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采用按需路由发现策略的MPRN路由协议OFGRP。在OFGRP协议中不需要维护全局的路由信息,通过按需路由发现过程,动态更新路由信息和建立网络。数据包在转发组成员间进行有限泛洪,使协议能够降低带宽的占用及减少路由更新信息的传播。模拟实验显示协议在带宽较低的MPRN网络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实现Ad-hoc按需路由协议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世欢  郭伟 《计算机应用》2006,26(3):517-0518
首先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路由体系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在这种路由体系结构中实现按需路由协议的主要困难,给出了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按需路由协议的方案。最后根据此方案实现了无线自组网按需平面距离向量路由协议(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 AODV),并在实际网络中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轨卫星网络的按需局部拓扑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路由算法——按需局部拓扑路由算法。该算法在保证建立的路由具有最小延时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收敛时间,能够有效地适应低轨卫星网络的动态拓扑特性。并给出局部拓扑路由算法的仿真结果及分析;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基于Qos的路由算法。  相似文献   

4.
在自组网按需路由协议中,为了避免为每一个数据包重复引发路由发现过程,需要对路由条目进行缓存.路由缓存的生存期(TTL)对协议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基于ns-2的仿真实验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的自组网环境下路由缓存生存期对按需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包括端到端延迟、传输成功率和协议控制开销等,对TTL值设置过小导致的路由缓存条目删除过早和TTL值设置过大导致的删除过迟等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同网络场景下最优路由缓存生存期的可能取值,为动态调整路由缓存生存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Linux操作系统原有的路由体系结构上实现按需路由的制约问题,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路由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实现按需路由的难点,提出了一种适合按需路由的通用路由体系结构,并基于Linux系统实现了按需路由之一的Aodv路由协议的嵌入式实现。结果表明了此路由体系结构很好地解决了Linux传统的路由体系结构瓶颈。  相似文献   

6.
Ad hoc网络中节点移动,网络拓扑不稳定,特别是对于节点高速移动的Adhoc网络来说网络性能下降问题更为突出.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路径稳定率的按需路由的协议,新协议选择源目节点间稳定性高且跳数少的路径进行数据分组的转发.以经典的按需路由协议AODV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扩展为PS-AODV(Path Stability AODV).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节点高速运动的重负载Adhoc网络中,该协议显著减少了中断路由的修复时间,提高了端到端分组投递率,在端到端传输时延相近的情况下显著改善端到端时延抖动,对于那些时延敏感的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Adhoc网络中使用的AODV及DSR路由协议,针对Adhoc网络移动的机动性.分组发送的随机性,节点数目的不确定性及发送分组大小的可变性,对丈献[1]所采用的仿真场景进行了实用化的改进,并利用OPNET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给出了AODV和DSR两种路由协议性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Ad hoc网络中使用的AODV及DSR路由协议,针对Ad hoc网络移动的机动性、分组发送的随机性、节点数目的不确定性及发送分组大小的可变性,对文中所采用的仿真场景进行了实用化的改进,并利用OPNET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给出了AODV和DSR两种路由协议性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Ad hoc网络中使用的AODV及DSR路由协议,针对Adhoc网络移动的机动性、分组发送的随机性、节点数目的不确定性及发送分组大小的可变性,对文中所采用的仿真场景进行了实用化的改进,并利用OPNET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给出了AODV和DSR两种路由协议性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无线Ad Hoc网中,判断路径优劣的度量参数主要有跳数、延迟、能量等,常常导致过度使用中心节点,引起网络拥塞.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价格感知的多目标优化按需路由协议.该协议以价格为主要度量指标,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以获得全网一致的拓扑视图,消除分布式预测带来的不一致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提高了分组投递率并降低了端到端平均时延,在动态移动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Ad Hoc网络易遭受黑洞攻击而造成大量丢包现象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安全路由方法。以Ad Hoc网络节点和恶意节点为对象建立双人博弈模型,理论分析证明该模型存在纳什均衡点,即对博弈的双方均存在优势策略。Ad Hoc网络根据自己的优势策略选择路由进行防御和网络传输,恶意节点根据自己的优势策略采取网络攻击行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能有效地选择比较安全的路由,从而减少了恶意节点对Ad Hoc网络进行黑洞攻击造成的影响,降低了路由开销和网络丢包率。  相似文献   

