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该文针对维吾尔语的音变现象,提出了一种自动还原模型。与以往方法不同的是,此模型中我们把音变现象泛化,先假设维吾尔语中所有语音都有音变现象,从而将还原问题转化为类似于词性标注问题,再利用标注的方法解决了还原操作。在新疆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手工标注的《维吾尔语百万词词法分析语料库》上做了实验,还原模块作为维吾尔语词法分析器的一部分,把词法分析器功能的F值从84.1%提高到了91.4%,同时维吾尔语中词缀数目最多、变形情况最复杂的动词词干的还原正确率也达到了88.6%,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语中清化元音的实验语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语音合成与识别等语音应用研究的需求,从文本分析模块入手,利用“维吾尔语语音声学参数库”,选择了带高元音/i/,/u/和/ü/的多音节词(双音节、三音节词),分别对其发生清化和保持原来浊特性时的三种高元音的时长,音高和音强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了其发生清化时的时长、共振峰和音强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分布模式,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维吾尔语中三个高元音的清化特性,并验证了语言学者凭听力和生理而总结出来的结论与声学上的结论的一致性。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语音合成的自然度即更好的为自然语言处理服务。该项研究对维吾尔语语言乃至整个阿尔泰语系语言的韵律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英机器翻译中疑问句疑问信息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的疑问句的提问信息分布于句中,不像英语那样是置于句首的,因此汉语疑问句的关键提问信息(即疑问点)的分析就成为我们需研究的主要问题,首先总结了汉语疑问句疑瓿句疑问结构的类型,然后提出了采用上下文无关的合一规则作为分析手段的总体思路,并针对疑问结构的各类型给出相应的分析规则及算法,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分析策略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语句法分析是维吾尔文信息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公认的难题,在机器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5.
根据维吾尔语词重音的位置规律进行音节级标注,提取不同的特征参数(能量、基频等),对各个特征参数作单流、分流及特征级融合识别实验,对比分析各特征参数对重音检测识别率的影响。对融合后的高维单流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作降维、去冗余处理,并作识别实验。参照识别精确率结合语音语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钟军  田生伟  禹龙 《计算机应用》2012,32(2):407-410
针对维吾尔语领域术语获取难度大,人工扩充领域术语工作量大、效率低等特点,利用词汇共现原理,以维吾尔语连接词和互信息(MI)为工具,快速扩充原始维吾尔语领域术语;建立了以维吾尔语领域术语为特征模板,利用条件随机场(CRF)模型实现Web文本中维吾尔语领域术语的自动发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长维吾尔语领域术语的自动发现。实验表明,对短维吾尔语领域术语的自动发现准确率为 97.59%,召回率为 93.38%,对长维吾尔语领域术语的自动发现正确率达到55.72%。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监测是客观描写语言、掌握语言发展动态、进行语言规划的必要手段。以现代维吾尔语数据分析技术为手段,小学、初中维吾尔语文教材词频表作为研究对象,对用词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切实掌握小学初中维吾尔语文教材中用词情况。首先陈述现代维吾尔语语言监测的研究概况;其次介绍数据分析系统的组成;最后阐述小学、初中维吾尔语文教材用词研究状况包括研究频次与词种的关系、词种覆盖率、词种分布分析等项目并讨论与分析自动形成词频与词种、词种覆盖率、词种分布等方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不同语速下,人工标注的维吾尔语连续语音语料中各音素进行共振峰频率、音长、音强的统计分析,并完成辅-元结构下的塞音、塞擦音的声学特征分析。该文通过美尔频率倒谱系数与共振峰频率等声学特征的融合及模型状态数的修改,对维吾尔语音素识别的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验证了不同声学特征对音素识别的影响。相比于基线系统,改进后声学模型的识别率取得一定提升。同时,利用语音学知识分析维吾尔语易混淆音素产生原因,为音素识别声学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语是一种派生类语言,其词是由词干和词缀连接而成的。其中,词干是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单元,词缀提供语法功能。该文提出了基于词干单元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维吾尔语短文本分类技术。用基于词-词素平行训练语料的稳健词素切分和词干提取方法,从互联网下载的文本中提取其词干,以此构建词干序列文本语料库,并通过Word2Vec算法映射到实数向量空间。然后用LSTM网络作为特征选择和文本分类算法进行维吾尔语短文本分类实验,并得到95.48%的分类准确率。从实验结果看,对于维吾尔语等派生类语言而言,特别是对于带噪声的文本,基于词干的分类方法有更多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维吾尔文网站的词干应用状况调查,进而对现代维吾尔文词干的提取和应用进行研究。陈述调查使用的语料媒体来源、应用领域、采集的语料时间跨度与统计方法;介绍词干概念;讨论现代维吾尔语词干提取系统;研究词干在网络媒体语料中应用形式;介绍和讨论词干分布结果,最后总结以上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建立维吾尔语连续音素识别基础平台为目标,在HTK(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工具箱)的基础上,首次研究了其语言相关环节的几项关键技术;结合维吾尔语的语言特征,完成了用于语言模型建立和语音语料库建设的维吾尔语基础文本设计;根据具体技术指标,录制了较大规模语音语料库;确定音素作为基元,训练了维吾尔语声学模型;在基于字母的N-gram语言模型下,得出了从语音句子向字母序列句子的识别结果;统计了维吾尔语32个音素的识别率,给出了容易混淆的音素及其根源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识别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词干提取是维吾尔语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基础性研究,其提取质量直接影响其他任务的性能。