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自强  黄帮明  姚锐 《移动通信》2012,36(20):88-92
随着TD-SCDMA网络的广泛部署,TD-SCDMA与GSM互操作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文章在对TD-SCDMA与GSM互操作策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某地TD-SCDMA与GSM网络PS域业务互操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PS域业务互操作的成功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评估模型是风险评估的基础。本文从评估实体安全属性的相似性出发,提出安全相似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另外,还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一种评估算法和示例。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层自治域空间信息网络模型与拓扑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结构复杂、拓扑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尺度大等特点,提出一种面向空间信息网的分层自治域模型。该模型根据节点属性、链路能力、任务特点、分布区域等不同,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不同的自治域和子自治域,各域内可采用相对独立的控制策略,从而将子网间各动态因素解耦合。然后,基于该分层自治域模型,提出了一种最小化时延的拓扑控制算法。与现有的集中式和分布式拓扑控制方法不同,该算法采用混合式方法,将控制信息约束在相邻子自治域范围内,既保证了网络的连通性,又减少了控制信息的开销。理论分析表明,若网络的物理拓扑是k连通的,则该算法得到的拓扑控制结果一定是k连通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田浩 《信息通信》2013,(1):25-26
基于语义互操作的电子政务协同系统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构建基于语义互操作的政务知识协同系统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互操作的政务知识协同系统框架模型,详细阐明了其设计思路及各部分功能,重点给出电子政务信息单元自治模型和政务信息本体互操作模型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的以信息的流向为分析对象,根据信息论和通信协议体系中信息的运动方向,构建保证无线通信网络中信息可靠、安全到达的安全机制——多域安全机制。具体论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面向自治域的DoS攻击流抑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因特网上的DoS攻击,结合下一代安全因特网架构,分析了现有权证方案在申请、授权和解授权等方面的问题。兼顾网络拥塞反馈机制,结合多级主动队列、信誉计算等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自治域的DoS攻击流抑制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其有效性。通过在NS2上利用权威的CAIDA真实拓扑数据集,对权证授权时间和授权通信量、平均权证获取时间、不同方案的文件传输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本方案能有效降低平均权证获取时间,提高文件传输效率,使权证方案更具可行性和顽健性。  相似文献   

7.
多保护域进程模型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钧  黄皓  张佳 《电子学报》2005,33(1):38-42
在很多安全操作系统中都存在一些安全关键进程或可信进程,一旦它们被黑客入侵则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本文的多保护域进程模型在进程内部通过细粒度的内核级保护域隔离机制对进程数据和代码实施访问控制,从而防止黑客利用程序局部漏洞劫持整个进程,以达到增强安全关键进程自身安全的目的.本文为该模型提供了两种设计方案并对其中一种设计做了原型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角色的域-类型增强访问控制模型研究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全系统只有能够支持多种安全政策才能满足实际需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一种政策中性(Policy Neutral)的新模型,已经实现了多种安全政策.域-类型增强(Domain and Type Enforcement,DTE)安全政策充分体现了最小特权(Least Privilege)和职责分离(Separation of Duty)的安全原则,但是,RBAC96不便于直接实现DTE.根据RBAC和DTE的思想,本文提出了\"基于角色的域-类型增强访问控制\"(Role-Based Domain and Type Enforcement Access Control,RDTEAC)模型.该模型继承了RBAC96的优点,又体现了DTE的安全思想,并易于实现DTE安全政策.此外,我们还在Linux上实现了RDTEAC模型的一个原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布式环境下各自主域访问控制模型的异构性以及跨域访问中域自治与协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跨自主域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通过自主域间访问主体的不同粒度映射机制,支持域间的安全互操作;通过安全控制器并结合基于XACML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了域间用户权限的逻辑整合.各域的相关权限信息封装在域内,既保持原有的独立性又实现了域间的协作,同时屏蔽了域间主体差异,解决了不同域系统互不认知和异构访问控制模型映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有针对异构蜂窝网多点协作安全传输的研究集中于增强主信道质量以提升安全性,然而多基站协作又使基站和窃听者之间的平均距离变近,网络的安全性受限于距离协作基站较近的窃听者。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安全保护域的增强型多点协作传输机制。然后,理论分析了用户的连接中断概率、安全中断概率以及安全吞吐量。进一步,以最大化安全吞吐量为目标,优化协作微基站的发射功率以及有用信息功率分配比例系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多点协作安全传输机制,在存在严重安全威胁(窃听者密度较大)的场景下,所提机制可以实现非零系统安全吞吐量;在存在较小安全威胁(窃听者密度较小)的场景下,系统安全吞吐量最大可提升7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