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提高黄色短杆菌B-003 L-精氨酸的产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以L-精氨酸的产量为响应值,研究L-精氨酸摇瓶发酵条件。结果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3个对L-精氨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葡萄糖、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的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出,葡萄糖的浓度为99.57 g/L,硫酸铵浓度为60.80 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2.18 g/L时L-精氨酸产量最高。结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L-精氨酸产量达24.10 g/L,与最初培养条件相比产量提高了58.55%。  相似文献   

2.
黄色短杆菌生产L-精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实验对产L-精氨酸黄色短杆菌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在20L发酵罐上产酸率可达65g·L^-1,糖酸转化率达35%。  相似文献   

3.
对黄色短杆菌在发酵罐中产苏氨酸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培养时间、温度、pH和接种量的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最优条件.结果证明:在最优试验条件下(温度30℃,pH 7,接种量10%),L-苏氨酸产率为12.14%.  相似文献   

4.
产L-精氨酸基因工程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L 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并就目前生产L 精氨酸基因工程菌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物素对实验室筛选获得的黄色短杆菌L-Arg高产突变株GC 1325产酸的影响,确定了碳源和氮源的初始浓度和补加方式。实验结果表明,GC 1325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100 g/L,(NH4)2SO425 g/L、KH2PO41.2 g/L、Mg SO4·7H2O 0.6 g/L、生物素100μg/L;发酵过程中24 h后一次流加50 g/L葡萄糖维持碳源;连续流加25%的氨水维持(NH4)2SO4浓度在25 g/L水平,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GC 1325获得的最大的L-Arg产量为37.8 g/L,比优化前提高了58.8%。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钝齿棒杆菌诱变菌为实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的方式,研究了培养基组分(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及无机盐离子)与发酵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p H及发酵液体积)对菌种产L-精氨酸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产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葡萄糖12%、硫酸铵4.5%、玉米浆2.5%、KH2PO40.005%、Mg SO4·7H2O0.01%、Fe Cl3·6H2O 0.01%、Mn SO4·H2O 0.05%及碳酸钙3%;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初始p H为7.0及装液量为15m L/250m L。该菌以最优结果发酵,L-精氨酸的产量较基本培养基提高27.7%,达到了11.23g/L。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钝齿棒杆菌诱变菌为实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的方式,研究了培养基组分(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及无机盐离子)与发酵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p H及发酵液体积)对菌种产L-精氨酸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产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葡萄糖12%、硫酸铵4.5%、玉米浆2.5%、KH2PO40.005%、Mg SO4·7H2O0.01%、Fe Cl3·6H2O 0.01%、Mn SO4·H2O 0.05%及碳酸钙3%;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初始p H为7.0及装液量为15m L/250m L。该菌以最优结果发酵,L-精氨酸的产量较基本培养基提高27.7%,达到了11.23g/L。  相似文献   

8.
对一株产高光学纯L-乳酸的干酪乳杆菌ZW-63A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种子培养方式、碳酸钙添加方式和培养基组成。在单因素实验优化的基础上,选取葡萄糖、酵母粉和乙酸钠三个因素为响应因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乳酸产量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最终确定培养基最佳组成(g/100mL):葡萄糖17.85、酵母粉1.27、乙酸钠0.19、KH2PO40.1、MgSO4·7H2O 0.02、MnSO4·H2O 0.005,吐温-80 1mL,一次性添加CaCO310g/100mL。最佳培养方式为:种子采取静置培养12h后再振荡培养至20h接入到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初始pH6.5、温度37℃、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96h,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验证,显著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和光学纯度:获得L-乳酸的光学纯度达到96.21%,L-乳酸产量增加到146.67g/L,是优化前的2.03倍,证明该菌株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优化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AS软件中二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吣障氨酸发酵培养基,得到了精爨磁产量在一定条件下随硫酸铵、玉米浆、磷酸二氢钾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产量可提高近64%。  相似文献   