12.
卫星网络基于信任的认证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路由协议是保障卫星网络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现有卫星网络路由大多缺少安全机制的问题,运用基于椭圆曲线的签名方案保证路由报文的合法性,通过改进的信任评估机制排除内部恶意节点参加选路,设计了适用于高空通信平台(HAP)/低轨道(LEO)结构的层次式安全路由协议。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抵御多种常见的路由攻击。  相似文献   

13.
无线传感网络中一种安全的LEACH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无线网络中路由协议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LEACH协议可能受到的攻击,并提出了一种安全的LEACH协议(SLEACH),引入了节点间的安全认证方案,对该方案通过BAN逻辑语言进行了证明。通过信誉机制遏制内部异常节点的自私行为。仿真结果显示,SLEACH在性能上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移动Ad Hoc网络(MANETs)是一种资源受限、拓扑结构不断动态变化的网络。很多Ad Hoc路由协议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如何建立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单路径路由上,但是,使用多路径路由能够显著提高网络性能。基于DYMO协议进行了适当修改,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路径路由协议——MDYMO。通过在NS-2下进行仿真测试,表明多路径不仅可以减少时延,而且能够降低网络中路由报文的传输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路由请求时避免使用相对移动性很高的节点,在路由应答时选取更可靠的路由,提出一种AODV路由协议改进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Ad hoc网络节点的移动性信息,与AODV相比,改进后的协议可发现更稳定的路径,并明显降低路径断裂的概率,且协议的延时小,包投递率高。仿真结果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章忠宪  徐恪 《计算机应用》2008,28(3):568-571
在移动Ad Hoc网络环境下,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使用位置信息进行报文的转发,在性能方面明显优于基于拓扑图的路由协议。现在虽然研究Ad Hoc中安全路由协议的很多,但是却很少考虑到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的安全性。在网格定位服务(GLS)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的新协议。新协议补充了TESLA方案,添加了新节点加入网络的认证过程,以适应Ad Hoc 网络高移动性和高灵活性的特点,从而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节点的攻击。最后的仿真结果显示,当有中断攻击节点存在的情况下,新协议有效地孤立了攻击节点,性能上优于GLS。  相似文献   

17.
移动Ad Hoc网路AODV路由协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的路由维护的缺点,提出了AODV-BR路由协议,即具有备份路由的AODV路由协议。新协议通过为网络中的连接链路增加一条备份路由提高了AODV路由维护的性能。仿真实验表明AODV-BR有效减少了网络中链路中断的数量,降低了丢包率。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许多具有低功率无线收发装置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能够有效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的相关信息,并发送给远处的基站进一步处理。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路由协议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对经典的LEACH路由协议进行研究,并针对簇头节点和基站的通信方式提出改进,用M atlab平台下对LEACH算法和改进后的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在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和减少能量消耗上比LEACH算法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移动Ad Hoc是没有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具有无线传输、网络动态拓扑和终端自由移动的特点.现有的无线路由协议不能直接运用到Ad Hoc网络中,其中Aran(Authenticated Routing for Ad Hoc Networks)是比较成熟的Ad Hoc 网络安全路由协议,但不能抵抗合谋和重放等攻击.本文对移动Ad Hoc网络各种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进的Aran安全路由协议,通过OPNET仿真平台进行试验与分析,具备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an provide low-cost solutions for extending the reach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by using multi-hop routing over a set of stationary wireless routers. The routing protocol for these networks may need to address quality considera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quality based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that tries to max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transmissions while minimizing the end-to-end delay. The proposed routing protocol uses reactive route discoveries to collect key parameters from candidate routes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and delay of data packets transmitted over them. To achieve accurate route quality assessments, a new route quality metric is proposed that uses performance models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s as opposed to estimating route quality from the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packets, which hav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These models are developed after careful evaluations of multi-hop wireless transmissions and validat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s. Relevant parameters that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route quality metric using these models are explained. Ext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of the proposed quality based routing protocol are presented and its benefits in comparison to some other known routing protoco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