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通过酸洗、浸泡法和电化学腐蚀测试分析了烧结Nd Fe B永磁体在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HCl溶液和HNO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烧结Nd Fe B磁体在HNO3溶液中的腐蚀机制为均匀腐蚀,而在H2SO4溶液和HCl溶液中的腐蚀机制为选择性的晶间腐蚀。烧结Nd Fe B磁体在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随着酸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浸泡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中,烧结Nd Fe B磁体在HNO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最小。因此,HNO3溶液更适合作为烧结Nd Fe B磁体的酸洗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d2Fe14B单晶、传统烧结NdFeB磁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简称SPS)NdFeB磁体在电解液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分析了磁体的微观组织成分。结果表明在3.5%NaCI溶液的极化曲线中,Nd2Fe14B单晶具有最高的电化学腐蚀电位,放电等离子烧结NdFeB磁体的腐蚀电位高于传统烧结NdFeB磁体。与传统烧结NdFeB磁体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NdFeB磁体富Nd相具有独特的分布形态,主相Nd2Fe14B晶粒细小、均匀,富钕相在主相晶粒边界上分布较少,主要集中在三角晶界处。这种组织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磁体沿富钕相发生晶间腐蚀的过程,磁体因此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此外,从不同稀土含量的烧结NdFeB磁体的高压加速实验中可以看出磁体的腐蚀速度随稀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以上结果表明富Nd相的化学特性及其分布状态和含量是决定合金耐蚀性能的关键,它在合金中以网络状分布在主相晶粒边界上,并决定了烧结NdFeB易于发生选择性晶间腐蚀,从而导致耐蚀性差。  相似文献   

3.
Ni-P-纳米Ti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浸泡腐蚀试验,系统研究了Ni—P-纳米TiO2复合镀层在HCl、H2SO4、HNO3、NaOH和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Ni—P-纳米TiO2复合镀层比Ni—P化学镀层具有更优异的耐酸、耐碱、耐盐腐蚀的性能;复合镀层在盐和碱性腐蚀液中的耐蚀性优于酸性腐蚀液;Ni—P一纳米TiO2复合镀层在不同腐蚀液中的腐蚀形态明显不同,复合镀层在NaOH、NaCl和HCl溶液中的腐蚀形态为均匀腐蚀型,而在H2SO4和HNO3强氧化性介质中的腐蚀形态则为点蚀穿透型;保持镀层在腐蚀液中的完整性对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腐蚀溶液浸泡、阳极极化曲线和中性盐雾试验3种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其结果表明:镀层在HCl、H2SO4、H3PO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都比较低,而镀层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远大于前三者;镀层在H2SO4和H3PO4中的钝化区较宽,有过钝化区、二次钝化区和二次过钝化区出现,而在HCl和FeCl3中的钝化区较窄,且只有过钝化区;3种腐蚀试验方法均表明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试样的腐蚀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脉冲参数条件下的400℃热处理镀层的腐蚀速率都比镀态镀层的腐蚀速率小得多.   相似文献   

