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各项对比指标来看,锦16块二元驱采出液处理后回注到锦16块兴隆台油层的井组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选定锦2-8-08侧井作为试验井进行回注,并对比泡沫驱期间该井组的各项生产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定。本次回注实验取得良好效果,也为下步扩大注入提供了指导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穆剑  武俊宪  姚振杰  郑晓松 《特种油气藏》2012,19(4):114-116,156,157
辽河油区锦16块实施二元复合驱时,产生大量采出液,同时要向油层注入大量水以保持油层压力。通过室内驱替实验模拟该区块实施复合驱后二元体系的采出液,测定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稳定性及流变性,研究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所需的聚合物用量均比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相同黏度的聚合物干粉用量少;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可达10-3mN/m;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因此,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河油田锦16块实施无碱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的问题,通过室内驱替实验模拟该区块实施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测定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的聚合物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界面张力、黏弹性及流变性,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出液中聚合物质量浓度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而增加,注入0.54 PV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而降低;采出液的界面张力介于0.8~7.0mN/m;采出液具有一定的黏弹性;不同注入阶段的采出液表现出了剪切稀释性和剪切增稠性的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二元复合驱井网井距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静 《特种油气藏》2012,19(2):73-75,119,138,139
在总结国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充分考虑油藏地质特点,从夹层控油因素、化学驱控制程度、中心井组完善程度、注入采出能力、注入速度、采收率提高值、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辽河油田锦16块二元复合驱井网模式、井排方位以及合理井距进行优化研究,对比分析技术经济效果,为开发方式的转换作必要的前期技术储备,以实现油田产量的有效接替。  相似文献   

5.
闫文华  魏勋  郑晓松  潘洪灏  牟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1):101-103,140,141
为了在二元复合驱油过程中,既取得增油效果,又达到节约化学剂用量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利用不同采出阶段采出液及其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采出液二次利用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将采出液原样、采出液原样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的二元体系这3种试剂进行驱油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使用采出液原样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与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相当,优于直接使用采出液原样。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二元复合驱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合理的井网井距是其成功的关键。在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实际地质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四点法面积井网、五点法面积井网、九点法面积井网、排状井网对二元复合驱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点法面积井网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最大。在考虑注入能力、采液能力及渗透率与注采井距关系、二元复合驱驱替液在不同井距下的流动速度、见效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有效作用距离的情况下,计算求得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二元复合驱合理注入速度为0.1~0.11PV/a,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合理井距为170~283m,为Ⅳ5-11层系井网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1995年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以来,至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地面工程系统.到“十一五”这些技术成果的取得和工作的开展,使聚合物驱地面工程的工艺技术更加合理,工程建设投资与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初期相比,有了大幅度降低,单井平均建设投资降低了40%.到2010年底,已实施聚合物驱工业开发区块61个,共建成注入井15 979口,聚合物配制站20座,聚合物注入站246座,形成了年注聚合物干粉21.5×104 t的配制、注入能力.2010年聚合物驱产油1 298万吨,占大庆油田总产油量的32%.  相似文献   