但目前维吾尔语词干提取研究存在过度切分、不切分和歧义切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词干提取质量不高,对后续任务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Bi-LSTM-CRF的维吾尔语词干提取模型,将字符作为最小切分单位,选取维吾尔语字符特征、音类特征以及语音特征为候选特征,结合模型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Bi-LSTM-CRF模型在维吾尔语词干提取任务上,F1值达到了88%,在融入手工提取的候选特征之后,F1值提高了1.8个点,有效提高了词干提取的准确性,缓解了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维吾尔语的N-gram模型统计数据稀疏问题造成统计模型识别性能降低,研究针对政府文献和报告领域的语料进行了1到3元文法统计,采用加法、线性插值、Witten-Bell和Kneser-Ney平滑算法进行了约束。结果表明,本实验中Kneser-Ney平滑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统计维吾尔语的N-gram模型的困惑度。  相似文献   

14.
将维吾尔文从阿拉伯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书写的类似文字中识别出来,是维文信息处理的基础。作者对维吾尔字符的编码优化后使用N元语法模型实现了维吾尔文的快速语种判别,准确率超过98%。经过错误分析,发现错误判别的文本主要集中在论坛和微博客中,这些文本有效字符数太少,语言特征不充分。最后作者计算了四种语言真实网络文本中的所有公共子串,并对文种判别所需要的最短字符串长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语中存在的形同音不同单词(多音词)的正确发音是影响合成系统可懂读的重要原因之一。维吾尔语单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虽然多音词词根数量不多,但多音词词根连接各种词缀则构成了大量的多音词。将维吾尔语中经常用错的16个多音词词根作为研究对象,以多音词的不同特点为出发点,采取不同的规则,结合最大熵模型方法来处理不符规则的多音词,同时用似然比方法选取关键词,并用贪婪算法选择最佳特征模板。经过性能测试,该算法多音词消歧平均准确率达到87.7%。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以配价作为基本描写法、真实语料为事实依据的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简称框架网FrameNet)的构建,该知识库在构建维吾尔语词汇及其所属框架的语义词典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研究维吾尔语中句法功能和概念结构(也就是语义结构) 之间的关系, 以及建立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维吾尔语网上词汇知识库的意义。在维吾尔语的研究中引入了框架语义知识库(框架网)。框架语义知识库作为一种网上词汇语料库, 包括对每个词位( lexeme)的各个涵义的句法、语义信息的详尽描述。本文为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中各个框架元素的句法、语义特征的说明等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对基于配价的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构建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心理语言学的词汇判断实验范式来研究维吾尔语屈折词和派生词在大脑心理词典中的表征及存储形式。实验一是维吾尔语屈折词的表征及加工研究,实验二是维吾尔语派生词的表征及加工研究。实验一的行为实验结果揭示人脑加工维吾尔语屈折词时需要对它进行形态分析。实验二的行为数据却显示派生词和单语素词的加工过程是相同的。本文实验结果显示维吾尔语派生词、屈折词的加工形式是彼此独立和不同的过程,维吾尔语屈折词是分解加工,而派生词进行整体加工。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mplemented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generates intonation contours for dialogue systems. We concentr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agmatics and two aspects of intonation: pitch range and pitch accent placement. Pitch range is computed 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an utterance in the discourse structure: utterances that introduce a new topic have an expanded register compared to utterances that continue a topic. Pitch accent placement is based on two pragmatic factors: cognitive status (what the speaker assumes the hearer is attending to) and informativeness (what the speaker assumes to be the interesting or informative component of a phrase).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even simple models of discourse topic structure, cognitive status, and informativeness will lead to improved register determination and pitch accent placement in practical conversational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