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由于显象管运用电压较高,屏幕较大,要求外廓尺寸尽量的小,偏转误差尽量的小,因此电子束的偏转几乎都使用磁偏转系统。偏转系统对于显象管而言,是一个电子光学部件,相当于电子。对于扫描发生器而言,它们又是一个电性负载由于偏转线是管后加在显象管上的,即是“管处零件”。因此对于电真空器件制造者而言,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无线电零件”,不愿化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 然而随着显象板广角偏转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偏转系统对于获得光栅的几何正确性和保证整个象场上的清晰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认为,利用电子枪在荧光屏中心得到一个锐细的光点只是为在整个荧光屏上获得清晰图象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2.
程敏 《电子世界》1998,(2):24-26
<正> 众所周知,彩色显像管在光栅形成过程中,因荧光屏球面中心与电子束偏转中心不重合,且荧光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电子束扫描转迹的球面曲率半径,所以当偏转磁场为均匀磁场时,尽管电子束扫描过程中有着相同的角速度,但因在屏幕上的线速度不相同,即离屏幕中心越远的区域,其线速度越大,从而使光栅的每一行左右边缘部分拉长,每一场上下边缘部分拉长,即形成光栅左右、上下枕形失真。这类失真,对于21英寸以下的中小屏幕彩电,可用一种特殊设计的偏转线圈产生一个复合偏转磁场来消除;但对于大偏转角的大屏幕彩电  相似文献   

3.
有问有答     
哈尔滨刘世全问:自装12D1型电视机一台,采用313型显象管,行幅和帧幅都下能达到满幅,尤其是行幅左右各羞3厘米光景。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偏转角为110°、管径为20毫米的12英寸显象管目前在国内尚无生产。该类显象管所需要的偏转功率比90°偏转角同类型的显象管要大。因此,将12D1电视机扫描部分直接套用上去,就会产生行幅拉不足的现象。苏式型显象管的主要技术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显象管的曲率半径大于电子束扫描轨迹的球面曲率半径,因此电子束在扫描过程中虽然有着相同的角速度,但在屏幕上的线速度却不相同。从行扫描过程来说使光栅左右拉长,从场扫描过程来说使光栅上下边缘部分拉长,  相似文献   

5.
英国产生了一种使用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的27英寸电视机。显象管偏转角为114°。这种电视机采用了速度调制原理。该电视机在扫描光束电荷冲击光体边缘时,应用了分级加速度;而在进入黑暗区域时是相应的负加速度,因此改进了锐度,提高了图象亮度。  相似文献   

6.
杨举 《真空电子技术》1991,(4):13-25,40
消除光栅枕形畸变的技术措施目前消除光栅枕形几何畸变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利用垂直向偏转扫描锯齿波抛物电流调制水平向偏转扫描锯齿波电流,简称“偏转扫描电流调制消枕方式”,亦称“磁饱和消枕方式”偏转磁场场强分布形状消除光栅枕形几何畸变,简称“偏转场强分布消枕方式”;外加磁场消枕方式;多极场消枕方式;以及抑制彗形象差消枕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彩色电视机的整机调试是在各部件(通常分调谐器、中放、行扫描、场扫描、解码、视放和电源等几部分)都已调好的基础上,进行总的调试。是老化试验前的最后一道工艺。在黑白电视机中,如果各部件的调试都符合要求,且整机接线无误。那么,一般“开口”后,只需做下列工作:调节行场扫描的有关电位器,使图象中心、线性、幅度符合要求;调节亮度电位器、对比度电位器、音量电位器均能起作用,并符合质量要求;总机电流也符合要求。对于大偏转角显象管还要进行光栅的畸变校正。但是,彩色电视机的整机调试却要麻烦得多。除了上述工作以外,还必须进行消磁,色纯度调节,会聚调整  相似文献   

8.
日本产JAMP—10型扫描俄歇电子能谱仪在七十年代末进口,经过几年使用以后,故障逐渐增多。本文就显示部分电路结构、功能以及常见的几种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作简要叙述。一.电路结构、功能图1是显示部分的电路图。扫描发生器产生的水平扫描锯齿波(H—SCAN),由JC4/1进入显示单元DU—BC—8上IC1的反相端,经波形校正,偏转放大以后,送入显示观察显象管的水平偏转线圈。扫描发生器产生的垂直扫描锯齿波(V—SCAN),由JC4/2进入显示单元DU—BC—14上IC2的反相端,经波形校正和偏转放大以后,送入显示观察显象管的垂直偏转线圈。  相似文献   

9.
无信号时无光栅。这种现象说明光栅的有无受同步信号控制,而显象管的中高压又是由行输出级提供的,所以应从行扫描电路入手检修。将频道开关拨向空频道,测量行输出管集电极电压为12V,基极电压为0V,将  相似文献   

10.
六、电视接收设备(二续) (二)电视接收机 5.扫描部分电视接收机的扫描部分包括同步分离器、行和场扫描振荡器、锯齿形电流输出级、高压发生器以及偏转线圈等(见图80).接收机的扫描必须能被电视台发出的同步信号所控制.此外,为了接收和检修上的便利,要求在没有外来同步脉冲信号的情况下,扫描部分仍能工作,使荧光屏上出现光栅.这样又可保证显象管不致因信号中断而停止扫描使电子束集中打到一点上  相似文献   