8.
锦16东块兴隆台油层于1979年投入开发,通过科学合理注水、适时开发调整、提液增排等措施,使区块稳产期达13a,1992年进入递减期后又通过扩边增储、部署调整井挖掘平面剩余油潜力、开展聚合物驱试验、完善井网调整等综合治理手段,有效控制了区块产量递减与含水率上升,使锦16东块高粘度稀油油藏开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油工艺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5年的努力,聚合物驱油工艺技术日趋成熟,进入了工业化过程。“九·五”期间,采油一厂要建几个大的聚合物配制站,十多个注入站,年注入能力近3×104t,总共动用面积约60km2,地质储量1亿多万吨,总井数600多口(其中注入井、采油井各300多口),增加可采储量1千多万吨,累计增油700多万吨。聚合物驱油在厂全面铺开。了解聚合物驱油的工艺现状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CO2混相驱油可实现提高未动用储量,特别是低渗储量的有效动用率以及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而液态CO2的注入驱替过程存在相当距离上的液液驱替。在评价注液态CO2驱替过程的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中,理清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层位对应关系以及混相驱效应是开发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注液态CO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驱机理基础上,基于液液驱替条件下的渗流理论,提出了注采井分层产量预测计算方法。通过某油田试验区块中的注入剖面和产液剖面,表明该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分析注采井间动态对应关系,从而为优化注采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古城油田泌125区块为例,针对普通稠油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地下原油流动呈非牛顿流体特性,应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了注入能力、采液能力与油藏注采井距的关系;针对稠油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情况开展了有效驱替对井距的研究,结果显示,驱替压力梯度在注采井周围能量损耗最大,油水井中点处存在最小驱替压力梯度,且井距越大,最小驱替压力梯度越小。考虑到经济因素,参考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泌125区块合理的井距范围为120~141 m。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后组合驱合理井网井距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验,聚合物驱后组合驱在注采井网井距问题上可参考聚合物驱井网井距的研究方法。由于油田实际资料表明吸水、产液指数相差较小,因此组合驱选择五点法面积井网较为合理。又由于组合驱井网井距大小主要影响聚合物的热降解情况,因此可根据化学剂在地层中的粘度-浓度关系、水解增粘规律、剪切降解及热降解规律,可求得组合驱中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在注入地层不同时间后的粘度;再结合不同井距下组合驱驱替液流动速度及见效时间,并考虑注入能力、采液能力以及油层渗透率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即可得到组合驱井距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辽河油田锦16块油藏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分注和堵水效果逐年变差,开发效率降低,需转换油田开发方式。在现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开展无碱二元复合驱全过程五点法仿真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平均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层内纵向非均质模型的水驱采收率较高,而平面非均质模型的化学驱采收率增幅较高。在化学药剂费用和段塞尺寸相同条件下,"调剖剂+二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独二元复合驱。其中,"体膨聚合物颗粒+二元复合体系"增油效果最好。调剖可以减少化学药剂采出量,进而减小采出液化学药剂浓度和黏度,增大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4.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矿场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制的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矿场处理装置,对辽河油田兴28块兴191井采出液进行了矿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破乳剂及处理工艺技术,可以使矿场采出液处理达到净化油含水≤0.5%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低压二元-高压二元复合驱配注工艺中,由于强碱三元复合驱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起泡能力强,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分散聚合物时会在分散装置溶解罐内产生大量泡沫,影响生产运行。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确定强碱三元复合驱低压二元的混配工艺。在聚合物配制站,适当提高聚合物分散配制浓度,用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污水分散配制聚合物;在二元调配站,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污水输至聚合物配制站的熟化罐中,调配成含有目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母液,缓解了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调配起泡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安全警语     
日前,为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大庆油田采油四厂地质大队针对杏六区东部Ⅱ块水驱空白阶段部分井区注入压力偏低、油层动用差、采出井含水级别高等问题,精心编制了24口井的三元复合驱前深度调剖方案。目前,先期调剖的12口注入井已经初步见到效果,平均单井注入压力上升了2.3MPa。  相似文献   

17.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及其复配体系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杏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化学组成分析表明,矿场试验中、后期采出液内含有较高浓度的聚合物和其它一些注入化学成分,这为采出液的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人造物理模型上对采出液及其复配体系不同注入方式组合驱油效果的实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采出液驱可以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6.0%,用其复配三元体系可以提高23.6%,用其作为复配体系的保护段塞可以提高31.5%,该数值与清水配制三元体系基本相当。上述实  相似文献   

18.
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型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现已成为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的新方向。针对辽河油田锦16块综合含水率高、开发难度大、水驱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利用现代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在前期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筛选及其二元复合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对优选出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油效果进行物理模拟研究,并对二元驱油体系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推荐二元复合体系配方组成为聚合物(cP=1400~1600mg/L)+表面活性剂(cS=0.20%~0.30%)。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庆油田的的“一泵多井”注入工艺和新研发的撬装可搬迁注入站工艺,可大幅度降低地面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经济效益和解决含油污水配注聚合物问题而研发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抗盐聚合物配制技术、新型聚合物干粉分散装置以及新型双螺带螺杆搅拌器。简要介绍了目前的聚合物驱采出液原油脱水技术,包括游离水脱除技术和新型电脱水器技术,以及对脱水设备进行的改进。通过对上述设备和工艺的研发和改进,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曝气对聚合物驱采出水流变性和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试了大庆油田剂360联合站聚合物驱采出水曝气处理前后的流变性和油水分离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采出水经过曝气处理后,其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发生降解,粘度和稳定性均明显下降。还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采出水的曝气降粘机理和曝气处理后的重复利用性,发现用曝气处理后的聚合物驱采出水与高浓度聚合物母液混合配制聚合物驱注入液,可比用未曝气的聚合物驱采出水获得更好的增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