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离不开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关注,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聚焦信息科技课堂深度学习,以《查找与替换》一课为具体课例,通过对学生的“纵横”分析,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系统实施深度教学设计,及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促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以期能够建构深度学习的信息科技课堂。  相似文献   

2.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及其基本概念的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彻底把握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其本质。该文据此提出了课程整合三个层次的目标;分析课程的整合本质是在“信息”的基础上,把具体的信息技术“功能链”与课程变量互动融合,并与学习者数字化学习四阶段耦合相连;从而构建以技术素养和媒介素养为基础、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信息化课程文化环境下的数字化自主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信息素养,课程理念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习者。但放眼看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内容从软件操作进化到信息活动,理念趋向基于信息主题开展活动,为操作而操作,为主题而主题,在信息活动需求下技术弱化、重复的情况越演越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渗透应用软件背后最核心的东西,转而重视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新课标”,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提出的系列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思考,谈一谈如何从创设丰富情境、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参与项目式学习、担负信息社会责任、参与智能作品创作六方面来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目标,那如何将这些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变成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呢?笔者认为,以单元或项目为单位的整体学习方式是由“教师教”走向“学生学”,由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走向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构成,因此,作者提出将“自主可控”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培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将是教师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版)》中首次作为课程目标被提出,而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则提出了“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概念。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的辩析,来明确二者的内涵以及与课程核心素养的关系,以期为正确理解信息科技课程的性质、目标,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微课程教学法的系统设计“三剑客”(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学习任务单)在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上具有独特作用。本文以《大洲和大洋》一课为例,剖析微课程教学法“三剑客”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指出通过微项目学习落实区域认知素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方式,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深度参与,并综合运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学科观念和知识对主题持续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五年级“滑动电位器的使用”为例进行了跨学科深度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倡导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聚焦“算法”模块,以“中秋博饼程序开发”项目为例,从项目前期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建议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为例,深入探究了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路径——以大主题或大项目为统领,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重组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情境化,形成问题链或任务群,进而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方案,开展单元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真实性学习,本文结合日常教学案例,从开展真实性学习的意义、形成真实性学习的内涵以及促进“真实性”学习有效进行的因素三个方面对真实性学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设计智能时间管理器》为例,说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如何在“5E”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中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有效教学策略包括:(1)“有用”:信息科技教学凸显真实生活价值;(2)“会用”:信息科技教学凸显学科实践范式;(3)“活用”:信息科技教学凸显综合解决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依靠更多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使小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具备适应当前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的信息科技知识、技能、态度与素养。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通过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组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四个核心要素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它们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并制定了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概念的十大教学板块。如何认识“新课标”的结构设置,并基于教学大纲丰富的教学实例不断创新使教学更好地对接未来教育的培养要求,需要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将“新课标”落地。  相似文献   

17.
一、强化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目标。本文通过趣味程序设计、PS创作、VB算法优化、Flash动画、微课资源平台建设等例子,展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提升信息意识和能力、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给出了创设真实情境、注重过程思维、巧用平台构建资源等教学策略,从学生“学”的角度去研究课堂,让学生主动感知、主动探究、主动实践,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中的Python教学为例,针对在课堂设计中如何关注学生实践与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提出通过“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信息科技魅力课堂。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学科以落实"大单元整体学习"为指导,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深入开展课程研究、教学探索,促进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笔者以《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为例,系统阐释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及依据,试图为大单元整体学习实践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大单元来自271集团初中信息技术校本化教材,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目标“在小学和初中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体验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设置、开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