11.
故障现象:一台夏普C-1837DK型彩色电视机有伴音,光栅时有时无。分析检修:打开后盖直观检查,没有发现接触不良的接插件和元件虚焊。因为有伴音,说明12V直流电压正常,开关式稳压电源基本正常(12V直接取自于开关电源)。故障范围应在行扫描电路、亮度通道,显象管及显象管有关电路。当出现无光栅时,测  相似文献   

12.
电视机场偏转线圈的作用是当场锯齿波电流通过场偏转线圈时,产生均匀的偏转磁场,控制显象管内的电子束自上而下地扫描运动。当场偏转线圈出现故障时,例如短路、开路,电子束都将无法正常扫描,  相似文献   

13.
一、扁形黑白显象管产生光栅畸变的原因 扁形显象管的结构特征是将电子抢放置在荧光屏的侧面。显示图图象时,电子束平行于荧光屏面射入,通过特殊的电子光学系统最后打在荧光屏面上产生图象光栅。以下分析扁形显象管产生光栅畸变的原因和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省电、价廉的16英寸黑白电视机已经商品化,受到了电视消费者的欢迎.该机使用的显象管型号为40SX1B或形象地称为"16-90°-ф20细管颈显象管",即显象管屏幕对角线尺寸为16英寸、偏转角为90度、管颈的直径为20毫米.与过去大量生产的型号为40SX11B和40SX13B的"16"-110°-ф29黑白显象管"相比,新管型的偏转角减小,管颈改细,节省了大量的偏转功率,使用此种显象管的整机的耗电一般仅26瓦左右.又因采用快速启动阴极,使显象管能快速显象,体现了其独特的优点.一、设计目的国外黑白显象管近年来发展趋向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环绕着省电化.六十年代初期,无论黑白显象管或彩色显象管都致力于追求高亮度、高清晰度、大屏幕  相似文献   

15.
(一)光栅中心、图像中心和屏幕中心屏幕中心就是显像管屏幕的几何中心.偏转线圈行、帧扫描电流所扫出的光栅具有一个中心,叫光栅中心,其位置可用位于偏转线圈后部的磁极片来进行校正.当屏幕中心与光栅中心不重合时往往使屏幕的一边光栅外露过多,从而浪费扫描功率,且使图象重现率难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的演示、技术讲演以及其他用示波器显示出图象给多数人同时观看时,需要大荧光屏的示波器.常用的阴极射线管其荧光屏多数是7时以下的静电偏转方式.欲装置大荧光屏的示波器,必然要用大荧光屏阴极射线管,利用电视显象管装置示波器足合适的.但是大荧光屏的电视显象管都是磁场偏转的方  相似文献   

17.
引言在彩色显示器件中,一字型自会聚彩色显象管以价格低廉、会聚性能可靠而最为普遍。然而,这种类型的彩色显象管所用的偏转线圈使电子束产生象散,导致偏转时分辨率大为降低。在显示数据—图形的情况下,满屏都有高分辨率是极为重要的,因而偏转象散散焦就成了严重的问题。也曾有人提出几种方案解决此问题。近几年来为了  相似文献   

18.
彩色电视接收机用偏转磁芯(简称彩偏磁芯)是彩色显象管电子扫描偏转系统的必用磁性材料元件。它直接关系着彩色显象管的图像显示质量,是彩色显象管不可缺少的重要关键元件。随着我国彩色电视机工业的飞速发展,国产彩色显象管工业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资料统计表明,经过近十几年的引进、消化、吸收、改造,我国的彩  相似文献   

19.
1.无光无声检查电源电路。2.无光有声检查电源电路、行扫描电路、显象管电路。5.烧2A保险丝检查行扫描电路、高频头、伴音低放电路(4D7型)、其它电路。4.烧0.5A保险丝检查电源整流电路。5.机壳带电检查电源电路。6.12V电压过高或过低检查电源电路和行扫描电路。7.一条水平线检查帧扫描电路。8.一条垂直线检查行扫描电路。9.行缩检查行扫描电路。10.光暗检查行扫描电路和显象管电路。11.有光栅无图无声(或图声时有时无)检查高频头、中放电路、检波电路、预视放电路、AGC电路、抗干扰电路。  相似文献   

20.
普通示波管通常使用球面栅后加速透镜增加偏转灵敏度.但是不使用图象校正器就很难得到小的偏转非线性和光栅畸变.本文给出了设计曲面栅网后加速透镜的方法.只使用后加速透镜就能达到最小的偏转非线性与光栅畸变.其原理是将栅网曲率作的处处改变(变曲率栅网)致使偏转系统象差与后加速透镜象差相互抵削,以得到最小的偏转象差.因此,偏转象差与栅网电极的形状有密切关系.为此首先需采用一个非球面方程的幂级数展开式描写栅网形状,其次考虑到示波管中最重要的三个因数;后加速透镜偏转放大率、偏转非线性及光栅畸变;并选择六个后加速透镜的几何参数作为设计参数,它们之间彼此相关.采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确定最佳结构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