10.
L-精氨酸发酵代谢调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谷氨酸棒杆菌CSAH135代谢网络和发酵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的氨基酸、有机酸和维生素,对L-精氨酸发酵进行代谢调控.结果发现,大部分添加物对L-精氨酸的积累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L-谷氨酸、L-亮氨酸、L-天冬氨酸、L-缬氨酸、L-精氨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烟酸、维生素B6、叶酸和硫胺素等添加物对菌株CSAH135合成L-精氨酸明显有促进作用,添加后产酸量最大比不添加任何物质提高10%左右.从代谢层面上分析,这些添加物除了促进菌体自身生长之外,同时防止了菌体对各添加物的过量合成,强化菌株CSAH135合成L-精氨酸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少根根霉发酵合成富马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少根根零发酵生产富马酸,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初始葡萄糖以及有机氟源酵母膏和无机氮源(NH_4)_2SO_4对富马酸的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优化了富马酸产量以及转化率,葡萄糖和(NH_4)_2SO_4的浓度为162.0g/L、3.08g/L时,富马酸的产量最大为75.15g/L;葡萄糖和(NH_4)_2SO_4的浓度为121.2g/L、2.23g/L时,富马酸的转化率最大为55.16%,在原来基础上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优化效果较好,通过验证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蛋白酶菌株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可用于玉米高效浸泡的产蛋白酶菌株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方法研究C/N、MgSO4和CaCl2、接种量等因素对菌株产蛋白酶酶活力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参数。结果:C/N为2、MgSO4 0.5g/L、CaCl2 0.2g/L、接种量6%,该蛋白酶酶活力最大值为2504.8U/mL,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4倍。同时建立蛋白酶酶活力与C/N、MgSO4添加量、CaCl2添加量、接种量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蛋白酶产量。结论: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该产蛋白酶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可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郝林  贾丽艳 《食品科学》2014,35(9):198-202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HJD.A32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 h、摇床转速147 r/min、发酵pH 5.3、发酵温度30 ℃、接种量4%、接种菌龄24 h。在优化发酵条件下经过氧化氢酶处理的细菌素效价比优化前提高了100%,优化后发酵条件下未经过氧化氢酶处理所得细菌素的效价比优化之前提高了300%。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醋酸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醋酸杆菌,利用固定化醋酸杆菌进行醋酸发酵,寻求其最优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接种量、起始乙醇体积分数和发酵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产酸量与影响因子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到固定化醋酸杆菌进行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7.88g/100mL,起始乙醇体积分数4.63%,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产酸量的理论值为3.56g/100mL。对最佳发酵条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产酸量为3.51g/100mL,与模型预测基本相符。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醋酸杆菌发酵条件参数可靠,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LPL061胞外多糖(EPS)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2g/L、酵母膏18.4g/L、pH 7.0;发酵条件为:温度28℃、转速220r/min、接种量3%、发酵时间24h。优化后胞外多糖产量达4.46g/L,比优化前提高了1.51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响应面法对芽孢杆菌属细菌J-5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料水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辅助碳源等对产CMCase酶活性的影响,再此基础上选择料水比、碳氮比、初始pH值三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考察各因素对CMCase酶活性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5∶1(m/m)、初始pH 3.2、料水比1∶3.25(m/V)、发酵温度38 ℃、发酵时间144 h、辅助碳源1 g/100 g,此条件下,CMCase酶活力预测值为58.15 U/g,实测值为57.996 U/g。该菌株可产生较高酶活力的CMCase,可有效地降解大蒜皮。  相似文献   

17.
18.
响应面法优化黑加仑果醋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黑加仑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在初始酒精体积分数、pH值、装液量、摇床转速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对黑加仑果醋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黑加仑果醋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体积分数5.7%、pH4.5、装液量97mL/500mL、摇床转速126r/min,在此条件下的验证实验表明,黑加仑果醋的醋酸转化率为96.78%。黑加仑发酵型果醋呈玫瑰红色,果香浓郁,酸爽柔和。  相似文献   

19.
胡耀辉  李成斌  刘俊梅 《食品科学》2012,33(23):171-174
为进一步提高糖蜜玉米浆发酵生产赤藓糖醇的产量,以高产赤藓糖醇耐高渗酵母RH-UV-L4-F9为出发菌株,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根据Box-Benhnken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温度32.3℃、pH5.1、摇床转速176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赤藓糖醇产量达到166.89mg/mL,是初始条件下的1.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