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灾害的频发致使防灾避难空间的开发建设尤为迫切,在综合论证体育场馆作为避难场所具有优势的基础上,针对避难使用需求提出了六项平灾结合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兆生  熊洪俊 《山西建筑》2009,35(30):14-15
探讨了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的设计原则,分三个层面探讨了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的模式,以使体育场馆成为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场馆作为避难场所的现状调研分析,指出体育场馆建筑设计从整体规划、建筑选址、功能设计、交通疏散、结构安全、建筑造型六个方面,均应充分考虑其作为防灾避难功能空间来抵御地震等灾害的设计原则,最后阐述了体育场馆在城市防灾避难体系中的功能层级设置。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地震后灾民基本生活,有利于城市救灾和恢复重建,建设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文中结合某城市古徐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案例,从城市对古徐广场的防灾需求、场地本身避险功能现状、防灾避险功能规划及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地对目前公园绿地在防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冠疫情下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和"平战结合"医院设计现状的分析,提出防灾避难场所设计需要建立长效防灾规划、加强场所的防疫功能、健全相关规范标准、树立"平战结合"的弹性设计思想,以及加快装配式建造技术储备等应对策略,以完善防灾避难场所体系,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2周年纪念日,也是济南泉城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济南泉城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成一周年的日子。10月31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一周年活动在泉城广场举行。  相似文献   

7.
应急避难场是用来应对城市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针对应急避难场建筑所进行的综合设计将会直接决定城市及居民的应急避难能力及规避风险的水平。近年来,应急避难场的规划设计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以往传统的应急避难场建筑设计大部分都是根据以往经验或是先建设后规划,没有做好对于应急避难场规划设计布局的合理分析,致使现有应急避难场的规划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怎样才能够做好对于应急避难场建筑的综合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超  尹优 《华中建筑》2020,38(4):88-91
该文基于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对医院建设的反思,探讨"平疫结合"型医院设计的各类可行方案,并对实现"平疫转换"的基本条件和设计特点加以梳理和归纳,以期"平疫结合"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合理配置资源,建设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绵阳地震灾区应急避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应急避难及紧急疏散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公共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在地震灾区经验教训和部兮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应急避难场昕的建设要求,并就厦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蓝绿空间为防灾隔离提供天然 屏障,并能为居民提供健康的活动空间和路 径,具备相应的应对和恢复能力。本文首先 总结蓝绿空间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理论和实证 研究;再基于平灾结合的理念,在以人为本、 刚弹相济、系统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 下,尝试探讨构建应急防灾蓝绿空间体系。 平时,构建多尺度、全要素、全覆盖的蓝绿空 间健康格局;灾时,合理调用蓝绿空间,构建 多功能、多层级、高效率的应急防灾系统。本 文对健康人居环境研究具有科学价值,对 于增强城市韧性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校园和城市避难场所应结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四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我的考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震后重建规划。这项工作国家已着手在做,灾后重建规划组由发展改革委,四川省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要在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地质地理条件评估和建设项目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2.
面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居民能否正常获取生活物资是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关键之一,也是城市韧性重要的微观体现。当前我国针对社区等微观层面的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建设仍存在不足,应急状态下生活物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成了当前应急生活物资保障的重点难点。日本、美国广泛推动社区商业设施的平灾结合建设,强化社区层面的应急生活物资保障能力。本文从平灾结合和韧性城市理论出发,梳理当前我国社区层面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社区商业平灾转换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结合日本、美国在社区商业应急应用建设的实例,提出推进法规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强韧硬件设施、构建应急预案等方法,强化社区商业点的平灾转换效率和应急管理能力,以期为未来社区层面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避难人口预测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建筑震害避难率与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面积比的地震灾害避难人口比例预测模型,并给出了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和建筑易损性结构分类表。规划人员利用用地类型、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再通过查建筑震害避难率常数表便可计算研究区域的避难率。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合理可信,能为城市规划、市政规划等非地震专业人员所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实践已将校园作为避难场所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但在校园设计、建设、运营中兼顾城市应急功能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政策指引。本文系统梳理日本校园兼顾城市应急功能的演进历程,结合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总结其实现机制及空间设计策略,以分析凝练日本经验为基础提出适用我国城市应急需求的校园设计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罗鹏  李玲玲 《城市建筑》2009,(11):23-25
本文重在探讨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这一关键性问题,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界面开放、体量伸缩、空间通用、灵活分隔、场地变换、多元复合等弹性设计对策,旨在通过灵活、兼容的空间设计实现场馆的多元适应、综合高效,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章明  詹健江  杨冕  高鹏  张颖  黄心雨 《施工技术》2022,51(1):137-141
平疫结合医院作为一种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设施,能够在正常时间段作为综合医院收治常规患者,在疫情发生时,快速转换为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有效避免传统综合医院和临时医院的不足.通过将平疫转换过程中的功能流线设计、应急场地设计、病房转换设计等与BIM正向设计相结合,医院的建设信息能够以可视化等方式在相关各方高效传递,从而提高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范平安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2):1149-1150
详细分析了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特点和火灾危险性,从改造卫生间作为避难场所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当前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蒋蓉  邱建  陈俞臻 《规划师》2011,27(10):61-65
以往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主要针对大中城市,建设实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但是,“5 ·12”汶川地震暴露出县域范围内的城镇特别是广大村镇抵御灾害的能力极其脆弱.为保障县域城镇的安全,以灾后重建工作为依托,成都市大邑县重点从行为分析、标准选择、场所体系构建、通道建设等方面就避难场所规划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城乡防灾...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计与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圣彬 《四川建筑》2010,30(4):107-108
文章指出了目前建筑中避难层设置存在的局限性,分析了建筑中火灾状况下的具体疏散情况。结合建筑实际情况采用性能化方法提出了对避难区域设置需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蕊 《新建筑》2009,(2):98-10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防灾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对城市公园绿地与避难场所在面积、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比较,论证了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各类避难场所的可行性。同时根据灾时避难和救援的要求,总结出具有防灾功能的城市公园绿地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并从总体设计、元素设计和细部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