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MN1合金和MN2合金进行了700℃和750℃时效处理和高温持久实验。结果表明:MN1合金在700℃下经时效处理后针状η相和γ″相均长大,Laves相析出,其组织稳定性差;当MNI合金的保温时间达到5 000 h或温度提高至750℃时,η相明显粗化,晶界和晶内均析出大量块状Laves相,导致其在700℃下高温持久性能较低;MN2合金在700℃下经时效处理后,细小的γ′相弥散析出于基体,晶界为短棒状η相,此组织在750℃下稳定性良好;MN2合金在700℃、10~5 h条件下的外推持久强度可达127 MPa,可作为700℃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2.
3.
通过研究汽轮机转子焊接模拟件接头的低周疲劳性能,可为评估转子启停、转速或负荷变化等工况条件下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测试了25Cr2Ni2MoV和30Cr2Ni4MoV两种焊接转子模拟件接头室温下的低周疲劳性能,发现在较大应变幅作用下,塑性是其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两种接头均具有良好的塑性储备,对疲劳寿命有利;与文献报道的30Cr2Ni4MoV锻件相比,在失效载荷相同的条件下,两种材料的埋弧焊接头可承受的弹性应变幅高于锻件,塑性应变幅略低于锻件。从整体上看,两种材料的焊接接头疲劳循环参数相近,均具有良好的低周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4.
汽轮机转子疲劳强度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汽轮机转子疲劳强度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汽轮机转子疲劳强度理论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的损伤力学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将损伤力学理论应用于转子疲劳强度分析的优越性。最后,就汽轮机转子疲劳强度的损伤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11Cr10Co2W2MoReVNbNB钢是一种含Re的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叶片用钢,使用温度高达630℃,也就是电站铁素体钢的使用温度极限。通过试验研究11Cr10Co2W2MoReVNbNB钢的高温瞬时拉伸性能、长期组织稳定性等应用性能,并介绍了各种应用性能的理论基础和钢的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随温度升高,钢的强度逐渐降低,在低温阶段塑性略有上升,在中温阶段塑性最差,进入高温阶段后塑性大幅升高;(2)经670℃、400h时效后,钢中M23C6等强化相的尺寸有所长大,但仍具有良好的高温拉伸性能,说明钢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3)钢主要通过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细小析出物M23C6相强化,Re主要存在于基体中,起固溶强化作用。试验证明11Cr10Co2W2MoReVNbNB钢是一种理想的高参数、大容量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叶片材料。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焊接方法制造大型汽轮机转子已成为电力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方向,通过测量焊接转子模拟件接头处的残余应力,对于转子设计、优化焊接与热处理工艺、评估服役状态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测试了25Cr2N i2MoV钢核电转子模拟件外圆、内圆、剖面处热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分布,发现转子深窄间隙接头处存在较为显著的轴向压应力,内、外圈在热处理前均有较大的切向拉应力;经过热处理,残余应力大大降低,且保持较好的应力状态。重复性测量的数据稳定性较好,反映出加工过程的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在测试25Cr2Ni2MoV钢核电转子模拟件外圆、内圆、剖面处热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弹性槽对根部打底焊缝处残余应力的影响,测量了盖面焊缝下方4~5层焊道处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弹性槽对缓解根部应力有显著作用,盖面焊缝下方4~5层焊道处存在超过屈服极限的纵向拉应力;热处理后,残余应力大大降低,且保持较好的应力状态。相关测量工作肯定了实际生产工艺对控制残余应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高温蠕变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在高温下某66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蠕变强度,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转子在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并采用幂率模型和孔洞长大机理预测了该转子在2×105h工作中的蠕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转子最高内应力低于屈服极限,处于纯弹性变形状态;转子内大部分区域温度在300~600℃,已进入蠕变温度范围.蠕变与热弹性耦合分析表明:蠕变会引起转子内部应力的重新分布,转子前轴封圆弧段的蠕变应变较高,而且多轴应力对该区域蠕变韧度的影响明显,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FN3是基于617合金改进优化而来的固溶强化型镍基合金,具有较好的制造和焊接工艺性、抗蒸汽氧化性能和高温长时持久强度,是650~725℃燃煤发电机组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针对FN3合金开展高温长时时效和持久性能的测试与研究。研究表明:FN3合金725℃、10万h的持久强度超过100 MPa。分别在650℃和725℃下经历12000 h时效后,FN3合金仍保持着良好的强度和塑韧性。通过分析FN3合金高温长时时效和持久前后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进一步验证了FN3合金在650~725℃具有较好的组织稳定性,可以满足超超临界燃煤电站关键高温部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600MW和1 000MW等大型火电机组越来越多,并已成为主力发电机组,针对大型火电站汽轮机安装过程的复杂性,利用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对整个火电站汽轮机安装过程进行三维动态仿真,并辅以图形、语音、文字等多媒体方式说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标准等,构建汽轮机安装过程标准化方案,开发“火电站汽轮机建设过程仿真系统”.系统的开发对于汽轮机施工行业确定科学的施工方法、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极大地促进了汽轮机施工行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