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Neutrase酶解酪朊酸钠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商业化的中性蛋白酶Neutrase 1.5 MG对底物浓度为8.5%的酪朊酸钠进行酶解,控制酶解时间分别为2、10、48 h,利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对不同酶解时间的酶解液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Neutrase酶解酪朊酸钠的反应过程进行初步推断,所得到的肽分子量分布图谱对该酶解反应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XAD树脂分离技术和超滤膜法对青岛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化学处理后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了分类分离,研究了出水中DOM的亲疏水特性及分子量分布规律,探讨了各类DOM组分与芳香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DOM中,酸性物质(包括过渡亲水酸性物质和疏水酸性物质)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溶解性有机碳(DOC)的79.8%,疏水非酸性物质的芳香度最高,并依疏水酸性物质、过渡亲水酸性物质、亲水性物质的顺序递减,且羰基、羧基、羟基、脂类对芳环的取代程度表现为亲水性物质〈过渡亲水酸性物质〈疏水非酸性物质〈疏水酸性物质;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DOM以小分子量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kDa)为主,其占总DOC的59.13%,表明水中腐殖酸类等难降解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增加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因此,若该种水体需要深度处理时,应重点考虑提高对腐殖酸类等难降解有机物质的处理程度,确保回用水水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Fenton—SBR组合工艺对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3组份HA、FA及HyI的变化特性。研究发现,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以COD、DoC及UV254表示的溶解性有机物总去除率分别为79.1%、73.6%和92.9%;对各分子量分布区间的去除效果较好,除10~4ku分子量区间外,其余分子量区间COD去除率均在80%以上;同时,组合工艺对渗滤液DOM3组份的去除率为HA〉FA〉HyI,对3组份以UV254、COD和DOC表征的各指标去除率为UV254〉COD〉DOC。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及其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过氧化氢的用量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跟踪了壳聚糖降解过程中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东江水源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处理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超滤膜法考察了泄洪时期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点,进而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混凝沉淀、高锰酸钾(KMnO4)预氧化+PAC吸附-混凝沉淀等工艺对东江水中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泄洪时,东江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 000以上,其中3 000~10 000和>10 000的有机物分别占30.8%和43.2%;连续流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主要去除分子量>10 000的有机物.KMnO4与PAC联用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能提高对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KMnO4预氧化+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投量1.0 mg/L、PAC投量60 mg/L)对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为84.0%,比常规混凝沉淀工艺提高了54.2%.KMnO4预氧化+PAC吸附工艺可作为东江沿岸水厂应对泄洪期水质恶化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对效正态分布一般型拟合高分子分子量分布的同一性问题。给出了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矩的计算式和估计式,严格论证了当参数估值满足一定条件时,所有对数正态分布都是同一的。因此证明了Wesslau分布和Konings veld分布是完全一样的分子量分布,及不能用改变对数正态分布一般型中的分布指数大小来改善模拟峰的宽度和峰顶位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植物落叶有机质在地下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以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县某地为研究区,取毛白杨落叶和地下0.1,1,50 m深土壤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技术,结合各项理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DOM在土层中的演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白杨落叶荧光光谱中富里酸峰峰强最大,土样DOM中没有明显的腐殖酸峰,且芳香族蛋白峰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峰峰强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弱,在深层土壤DOM中只有较弱的富里酸峰;研究区土壤偏碱性,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碳含量逐渐减少,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距地表1 m深处可能为研究区浅层土壤化学反应的活跃层,"自生源"特征最明显,微生物活动显著高于其他土层的;研究用天然有机质在随降雨和地表径流下渗过程中发生降解,生成小分子有机质,且有机质的迁移活性随着深度增加显著降低;植物落叶和土壤的DOM样品腐殖化程度和疏水组分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98)。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及其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过氧化氢的用量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跟踪了壳聚糖降解过程中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了分散剂TAM的分子量分布 .