可为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数据,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三江源泽库县植被覆盖度,分析其植被覆盖和景观结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泽库县高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低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2001—2015年,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有显著改善,并向高植被覆盖方向变化;中东部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东南部和西北部呈显著上升趋势,中北部和西南部呈下降和显著下降趋势;高植被覆盖逐渐成为优势景观,人类活动、源区生态工程对研究区植被覆盖的提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松华坝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和驱动响应关系,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以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c为指标,分析植被覆盖度对流域径流总量、径流年内及年际变化和径流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对流域径流总量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径流的年内及年际变化呈负相关影响;在降雨量级800~1070mm时,对径流系数呈负相关影响,年降雨量小于800mm或大于1070mm时,植被覆盖度对径流系数几乎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当地的流域治理规划及水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强度判定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长江》2021,52(9)
为了研究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在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判别中的适用性,参照SL 461-2009《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采用MODIS、Landsat8、高分1号3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反演了植被覆盖度,结合基岩裸露率、地形坡度和地类因子,进行了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判别,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MODIS、Landsat8、高分1号3种影像基本都能反映研究区植被覆盖的相对状况,空间趋势大致相同,但局部有所差异,基于MODIS和Landsat8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在各个等级分布面积趋势大致相同,高分1号则表现出明显差异。3种影像得到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趋势特征与植被覆盖度大致相同,植被覆盖度影像空间分辨率越高计算得到的土壤侵蚀越严重,基于高分1号影像计算的土壤侵蚀强度高于Landsat8影像的结果,基于Landsat8影像计算的土壤侵蚀强度高于MODIS影像的结果。因此,进行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判别时,植被覆盖度因子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进行尺度适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遥感影像对松华坝水源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并提取面积数据,选取本世纪的3个典型年,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度地区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华坝水源区植被覆盖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植被覆盖度增加集中在2 000 m的区域,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植被生长较好,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由于2009年降雨量的减少导致其各个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以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清水河上游流域2000年以后植被覆盖时空演化情况,以固原原州区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法植被覆盖度评估模型.通过植被覆盖度分级、转移矩阵及差值计算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动态变化及生长趋势等,主要得到以下结论:2006年以前植被覆盖总体处于较低水平,2...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与水沙过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是滩区生态环境重要表征指标之一。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M-K法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情况,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及河道水沙因素对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时间上,2001—2019年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各河段年内变化幅度不一;空间上,滨河植被覆盖度沿横向离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游荡河段影响范围最宽,过渡河段次之,弯曲河段最窄;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降水量,气温及河道水沙过程对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评价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分别利用像元统计计算及RUSLE模型探讨了2000—2005年、2015—2010年、2010—2015年3个时间段的植被覆盖度及土壤侵蚀模数变化,并引入LMDI因子分解模型从像元尺度定量分析植被对土壤侵蚀模数变化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特点具有差异性;整体上土壤侵蚀模数在不断降低,且各时间段内侵蚀模数变化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完全相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变化整体上具有积极作用,贡献值范围集中在-100~100 t/(hm2·a),贡献值的空间分布特点与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一致;LMDI模型是一种能够较好地从像元尺度定量分析植被对土壤侵蚀模数变化的方法,可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程已取得一定效益,应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以西辽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5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结合地下水埋深、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989年至2010年,耕地、草地与居民用地的面积均不断增大;林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在1989至1999年间下降,自1999年呈现上升趋势,但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仍小于1989年。1999—2010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受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区西北部植被覆盖度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数据的浙江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2009-2018年MODIS_NDVI数据,采用MVC最大值合成法获取逐月NDVI值,利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2009-2018年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浙江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中的林地分区,分析浙江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①2009-2018年浙...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的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MODIS反演的2001—2017年植被覆盖数据,分析了北洛河流域2001—2017年光合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1—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7年3个时段植被盖度均值分别为60.2%、63.2%和68.5%,植被覆盖状况空间差异明显,3个时段均表现出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盖度最低、中游土石山林区植被盖度最高的特征;②2001—2017年北洛河流域植被盖度整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植被盖度上升面积占比为90.9%,其中显著上升、上升但不显著面积占比分别为44.3%、46.6%,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林区植被盖度年均变率分别为1.18%、0.64%、0.42%;③对全流域植被盖度显著提高的主要贡献地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贡献率为46.3%,主要贡献县域志丹县、吴起县、富县、甘泉县的贡献率分别为23.1%、20.4%、10.6%、10.2%。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7,(3):90-94
为全面认识陕西省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陕西省2000—2014年植被覆盖度进行提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NDVI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2000—2014年陕西省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以0.4%/a的速率增长;植被覆盖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从陕北到陕南植被覆盖度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陕西省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决系数为0.383;年降水量的增大及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的实施是植被覆盖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