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OFDM系统对频率偏移极为敏感,频率偏移将致使各个子载波之间失去正交性,导致子载波干扰(ICI),从而降低系统性能。通过对有效抑制ICI的方法—ICI自消除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ICI自消除算法对OFDM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OFDM系统相比,ICI自消除算法使OFDM系统改善了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2.
OFDM系统对频率偏移极为敏感,频率偏移将致使各个子载波之间失去正交性,导致子载波干扰(ICI),从而降低系统性能。通过对有效抑制ICI的方法—ICI自消除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ICI自消除算法对OFDM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OFDM系统相比,ICI自消除算法使OFDM系统改善了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3.
洪利  马俊飞  张亮  李树荣  周正 《通信技术》2007,40(12):68-71
高速移动WIMAX下的信道变化使得OFDM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从而产生载波间干扰,导致系统估计性能明显降低,为了降低ICI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泰勒级数逼近的ICI消除算法,并以此进行了时域迭代消除信道估计,仿真结果表面估计算法在高速移动环境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ICI消除效果好,计算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4.
骆忠强  朱立东 《信号处理》2016,32(5):575-581
针对载波频偏引起的子载波间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OFDM载波频率同步算法。本算法直接实现载波频率同步,可以避免基于导频机制的频偏估计和由频偏估计误差带来的频谱效率降低与性能损失。首先建立含频偏OFDM独立分量分析模型,然后从最大似然原则得到分离的代价函数,结合自然梯度优化得到OFDM源信号实现载波频率同步。理论分析表明,提出的算法不仅具有基于最大似然的频偏补偿性能而且提高了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最后,仿真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带来的性能恶化问题,在最优Turbo均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干扰对消技术的MAP均衡算法。Turbo均衡部分首先利用先验信息进行干扰抵消,然后通过干扰抵消输出结果计算编码比特后验概率;同时对信道矩阵进行带状近似,提出简化算法,运算复杂度进一步降低。通过仿真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turbo均衡算法,该算法在工程应用中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消除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在时频双选信道条件下由于信道快时变带来的载波间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复杂度迭代干扰抵消方法.为了消除载波间干扰,已经提出了不少方法,但这些方法要么因为矩阵求逆运算带来了高计算复杂度,要么以性能退化为代价换来低计算复杂度.利用并行迭代干扰抵消技术,本文算法可以明显改善系统性能,同时借助带状矩阵近似和最小二乘QR分解(LSQR)迭代计算的特点来降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条件下,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地板效应",在系统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之间取得更好的折中.  相似文献   

7.
赵利利  邓平  陈红  田斌鹏 《电讯技术》2008,48(11):43-46
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OFDM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多普勒频移和收发两端本地振荡器之间的频率偏差,形成子载波间干扰(ICI)并造成系统性能降低。在分析子载波间干扰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自消除方法和分段均衡方法,并提出一种利用加窗技术改进的分段均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改进的分段均衡方法能更好地改善系统的性能,有约2 dB的信道估计增益。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调制消除地面数字电视广播OFDM系统子载波间干扰的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差分调制能够有效消除频率偏移造成的OFDM系统子载波间的干扰,并且计算简单,不牺牲系统的带宽利用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峰值传输速率时UWB系统的多址性能,对一种干扰抑制的OFDM传输方案进行了调整,提出了一种基于串行干扰抵消的两用户OFDM UWB多址方案.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案可适度改善无纠错编码的OFDM UWB系统的误符号性能.  相似文献   

10.
李琦  李宏伟  蔡斌  张建忠  耿耿  王舒 《信号处理》2013,29(2):201-207
针对OFDM系统中频偏和信道联合估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克服单独估计的缺陷,提高精度,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频偏信道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采用正交性质的恒包络零相关序列,运用最大似然法估计信道,提取频偏估计值,然后对信道结果进行修正,使之更接近真实信道。同时给出了频偏估计的克拉美罗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最小二乘联合估计法,本文算法估计均方误差更小,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1.
OFDM系统对频率偏移极为敏感,频率偏移将导致子载波之间失去正交性,于是产生子载波干扰(ICI),从而降低系统性能。通过对有效抑制ICI的方法—ICI自消除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ICI自消除算法对OFDM系统的影响。在软件无线电(GNU Radio)平台上搭建该系统,并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OFDM系统相比,ICI自消除算法使OFDM系统的误码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多普勒扩展和收发机本振频率漂移引起的OFDM系统载波频率偏移从而导致子载波间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抑制OFDM系统载波间干扰的sinc功率脉冲优化方法。该方法以sinc功率脉冲为基础,通过优化参数对旁瓣电平进行优化,以降低OFDM系统载波间干扰的强度。仿真结果表明,与sinc功率脉冲相比,采用优化的sinc功率脉冲的OFDM系统更能适应高速移动环境,当归一化频偏为0.3、误比特率等于10-5时,采用新方法的OFDM系统可获得约3 dB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OFDM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频率偏移的敏感性,频率偏移将导致子载波间干扰(ICI)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系统性能。本文主要分析频偏存在时脉冲成形与子载波间干扰的关系,给出各种成形脉冲性能的评价标准,并提出在此标准下性能最佳的成形脉冲。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频率同步方案。该方案包含一个细同步算法和一个粗同步算法。细同步算法是对MOOSE算法的改进,使其频率捕获范围扩大一倍;粗同步算法通过对特殊的长训练序列进行频域相关运算,来估计大范围的频率偏移,它与改进的细同步算法相结合,能够纠正达到半个系统带宽的频偏。仿真表明这是一种准确而可靠的频率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频率同步方案。该方案包含一个细同步算法和一个粗同步算法。细同步算法是对MOOSE算法的改进,使其频率捕获范围扩大一倍;粗同步算法通过对特殊的长训练序列进行频域相关运算,来估计大范围的频率偏移,它与改进的细同步算法合,能够纠正达到半个系统带宽的频偏。仿真表明这是一种准确而可靠的频率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布式MIMO OFDM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定时同步与频偏捕获算法。发送端采用线性调频信号作为训练序列,接收端通过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先对各个发送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抑制,再完成定时同步与频偏捕获。相比于已有算法,该算法有效地提升了定时同步与频偏捕获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B3G系统需要支持高容量、高质量和高移动性的数据传输要求,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由于非常适合于高速数据传输而成为B3G系统的热点候选传输技术。然而在高速移动环境中,OFDM系统的子载波间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使OFDM技术更好地应用于B3G系统,对高速移动环境中OFDM系统的接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EM算法的联合信道估计与检测技术的迭代接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接收机算法可以大大降低子载波干扰。  相似文献   

18.
郑来波  胡健栋 《电子学报》2006,34(1):127-130
在相干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为跟踪多径信道的实时变化通常在时频网格上插入导符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对利用这些导符号结合判决数据进行频率跟踪的算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时域和频域都重新推导了频偏的估计结果,经过合理近似,得到了时域最大似然估计的近似解;在频域推导了另一种形式的似然函数,得出了最大似然估计的解析表达式.新的频率跟踪算法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频率同步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频率和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利用未经过前一个符号的延迟扩展干扰的循环前缀部分来进行频率偏移和时间偏移的估计。因此,该算法有效地降低了ISI的影响。最后,该算法在存在高斯白噪声和多径信道的条件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有很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窄带干扰对矢量正交频分复用(V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VOFDM系统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接收矢量进行修正,把矢量子信道的接收转化为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系统的接收检测问题,再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合并技术实现窄带干扰抑制.性能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接收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对窄带干扰的顽健性,对于矢量长度为16的VOFDM,当信干比为15dB且误码率为10-2时,本方法相比于最小平方检测有约8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