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不同起动位置下缸内直喷汽油机直接起动过程中起动缸的燃烧和排放性能,采用快速HC采集仪对起动缸缸内以及排气中的 HC 进行测量,研究起动缸缸内混合气浓度和排放性能,通过缸压和运动规律的研究确定优化后的喷射量和起动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喷油量同缸内实际当量比呈线性关系,起动缸容积越小,喷射燃油的加浓比例越大.在保证着火可靠性不出现失火现象的前提下,增大燃油喷射量,使得起动缸内燃烧变差,HC 排放量增加;增大起动缸的容积,则起动性能及排放均有所改善,较为优化的起动缸位置为压缩上止点前70°~80°,CA. 相似文献
2.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的一些优点,并从燃油供给系统、喷油器、喷雾模式、燃烧系统等方面介绍了GDI发动机的研究状况。阐述了GDI发动机开发中的一些难点,并指出GDI技术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GDI)发动机的发展、技术特点、面临的难题及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出了排放的控制措施将成为决定其推广实用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汽油机缸内直喷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针对一台4G15缸内直喷汽油机试验研究了冷却水温、活塞初始位置、油轨内燃油压力等起动初始条件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并分析了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膨胀缸和压缩缸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条件的变化,与之相匹配的优化控制参数也有所改变。燃油压力和冷却水温降低后,需采用较浓的混合气。冷却水温在70~80℃之间时有利于反转起动模式的实现,提高燃油压力同样也有利于反转起动模式的实现。为使反转直接起动模式成功实现,活塞初始位置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当压缩缸活塞初始位置处于上止点后曲轴转角为-60°~70°之间时,在压缩缸和膨胀缸相继着火后可使发动机获得较大的正向转动速度,有利于提高起动响应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燃油喷射系统、燃烧系统以及控制策略探讨了GDI技术的优势,分析了GDI目前面临的难题,并指出排放问题是制约GDI发动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主要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过程、应用现状、技术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也对国内自主品牌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寄予希望。 相似文献
9.
不使用起动机的条件下,在一台4G15缸内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直接向处于膨胀冲程气缸喷油点火正转直接起动模式和向处于压缩冲程气缸喷油反转后再向膨胀冲程气缸喷油正转的起动模式.结果表明:首次喷油气缸过量空气系数在0.84左右时可以获得最高燃烧压力;正转起动模式处于膨胀冲程气缸活塞初始位置在上止点后105°CA时较为理想,能保证膨胀冲程气缸活塞转过其下止点,从而使起动成功;对于先反转后正转起动模式,处于压缩冲程气缸活塞位置控制在上止点前80°CA时,保证了该活塞反转且不能转过其下止点,其次使处于膨胀冲程的气缸有较多的气体并尽量的被压缩,有利于顺利起动.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7,(2)
本文基于国六排放法规对汽油直喷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要求,针对某型车的排放开发目标,选择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后置式技术方案,并进行GPF结构设计。通过计算不同排气流量和温度下GPF结构参数与压差的相互关系,确定GPF载体壁厚和孔隙率。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WLTP循环的排放验证试验,结果表明,GPF的颗粒物转化效率可达78%,颗粒物数量低于排放限值30%,满足实际应用的工程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直喷式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快速、定性分析柴油机起动过程中的燃烧状态,在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冷机与热机起动过程实验,提出用瞬时转速和示功图对柴油机起动进行燃烧分析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冷机起动过程中有失火现象,用瞬时转速可以判断着火首循环和失火循环.根据示功图形状及燃烧状态,定义了4种燃烧状态以及相对应的4种典型示功图形式,将起动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热机起动初始期和过渡期很短,而冷机起动有明显的4个阶段.不完全燃烧或失火是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过程控制优化的重点,多出现在起动初始期和过渡期. 相似文献
14.
缸内直喷汽油机以高动力、低油耗、低排放、高功率质量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普及,大众几乎全系列车型安装TSI直喷发动机,其它合资车企在售车型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装有直喷发动机,但这些直喷发动机普遍集中在中高端车型上。目前直喷发动机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自主车企直喷发动机的推出,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直喷发动机将覆盖各细分车型。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一种通过特殊活塞顶面形状结合复合供油系统,解决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排放问题的新方法,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探讨了该方法对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工况下缸内气流运动和油气混合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特殊活塞顶面形状对气流进行合理的壁面引导,同时结合复合供油系统,能够优化直喷式汽油机冷起动工况下缸内气流运动的形态和分布,促进缸内油气充分混合,改善气缸内空燃比分布,降低HC排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