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齐默尔曼第二次在DG录制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第一次与伯恩斯坦及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颇得好评),合作的又是当今炙手可热的拉特尔和重量级的柏林爱乐乐团,自然值得关注;在开始乐章中拉特尔营造出雷霆万钧的气氛,令人想起赛尔和库宗那精彩的一版。此次录音,齐默尔曼和拉特尔的速度较中庸,也不似伯恩斯坦那各版本这样较富于跃动感,惟在独奏的力度感上,齐默尔曼较旧板有所加强,这在第三乐章中表现得十分明晰。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作为器乐大曲之一,广受音乐人和爱乐人的青睐。钢琴奏鸣曲(PIANO·Sonata)是包含多个乐章,且各个乐章具有独立结构和风格的钢琴独奏曲。除钢琴奏鸣外还有小提琴奏鸣曲和大提琴奏鸣曲等。另,曲式简单、灵活多样的“小奏鸣曲”也属于这一范畴。钢琴协奏曲(Piano·Concerto)是钢琴与管弦乐队以平等地位联合演奏的器乐大曲。属多乐章的套曲。通常有二个乐章  相似文献   

3.
利盖蒂:钢琴协奏曲 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G·Ligeti,1923~)的钢琴协奏曲作于1985~1988年间。象他所有的作品一样,这部协奏曲也是独具一格的。它由五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一与第二乐章不间断演奏,第四与第五乐章不间断演奏,因此听起来就象是三个乐章,可以说是由扩张了的三个乐章组成的。从整体来看,这部协奏曲的基调是明快、亮丽、生机勃勃的,丝毫没有人们想象中那种“实验性”音乐的刺耳或费解;虽然技法很  相似文献   

4.
李云迪这位年轻的中国的钢琴家曾被一些西方音乐评论界认为只是昙花一现的“新秀”,而这张唱片录制正好证明了李云迪深厚的演奏功力,曲目是四首谐谑曲和三首即兴曲.李云迪用了热情而略有些玩世不恭的风格演奏,在《第1号B大调谐谑曲》中,李云迪将主题暴风雨般的狂热完全表现得游刃有余,第2乐章中慢板怪异的和弦中,把握出一种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空灵的感觉,演释出了田园诗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悲情上阵     
《第一钢琴协奏曲》集中体现了巴托克音乐最激进的一面,刺耳,喧嚣,狂躁不安,既不动听,又难于演奏。首乐章一开头就有令人不安的预示,往下听,其主题特征居然是在乐队作切分节奏的背景配合下,以重叠八度的威猛的钢琴作长达14次的同音捶击,音乐是这般闻所未闻的;中动,刺激。《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首乐章,乍听起来,仍旧是狂躁不安。节奏短促,铜管乐闪烁的光焰咄咄逼人。  相似文献   

6.
巴托克对匈牙利民间音乐有着无比的兴趣和热情,在他的钢琴协奏曲中,虽然既找不到民歌的旋律,也找不到对民歌旋律的模仿,但整个作品却又充满民俗氛围。在《第一钢琴协奏曲》(1926)中,巴托克把钢琴完全变成激烈的打击乐器,使人联想到其早期的舞蹈组曲,在慢乐章中显现出马扎尔风格的神秘和恐惧。而1931年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则是一部色彩丰富的作品,它的旋律与节奏显然受到匈牙利民歌以及巴洛克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作曲家们的精华集锦往往是各大唱片公司的畅销品牌,由美国Telarc公司推出的这套《伟大的托赫玛尼诺夫》中几乎收集了拉氏所有著名的音乐片段.录音汇集了公司属下众多发烧爆棚录音,其中有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演奏的《第2交响曲》的第2乐章,四支圆号演奏的雄壮舞蹈风格音场定位感相当出  相似文献   

8.
《鳟鱼五重奏》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最有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为钢琴弦乐五重奏。全曲五个乐章,由于第四乐章使用了作者著名的歌曲《鳟鱼》的旋律,故称《鳟鱼五重奏》。 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轻快的钢琴与谐和的弦乐声营造出一个明朗、优雅、生气蓬勃的春之声。第二乐章行板,柔和甜美,是典型的舒伯特风格。第三乐章也是行板,乐曲轻快,诙谐、热烈。第四乐章是小行板,由于作者的歌曲《鳟鱼》原有歌词,就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9.
《家庭影院技术》2005,(8):82-82
从小就生长在电影音乐世家的托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曾多次为电影配乐,其代表作有《女人香》、《第六感生死恋》、《海底总动员》等。作为托马斯的2005年5月24日推出的最新代表作,《铁拳男人》秉承了以往的风格,让琴键伴着琴弦谱奏出清新雅致、浪漫隽永的真情乐章。序曲《The Inside Out》一开始以细细低语的钢琴独奏给人带来温柔与平静……而随后的大提琴演奏与钢琴独奏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0.
广交3月21日星海音乐厅音乐会为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上半场演奏了海顿第104交响曲。奥地利籍华人指挥家王进,以生气勃勃的姿态,在这首有着歌陆民间歌舞特点的作品中.显示了扎实的功力。另一位与王进一样正值黄金中年的音乐家,来自俄罗斯的米哈伊·鲁迪,在下半场献演了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第三钢琴协赛曲。这是作曲家旅居美国时创作的,为此他在重病中拼搏到了最后时刻。第一乐章开头由弦乐引出了钢琴朴素而又绮丽的第一主题.那是罗马尼亚民间音乐“多伊那”的曲调.作曲家的思绪,  相似文献   

