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针对“EDA技术”课程在内容组织、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实验器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基于近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EDA技术”的教学改革措施:在理论环节,以案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在实践环节,以翻转课堂和项目制模式组织教学并引进口袋实验室。通过这些改革,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理念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重构,新工科势必对今后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模式识别”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课程,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太强、教学内容枯燥、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等问题,与新工科理念相去甚远。本文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模式识别课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将最新的相关知识、技术嵌入到模式识别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中,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项目化、立体化改进,使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伟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43(2):12-14,45
为了提高非电类专业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应对课时严重压缩与知识点众多之间的矛盾,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从研究性学习、流动助教和考核方式三个维度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改革前后共三年的教学效果对比证明了改革的有效性,对其他工科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培养创新性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背景下,针对“静电技术”课程特点和原有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①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学科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形成与科研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内容;②建立起以学生“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③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以确保对课程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课程改革从新工科的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基于OBE理念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跟踪企业和科研发展,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标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分析评价反馈结果,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性改进及提高。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实践证明,风能、太阳能混合供电系统在性能和成本上是最合理的独立的电源系统,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需要提供燃料,所占用的空间合理,不会产生污染,运行的成本低,互补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风能、太阳能资源不稳定,转换的效率较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的价格昂贵;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随着资源的不断耗竭,风光互补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提供方式,必将在新能源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风能、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电力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电力工程”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各方面做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综合性实验和独立设计等问题。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在我校实施,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为了完善该项教学改革,本文最后给出了下一步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风力发电是我国新能源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内蒙古等大型风场,我国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投入非常巨大。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自身的特性,造成了运营管理、运行维护以及人员管理等过于分散的难题,文章对此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远程运营方法在风力发电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电力电子技术理论进行工程设计能力,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上增设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并开放实验室;采用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相融合的方法,将硬件实物设计和虚拟仿真相结合,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