5.
三价铁离子对低合金钢在硼酸溶液中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腐蚀失重试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三价铁离子对A508III低合金钢在25℃硼酸溶液中腐蚀与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在25℃硼酸溶液中,随着三价铁离子浓度增加,A508III钢的电化学阻抗值和线性极化电阻减小,阳极和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增大,腐蚀速率显著增大。在Fe2(SO4)3溶液中,H3BO3的加入以及其浓度的改变对电化学行为和腐蚀速率均无明显的影响。三价铁离子会加速A508III钢在硼酸溶液中的腐蚀,而当溶液中三价铁离子浓度较高时,硼酸浓度对A508III钢的腐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Nd2Fe14B、Nd55FeBCo和Nd86FeCu53相粉末共烧结的方法制得NdFeB磁体。研究发现通过3相烧结工艺制得NdFeB磁体的晶界相比常规工艺制得NdFeB磁体的晶界相更均匀。由于晶界存在大量的Nd-Cu4、NdCo3和NdCo2相,晶界相的平均电位大大升高,超过了主相Nd2Fe14B的电位。因而NdFeB磁体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电流密度大大降低,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磁体腐蚀失重从一般工艺的60.47 mg.cm-2下降至1.2 mg.cm-2,而磁体的磁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浸泡、电化学测试和物理检测技术,研究了HCl和H2SO4溶液中锆合金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锆合金在还原性的HCl和低浓度H2SO4溶液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而在高浓度的氧化性H2SO4溶液中腐蚀速率显著增大.物理检测结果显示,腐蚀的锆合金表面均匀地覆盖着弥散分布的微小颗粒状ZrO2.还原性的HCl和低浓度H2SO4溶液中ZrO2膜保持了原有的致密性,增强了锆合金的耐蚀性能.而高浓度H2SO4溶液中,在其强氧化作用下,锆合金基体/膜界面处不断生成ZrO2.当膜增加到一定厚度时,氧化膜的晶格参数与金属的晶格参数不一致,产生内应力,降低了氧化膜的附着力,直至氧化膜破裂,露出新鲜的锆合金表面.继之,新鲜的锆合金再次被氧化,以此循环往复,导致锆合金在浓H2SO4溶液中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8.
NdFeB磁体组成相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电解质溶液中,NdFeB磁体3个组成相(Nd2Fe 14B、Nd-rich和Nd1.1Fe4B4)的腐蚀电位、极化特性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 明:3个组成相在不同的腐蚀介质中表现出不同的腐蚀规律,组成相之间的电偶电池效应加 速了NdFeB磁体的“相选择性腐蚀”过程.  相似文献   

9.
FeCoCrMoCBY块体非晶合金在强酸介质中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浸泡法研究了Fe43.7Co7.3Cr14.7Mo12.6C15.5B4.3Y1.9块体非晶合金(BMG)在浓HCl、浓H2SO4、浓HNO3以及王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该合金在强酸介质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在王水中浸泡236h的平均腐蚀速率仅为不锈钢的1/13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非晶合金在王水中腐蚀后的形貌和表面钝化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的非晶态结构促使腐蚀过程中发生均匀腐蚀以及Cr元素在钝化膜中的富集是其具有强耐蚀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测试和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研究了国产825合金在HCl、NaOH和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腐蚀后的样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国产825合金在HCl溶液中浸泡7 d后发生了明显的腐蚀,腐蚀速率随H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NaOH和NaCl溶液中浸泡5个月后未发生明显腐蚀,并且在HCl、NaOH和NaCl溶液中合金的腐蚀电流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结果表明在HCl、NaOH和NaCl溶液中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很小,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1.
研究Ti34.3Zr31.5Cu5Ni5.5Be23.7块体非晶合金在不同浓度HCl和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电化学测试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在极化过程中,Cl-离子在HCl溶液中引发点蚀损伤,点蚀电位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被腐蚀表面的损伤程度则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在H2SO4溶液中材料表面形成钝化膜,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随着HCl溶液浓度的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降低。通过浸泡实验得到4种材料的腐蚀速率。结果显示,Ti34.3Zr31.5Cu5Ni5.5Be23.7块体非晶合金在H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其腐蚀速率为7.22×10-3 mm/a,约为316L不锈钢腐蚀速率的1/1294。  相似文献   

12.
在复杂环境下,钛合金表现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还须具有耐酸介质的腐蚀能力。本文采用电化学和侵蚀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钛表面无氢渗碳试样在HCl溶液和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及侵泡腐蚀性能。研究表明:经过无氢渗碳处理的纯钛试样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腐蚀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郭忠诚 《腐蚀与防护》2005,26(12):515-517
在四种腐蚀溶液中对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进行浸泡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镀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9天的浸泡试验结果表明,经400℃热处理的镀层在各种腐蚀介质中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变化比镀态镀层小;镀层在HCl溶液中的腐蚀属于点蚀,在H2SO4、H3PO4和FeCl3溶液中的腐蚀属于缝隙腐蚀。  相似文献   

