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油品非加氢脱硫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光 《当代化工》2010,39(1):37-40
综述了IRVAD、S-Zorb、LADS等吸附脱硫工艺,酸碱精制、有机溶剂脱硫、离子液体脱硫等萃取脱硫技术,烷基化脱硫技术,细菌脱硫、微生物脱硫、新型生物脱硫等生物脱硫技术,膜分离脱硫技术,添加剂脱硫技术,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对非加氢脱硫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炼油厂产品深度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开发和应用的脱硫技术,通过一系列实例阐述了近年来催化加氢脱硫及非加氢脱硫的工艺进展。该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硫(改进催化剂的合成、先进的反应器设计、蒸馏与加氢脱硫组合等)及非加氢脱硫技术(烷基化脱硫、溶剂萃取脱硫、沉淀脱硫、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膜分离脱硫等);评述了催化加氢脱硫、烷基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等脱硫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目前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以及原油预脱硫的相关技术,关于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技术详细叙述了氧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溶剂萃取脱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络合脱硫、膜分离脱硫等技术,阐述了各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特点及脱硫效果;针对原油预脱硫技术,主要介绍了物理法原油预脱硫、超声-氧化法原油预脱硫、电化学法原油预脱硫以及微生物法原油预脱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应用能耗低、操作条件温和、脱硫效果好的非加氢脱硫手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综合应用非加氢脱硫技术对原油进行预脱硫处理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汽油和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汽油、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介绍了选择性氧化脱硫、超声波氧化脱硫、光催化氧化脱硫、等离子体液相氧化脱硫、生物氧化脱硫、电化学氧化脱硫等。认为进一步探讨脱硫机理,提高脱硫效率和油品收率,降低脱硫成本,是氧化脱硫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FCC汽油非临氢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王宏伟  贺振富  田辉平 《化工进展》2005,24(11):1216-1224
综述了国内外开发和应用的FCC汽油非临氢脱硫技术,该技术主要有生物脱硫、催化裂化脱硫、吸附脱硫、溶剂抽提脱硫、烷基化脱硫、氧化脱硫和膜分离脱硫等;评述了催化裂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等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瞿国忠  赵洲  匡桂烽 《纯碱工业》2003,(1):41-42,44
阐述了栲胶脱硫的反应机理和我公司所投用的栲胶脱硫的工艺流程,对比栲胶脱硫与氧化铁干法脱硫的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指出栲胶脱硫工艺技术优于氧化铁干法脱硫工艺技术,栲胶脱硫在纯碱生产中二氧化碳脱硫的应用增加了纯碱的白度,提高了纯碱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加氢脱硫、吸附脱硫、溶剂萃取脱硫、烷基化脱硫等FCC汽油精制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烷基化脱硫技术在FCC汽油中的脱硫机理与应用情况,最后指出了炼油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脱除石油产品中硫的重要性,主要的脱硫的手段,加氢脱硫的一些缺点和非加氢脱硫的一些优势。重点综述了石油产品的非加氢脱硫方法,包括:烷基化脱硫、生物脱硫、氧化脱硫、吸附脱硫、膜分离脱硫、萃取脱硫的原理及其这些技术在我国的最新研究状况,并对我国未来的非加氢脱硫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  蔡英  张金辉 《当代化工》2013,(12):1690-1693
微生物脱硫是指在温和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各种含硫物质进行脱硫的技术。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煤炭脱硫、石油脱硫、金属矿物脱硫、烟气脱硫以及废旧橡胶脱硫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颜鑫 《化肥设计》2012,(5):23-26
论述和对比了联醇工艺中原料气脱硫所采用的栲胶脱硫工艺、ADA脱硫工艺、PDS脱硫工艺、氧化锌脱硫工艺、氧化铁脱硫工艺、活性炭脱硫工艺、铁钼加氢转化法脱硫工艺、有机硫水解脱硫工艺的技术原理和工艺特点;提出了将湿法脱硫与干法脱硫工艺进行合理组合,并结合有机硫水解装置的脱硫工艺选择理念;总结了“3次脱硫2次转化”脱硫工艺在联醇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付连祥  王洪春 《山东化工》2011,40(11):64-66
采用“液化气深度脱硫技术”,对液化气脱硫醇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脱硫醇装置运行半年来,操作平稳,总硫脱除效果稳定。进料混合液化气的总硫在400~600mg/Nm3范围内,精制后总硫平均低于10mg/Nm3,产品铜片腐蚀合格,MTBE硫含量均低于0.005%。彻底解决了MTBE总硫高,影响93。汽油调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装置液化气脱硫系统,2014年12月份开始,乙醇胺跑损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液化气脱硫剂消耗和提高脱硫效果,综合分析了乙醇胺跑损原因,并对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影响较大的参数进行优化,脱硫剂与液化气温差控制在4~6℃,液化气重组分控制在1.5%以下,液化气脱硫塔压力在0.95 MPa左右,汽液比在1.0~1.2之间,使得液化气脱硫系统的乙醇胺跑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加氢裂化装置液化气产品的铜腐超标的原因。提出利用NC-L型双功能脱硫脱氢吸附剂提高液化气铜腐等级,并为此进行了侧线试验。通过增设液化气生产单元脱硫脱氯系统及投用吸附剂后,其铜腐等级由原2c提高到1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crylonitrile (HTBN) polymer material was selected for deep desulfurization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according to the solubility parameter method, and then crosslinked HTBN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in which asymmetric polyacrylonitrile (PAN) membranes prepared with phase inversion method acted as the microporous supporting layer in the flat‐plate composite membrane. The different function compositions of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reflection FTI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rosslinking reaction. The surface and section of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prepared in this study were used in LPG for deep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of amount of HTBN and operation pressure on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of LPG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membrane having a HTBN layer of 11 μm, permeability parameter of methyl mercaptan came to 17,002 Barrer and that of hydrocarbon came to 504 Barrer at 30 wt % of HTBN and 0.25 MPa, which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 used to desulfurization in LPG can achieve high‐removal efficienc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od could be significan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deep desulfurization of LPG.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0  相似文献   