比较了国产TAM和日本产TAM之间的差别 ,得出了分子量分布不同是影响国产TAM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双螺杆挤出机在聚烯烃分子量及其分布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双螺杆挤出机在控制聚烯烃分子量及其分布中的作用,也指出了控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对工艺处理效率的影响,以不同来源的两种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为对象,分别采用混凝、UV芬顿和电芬顿工艺进行处理,比较和分析不同工艺处理后两种渗滤液膜浓缩液的DOM去除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混凝、UV芬顿、电芬顿工艺降解1#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经“膜生物反应(MBR)+纳滤(NF)”处理)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分别达42%、66%、62%,降解2#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经“缺氧/好氧(A/O)+反渗透(RO)”处理)的DOC去除率分别达20%、60%、52%。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和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渗滤液浓缩液的DOC去除差异与DOM组成差异有关。LC-OCD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相比2#渗滤液膜浓缩液(52%),1#渗滤液膜浓缩液含有更多的混凝工艺和两种类芬顿工艺均优先去除的大分子有机物(73%),因此,1#渗滤液膜浓缩液具有更高的DOC去除率。此外,在两种类芬顿工艺处理过程中,大分子类物质逐渐转化为小分子类物质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或许进一步矿化。对于含较多大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东江水中引起超滤膜污染的成分及其污染机理,分别于旱季(11月底)和雨季初期(3月底)对东江水进行超滤膜污染试验,分析原水、超滤出水及化学清洗液亲疏水性及分子质量分布等水质特性,并采用膜堵塞模型对膜污染数据进行拟合.高效液相色谱(HPSEC)联合分峰技术(peak fitting)对水质进行分析发现,东江水中有机物的主要组分为生物聚合物(98 ku)、腐殖质(1 200 u)、腐殖质基本单元(610 u)及低分子中性物质(270 u).尽管雨季时东江水的生物聚合物和腐殖质组分较旱季时有所增多,两时期试验中的主要膜污染物质都是具有亲水性的生物聚合物及低分子中性物质.膜堵塞模型拟合膜污染过程的结果表明,生物聚合物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及低分子中性组分标准堵塞(窄化膜孔)导致膜污染.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ET)中B3 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计算18种苯异丙基胺类兴奋剂(phenyl-isopropyl-amine dopes,PPAD)的28个量化参数qc.用这18种兴奋剂的甲基二甲氧基苯丙胺( dimethoxy-methyl-amphetamine,DOM)样作用强度y及其量化参数,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QSAR)模型,经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最佳四元数学模型,传统判定系数R2为0.852,逐一剔除法交互验证系数R2cv为0.742.结果表明,苯环中C1原子、N原子及苯环上的净电荷(QC1、QN和QB)和次最高占据轨道能ENHOMO是影响兴奋剂DOM样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可用于对兴奋剂DOM样作用强度进行理论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双像法与单片法生成DOM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或高空采集的卫星影像数据,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本文主要是对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采用双像立体测量的方法和在普通微机上采用单片数字微分纠正的方法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进行对比分析,涉及到基本原理、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精度比较、优缺对比、应用条件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为需要使用DOM的工程单位合理选择一种方法提供参考知识。  相似文献   

15.
形成加权网络的方法有2类:静态和动态方法,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采用3种权重定义的方法,即分配常数的边权重、服从指数分布的边权重、节点度乘积函数的边权重,分析了2种形成方法下加权网络强度分布的不同特性。研究表明,对于静态方法形成的加权网络,其强度分布对于不同权重定义有较大差别;对于动态方法形成的加权网络,其度分布与初始权重的定义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在演化过程中满足"强度择优性",就可得到幂律分布。虽然用静态方法形成的加权网络易于分析,但由于动态方法形成的加权网络的度分布有不依赖于权重定义的特性,所以用动态方法的形成加权网络比较优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溶剂型绝缘漆挥发性有机物质(VOC)含量高,使用中污染较大、能耗较高的问题,通过分子设计及专用树脂的合成,制备130级紫外光固化型环保绝缘漆,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旋转黏度计及相关专用仪器对树脂、漆料及所制漆包圆铜线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环保绝缘漆专用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 125 g/mol,漆料的黏度为265 mPa·s(25℃下),有效固含量为99.2%,所制备漆包圆铜线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现行130级聚酯漆包线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胶原、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的性能差异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胶原、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制备工艺的差异,造成它们在结构和性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别。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确定3种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胶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30万,分布很窄;明胶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10万,分布很宽;水解胶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3万,分布也很宽。3种样品中只有胶原和明胶能够成膜,但是胶原膜的抗张强度(58N/mm^2)大于明胶膜(36N/mm^2),并且只有胶原膜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呈现出纤维结构。纤维成形实验表明只有胶原才具有成纤维能力。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实验证明了只有胶原有利于细胞的吸附和生长,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与培养皿培养的参比样相似,都对细胞的吸附和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只有胶原才有生物活性,具有比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更大的潜在生物医学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