14.
以0.1 mol/L的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分别添加微量(1~10 mmol/L)的H+、Cl-、NO3-、NH3·H2O及其离子组合作为模拟常见大气污染物的腐蚀介质,研究7B50超高强度铝合金在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采用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得到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线性极化电阻、击穿电位、保护电位、点蚀转换电位及电荷转移电阻等参数,表征不同离子的侵蚀性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微量的H+、Cl-、NH3·H2O使腐蚀速率增大数倍;1 mmol/L酸碱的侵蚀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NH3·H2O、H2SO4、HNO3、HCl;NO3-单独存在时具有缓蚀效应,与H+结合产生加速腐蚀的协同作用;Cl-存在下,电极的阳极极化程度最低,极化电流最大,局部腐蚀的发展程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15.
酸性介质中壳聚糖磷酸酯对碳钢的缓蚀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壳聚糖磷酸酯在1mol/L HCl和1mol/L H2SO4中的缓蚀性能,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分析了缓蚀机理,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腐蚀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磷酸酯在盐酸和硫酸体系中对碳钢腐蚀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1mol/L HCl中缓蚀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在1mol/L H2SO4中缓蚀率先升高后降低;极化曲线表明壳聚糖磷酸酯在酸体系中是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缓蚀剂;在碳钢表面发生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质量损失法系统研究了65Mn板材和W6Mo5Cr4V2高速钢钻头表面的Ni-P-Al2O3镀层的腐蚀、冲蚀和磨损行为。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i-P-Al2O3镀层的腐蚀和冲蚀性能优于316L不锈钢,镀层的腐蚀和冲刷腐蚀速率随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400℃热处理降低镀层的腐蚀和冲刷腐蚀抗力。镀层在Na2S,HCl和H2SO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依次增大,在Na2S和H2SO4中发生均匀腐蚀,而在HCl溶液中则是局部腐蚀。在大气环境中,镀层的耐磨性不如高速钢基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3钢在不同浓度的Cl^-、SO4^2-、S^2-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阴离子Cl^-、SO4^2-、S^2-对A3钢腐蚀速率影响较大。且在相同浓度下腐蚀速率的排序为:S^2-〉Cl^-〉SO4^2-。随着Cl^-、SO4^2-、S^2-浓度的增加,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GH4169高温合金在含三氯化铁的腐蚀液中腐蚀加工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腐蚀加工速度主要取决于HF、HNO3、HCl、FeCl3的浓度和加工温度。随着酸浓度的增加,腐蚀加工速度加快;温度每升高10℃,腐蚀速度增加4.35μm/min。FeCl3不仅能够提高腐蚀速度且能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溶液中Ni 2+的存在会影响腐蚀速率,随着Ni 2+浓度增加,腐蚀速率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电化学监测技术研究了SO42-对NiCu低合金钢在除氧NaHCO3溶液浸泡过程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对浸泡后样品的锈层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纯NaHCO3溶液相比,SO42-的添加会在浸泡初期加速基体的腐蚀,在后期抑制保护性腐蚀产物膜的生成,促使腐蚀模式由未加入SO42-时的预钝化行为向活性溶解转变.此外,SO42-与HCO3-浓度的升高均有助于Fe6(OH)12CO3的生成.样品表面腐蚀产物最终由a-FeOOH,Fe3O4和Fe6(OH)12CO3构成,表面形貌均以均匀腐蚀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以原子比为3∶1的Fe粉和Si粉球磨20 h后与一定量的Cu粉混合,在(1000±30)℃,20 MPa的压力下热压烧结制备了致密的Fe3Si-Cu复合材料。通过浸泡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方法研究加入不同质量分数Cu(5%,10%)的Fe3Si-Cu复合材料在0.6、0.7和0.8 mol/l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在不同摩尔浓度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是一种均匀的全面腐蚀。复合材料中的Fe3Si和Cu两相在NaOH溶液中组成一腐蚀电池,其中Fe3Si为阳极发生腐蚀,Cu作为阴极得到保护;Fe3 Si-5%Cu复合材料在NaOH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随NaO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自腐蚀电流在0.7 mol/l的NaOH溶液中最低;Fe3 Si-10%Cu在三种浓度的NaOH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相差较小,自腐蚀电流在浓度为0.6 mol/l的NaOH溶液中最小,在0.7mol/l的NaOH溶液中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