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中在经典相似理论基础上采用了广义相似理论对仿真可信度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文献中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仿真可信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缺陷.进而引入由实验得出的广义相似理论.其次,摒除常用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仿真可信度分析时的物理功能划分方法,提出基于仿真任务的结构划分方法.最后,使用广义相似理论对综合航空电子仿真系统的某一任务进行可信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导引头伺服系统仿真的可信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相似理论的基本原理,讨论了系统仿真的可信度问题,提出了基于相似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可信度评估方法,对导引头伺服系统的仿真进行了可信度评估.  相似文献   

3.
研究制导系统动态仿真结果可信度评估,针对相似度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问题,综合数值特征和形状特征,提出了分段变权的数值相似度和形状相似度二者融合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首先,将动态仿真结果划分为关键时间区域和非关键时间区域,提出了非齐次指数加权和幅值加权相结合的相似度权函数;然后,用新的权函数按区域分别计算数值可信度和形状可信度,并对二者进行融合,给出综合相似度;最后应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此方法仿真评估结果更可信。  相似文献   

4.
导弹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导弹仿真系统进行了可信度评估,不仅给出了可信度评估的方法,而且得到客观、量化的可信度结果.为仿真用户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也进一步完善了导弹武器仿真系统VV&A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真实—虚拟—构造(live-virtual-constructive,LVC)联合仿真可信度评估问题,深入分析LVC联合仿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构成、应用方向及仿真流程。将系统构建阶段的模型校验与仿真应用阶段的分析评估相结合,提出一套工程实用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技术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可信度评估实施方法流程,实现LVC联合仿真可信度量化评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融合领域专家经验知识,客观反映仿真系统可信程度,形成与专家认知相一致的量化评估结论,可有效支撑仿真可信度提升与应用效益发挥。  相似文献   