15.
张艺膑  冯宇 《化工进展》2016,35(Z1):327-331
文昌油田液化石油气(LPG)回收项目是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海上LPG回收项目,项目投产至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检测文昌油田LPG产品时而会发生铜腐测试不合格情况。经过现场调研论证发现该铜腐超标和LPG中夹带硫化氢相关。利用液化石油气脱硫剂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本文讨论了合成液化气脱硫剂的最佳反应条件:合成反应时间8h、PMA质量分数50%、反应温度70℃,DEA/MEA混合液质量分数40%,液化气脱硫剂的脱硫率最高可以达到99.13%。通过以上合成条件,合成了脱硫剂ETTS-1D2。ETTS-1D2在pH低于5,反应温度高于100℃时脱硫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液化气脱硫剂以加注量50mL/min,在现场应用的6个月的时间里,可以有效地将铜腐指标从2a降低到1a。确保LPG产品符合国标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炼油厂LPG脱硫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晓林 《化工进展》2000,19(2):55-59
炼油厂在用液化石油作为化工原料进一步深加工时,必须首先除去LPG中的有害组分,如:H2S、CO2、有机硫等,以满足下游装置对LPG中硫含的要求。本文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炼油厂LPG脱硫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朝晖  刘乃旺 《化工进展》2022,41(1):453-460
金属污染是导致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沉积的重金属是废FCC催化剂资源化的关键。本文将废FCC催化剂引入到轻质油品吸附脱硫领域,以脱除液化石油气(LPG)中的二甲基二硫醚作为考核目标,验证了废FCC催化剂作为脱硫剂的可行性。除去废FCC催化剂表面积炭后,其脱硫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常温、质量空速为4.0h-1的条件下,LPG中硫化物质量分数从382mg/m3脱除至40mg/m3。镧、铁、镍、钒、钙、锑6种金属在新鲜催化剂和焙烧后废催化剂上的总质量分数从10.2%升高至46.6%,6种金属按照对应含量分别固载在新鲜催化剂上,脱硫效果较未改性新鲜催化剂均有明显提升。验证实验表明,导致FCC催化剂失活的金属具有较高脱硫活性,废FCC催化剂作为轻质油品脱硫剂具备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18.
TS-1型液化石油气常温精脱硫剂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TS-1型精脱硫剂用于液化石油气常温液相精脱硫工艺的实验室研究及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TS-1型精脱硫剂能够有效地脱除液相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化物,能彻底解决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不合格问题,且脱硫工艺简单,运转费用低,可广泛用于液化石油气的常温液相精脱硫  相似文献   

19.
解决液化气铜片腐蚀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炤 《广州化工》2010,38(7):214-217
对加氢裂化装置解决液化气铜片腐蚀不合格问题进行了总结,加氢裂化装置通过优化脱乙烷塔操作、增加液化气精脱硫设施、更换液化气聚结器滤芯等手段,使液化气铜片腐蚀从3级降到1级。  相似文献   

20.
张驰飞  贾庆明  张健民 《化工进展》2014,33(8):2215-2218,2223
根据国家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对汽油硫含量的要求,提出了满足该标准的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中硫含量的控制指标。分析了MTBE中硫化物的组成、来源及富集效应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富集系数的准确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当原料液化气中异丁烯质量分数为15%~30%时,富集系数最高可达4.44。在比较其他引起MTBE中硫含量升高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富集效应是导致其含硫量较原料液化气大幅升高以致超标的重要原因。同时研究了液化石油气精脱硫及MTBE蒸馏脱硫两种深度脱硫工艺,通过全面对比分析,认为MTBE双塔脱硫工艺在设备投资、能耗、吸附剂使用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并且可以将MTBE中的硫含量稳定地控制在3mg/kg以下。低于10mg/kg的控制指标要求,更适合于国家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的添加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