11.
当代最伟大的大师,杰出的英国作曲家布里顿(B.Britten,1931—1976)一生只写过这一部钢琴协奏曲。该协奏曲作于1938年,当年8月18日在伦敦女皇厅的逍遥音乐会上由作曲家本人演奏钢琴,亨利·伍德(HenryWood,1894—1944)指挥BBC交响乐团协奏首演。1945年,作曲家对此作品作了修改,将原来的第三乐章“宣叙调与咏叹调”改成用帕萨卡里  相似文献   

12.
“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创作方面同样表现了最强烈地反对印象派精美细致的倾向。他恢复了古典时期的钢琴风格,加强使用敲击的演奏方法。他的钢琴作品艺术简朴无华。”——摘自H.涅斯齐耶夫:《普罗科菲耶夫传》  相似文献   

13.
李峥 《中国电子商情》2007,(10):136-140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作为“钢琴新约”不仅仅是古典音乐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而且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全世界各国人民都熟悉它们。演奏它们并热爱它们。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跨越了从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体现了两种风格的转变,也是作曲家本人一生风格变化的缩影,所以只有听过全部奏鸣曲,才能真正体会到贝多芬的音乐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巴顿 《高保真音响》2009,(1):111-112
2005年10月21日,年仅20岁的波兰钢琴家拉法尔·布雷查兹(Rafal Blechacz)获得了第15届国际肖邦钢琴大赛冠军。与此同时,组委会还将玛祖卡、波罗乃兹、奏鸣曲、协奏曲四个单项奖授予了布雷查兹。这是继钢琴诗人齐默尔曼之后,波兰钢琴家30年后又—次囊括全部五项大奖。赛后,作为评委之一的皮耶坤自勒契尼(Piotr Paleczny)教授在接受ABC采访时说:“布雷查兹的表现是如此出众,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将第二名空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商情》2009,(7):134-134
柴科夫斯基共写了3部钢琴协奏曲,我们现在常听到的只有他的第一协奏曲,似乎由于这部协奏曲名声超大,把另两部压了下去。其实如本片收录的第2钢琴协奏曲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协奏曲,它作于1879年,原本是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但鲁宾斯坦当时因身患结核病,已无法再行演奏,且于翌年溘然长逝。因此1882年3月18日于莫斯科首演时,担任钢琴独奏的是泰尼耶夫,由安东·鲁宾斯坦担任指挥。音乐上,除了一如第一协奏曲那辉煌的钢琴与乐队合奏之外,第2乐章是个很优美的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协奏曲,3件乐器在乐队的烘托中你来我往,或对答、或和唱,  相似文献   

16.
齐默尔曼:大提琴与小乐队 协奏曲《希望之歌》 大提琴与大乐队协奏曲 《三个舞蹈片断的形式》 德国作曲家齐默尔曼(B.A.Zimmermann,1918—1970)是二战以后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大学时代他以打工和在舞蹈乐队演奏谋生。由此他结交了一些舞蹈家朋友,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作品常采用混合媒介的多元方式,综合舞台表演,显然与他曾在舞蹈乐队演奏的经历有  相似文献   

17.
CD藏家快评     
《视听技术》2008,(4):104-109
在众多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诠释高手中,罗马尼亚钢琴家拉杜·卢普的光芒或许并不耀人。不过,两年前,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欧洲影音巨头EuroArts制作出版的《莫扎特伟大的钢琴协奏曲》系列(包括音频、视频的软件)上,由12位当今钢琴名家分贝演录了莫扎特的14首钢琴协奏曲,其中,便有拉杜·卢普的精彩表演。他当时演录的是F大调第19号钢琴协奏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Decca的这款最新出版物,选录的是拉杜演录莫扎特第12号和第21号“钢协”。这两部作品在形式和内容风格上比较相似,都是三乐章,清新明快、优美灵动。  相似文献   

18.
鲁宾斯坦是20世纪的钢琴巨匠,在长达76年的演奏生涯里,他以坚实的触键、典雅的风格、具有丰富的说服力情以及广博的曲目得到乐评人与爱乐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这套全集在音乐爱好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也是Decca的首次立体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录音(除第29钢琴奏鸣曲是1955年的单声道录音)。这套完成于1960年代的全集录音,是巴克豪斯晚年的巨作,在其中听不出这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在演奏,结构刚健,气势雄浑。和肯普夫在同期为DG录制的全集相比,巴克豪斯版更体现出维也纳学派风格的温暖宜人。原先的中价版已经断市多年,二手片在各大购物网站上也索价不菲。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上,布伦德尔并非一位以对钢琴文献阐释风格的广博和演奏曲目范围的庞大而著称的大师。这里没有什么很大的道理,仅仅是出于他本人的意趣。就像大家已经知道的那样。这是一位不碰肖邦和拉赫马尼诺夫作品的钢琴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