6.
传统仿真系统可信性评估是考虑仿真系统中所有因素影响,是对仿真系统可信性的综合评价,但对于评估不同任务下武器对抗仿真的可信性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这类根据任务需要不同仿真模型参与情况下的仿真系统运行可信性问题,分析了传统可信性评估方法得到的仿真系统固有可信度的局限性,建立了仿真系统运行可信树评估模型,明确了系统运行时仿真模型之间可信性关系,给出了仿真系统运行可信度点估计和置信下限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系统运行可信性能够更加有效地衡量和区分不同任务条件下对抗仿真的可信性,更具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半实物仿真系统为例,首先面向VVA过程建立了影响其可信度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但层次清晰,而且很容易发现可信度较低的指标对应的具体建模环节,方便进行相应的修改,节省了时间和工作量.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优点,综合各种VV结论对其进行了可信度评估,并得到了量化的可信度结果.该方法具有直观、条理性强、易于实现等优点,且实际应用表明评估结果可信、可靠,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可信度是仿真系统的核心指标,对自行舟桥训练仿真系统可信度进行研究,首先要建立可信度评估的指标体系。从自行舟桥训练仿真系统的功能任务出发,分析了该仿真系统的构成。针对该系统结构复杂、体系庞大等特点,采用基于 VV&A 过程初步建立了影响其可信度的指标体系,并用专家意见法对该指标体系该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层次清晰,很容易发现可信度较低的指标对应的具体建模环节,方便进行修改,节省了时间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武器装备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中面临的仿真数据可信度难以测量和验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观综合评判的可信度评估方法,利用专家对底层指标仿真数据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将评估完成的底层指标信度聚合成整体仿真数据的综合信度。以某侦察情报装备体系为例,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可信度分析,改善了数据采集的可信度问题,验证了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一种处理冲突证据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据推理广泛应用于不确定推理和数据融合等方面。但D-S合成规则对于高冲突情况的处理不是十分合理的。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相似系数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此方法首先引入了相似系数的概念。然后求出各证据被其它证据所支持的程度,对支持度归一化后可得到各证据的可信度,并将可信度作为证据的权重。对证据加权平均后再利用D-S合成规则。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炮弹在动态交接过程中炮弹速度的平稳性和交接的准确性,分析供弹交接单元中拨弹轮齿数对炮弹交接过程的影响。以某小口径自动机无链供弹系统为例,建立供弹交接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对拨弹轮在不同齿数情况下进行炮弹交接仿真分析,得到炮弹速度曲线图,并分析了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碰撞力。仿真结果表明:拨弹轮齿数的不同对炮弹在不同单元之间的交接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后交接单元齿数相同时,炮弹交接速度最平稳可靠。随着供弹速度的不断提高,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接触力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炮弹在动态交接过程中炮弹速度的平稳性和交接的准确性,分析供弹交接单元中拨弹轮齿数对炮弹交接过程的影响。以某小口径自动机无链供弹系统为例,建立供弹交接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对拨弹轮在不同齿数情况下进行炮弹交接仿真分析,得到炮弹速度曲线图,并分析了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碰撞力。结果表明,拨弹轮齿数的不同对炮弹在不同单元之间的交接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后交接单元齿数相同时,炮弹交接速度最平稳可靠。随着供弹速度的不断提高,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接触力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轮式车载火炮火力与底盘系统匹配性能评估难的问题,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引入到火炮火力与底盘系统匹配性能评估中。通过分析车载火炮火力与底盘系统的匹配评价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匹配评价体系。应用 AHP法获得各评价因素权重系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估模型,综合专家经验确定各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实现了对车载火炮火力与底盘系统匹配性能的定量化评估。计算结果表明了车载火炮火力与底盘系统匹配性能评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海洋目标信号的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海洋目标信号产生混沌的机理 ,以及混沌信号的建模与处理方法。提出了利用混沌信号的 L yapunov指数进行信号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将它应用于对海洋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受试验条件和加载设备所限,应用传统试验方法对整流罩冯·卡门曲面锥段夹层结构各飞行工况进行静力考核存在难以全面覆盖到或在局部产生严重过考核导致结构提前破坏的风险。运用工程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对各飞行设计工况载荷进行分站段优化、拆分、组合,完成了冯·卡门曲面锥段夹层结构在安全前提下的全面静力试验考核。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及思路是有效的、合理的,为相类似曲面锥段的全面、安全静力考核试验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多弹头爆炸成型弹丸(MEFP)的侵彻深度与其药型罩间距之间的关系,使用Autodyn仿真软件对17种不同药型罩间距条件下的MEFP侵彻过程进行仿真。研究表明,MEFP侵彻所形成的弹孔向中间倾斜,随药型罩间距增大,弹孔倾斜程度减小,弹孔直径增加。当药型罩间距等于单枚弹径时,弹孔倾斜角度约为3.8°,弹孔直径约为0.96倍单枚弹径;当药型罩间距大于1.2倍单枚弹径后,弹孔基本不发生倾斜,孔径增加减缓。对小于单枚弹径的药型罩间距与侵彻深度进行参数拟合,发现药型罩间距与侵彻深度之间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随药型罩间距增大,侵彻深度增加;当药型罩间距等于单枚弹径时,最大侵彻深度达到单枚爆炸成型弹丸(EFP)侵彻深度的96.6%左右;药型罩间距大于单枚弹径后,侵彻深度增加变缓,最终稳定在0.85倍单枚弹径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简化的直背式轿车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为工具,利用移动边界条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加装行李架前后的轿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车身气动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剖面形状的行李架对直背式轿车外流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合理选择行李架的剖面形状,改善轿车的气动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展望普通车辆专业和军用车辆专业的发展方向,指出了车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比较了普通车辆专业与军用车辆专业对研究生不同的要求及对他们培养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9.
四元数计算舍入误差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捷联式制导系统中四元数微分方程数值求解舍入误差进行概率分析。首先,对于定点计算机上四元数计算的舍入误差建立了概率模型,然后对舍入误差进行概率估计。  相似文献   

20.
短叶片冲击式涡轮采用带冠结构以减小动叶顶部间隙的泄漏,同时为了减小围带与涡轮外壳间隙泄漏,在叶冠围带处增加密封结构。密封内部流动比较复杂,对涡轮性能影响较大。通过对某超声速涡轮进行的三维模拟,对比不考虑间隙涡轮与考虑密封间隙涡轮(不同密封间隙)整体性能,分析密封间隙对涡轮内部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