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CO氧化贵金属(Pt,Pd,Au,Ag)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制备方法、制备条件、载体和颗粒尺寸等对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CO氧化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兼顾贵金属催化剂与非贵金属催化剂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非贵金属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CuO/ZrO2、CuO/MnO2、MnO2/CeO2、CuO/CoO和CuO/CeO25种催化剂体系对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氧化的活性,发现CuO摩尔含量为10%的CuO/CeO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选择性,是比较适合该反应的催化剂。氧气进量的增加或者温度的升高,提高了CO转化率的同时,存在着更多的氢气消耗,导致CO选择性的降低,富氢气体中CO2的存在对CO的选择性氧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单原子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提高金属利用率,提升催化剂的性能,并促进对多相催化的过程与机理的认识向原子级别层面深入。近年来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发展迅猛,在某些特定反应中已达到媲美甚至超越贵金属催化的性能,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提供了新的可能,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表征方法及其在电催化、加氢及脱氢反应、液相氧化反应、光催化还原CO2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非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戊烷异构化双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镍为催化剂的加、脱氢活性组分,钼为助催化组分,丝光沸石为载体,制备了Ni-Mo-HM双非贵金属催化剂,用於正戊烷的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残钠量,镍、钼含量,以及反应条件对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应用正交法设计试验,在最佳反应温度300℃、压力2.0MPa、空速1.0h-1和氢烃摩尔比4.0的条件下,正戊烷转化率为67.5%;异构烷选择性95.5%;≥C5异构烷产率63.8%;≥C5液收率94.5%。在100ml装置上连续反应1000h,催化剂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引起光化学烟雾,并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对其进行去除。鉴于高效、经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催化氧化被认为是去除VOCs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VOCs的反应机理,分析了贵金属种类和载体性质对VOCs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总结了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载体、制备方法和条件、助剂、反应机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CO低温氧化金催化剂的研究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特别对助剂在纳米金催化剂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催化选择加氢是脱除裂解气碳二馏分中乙炔的常用方法,氧化铝负载的Pd基催化剂能够有效脱除微量的乙炔,但乙烯选择性不高,且Pd价格昂贵.除了Pd外,Ni,Cu,Fe等过渡金属也具有选择加氢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以非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及非金属催化剂进行乙炔选择加氢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各催化剂在乙炔选择加...  相似文献   

8.
对非贵金属复合氧化物助燃剂的CO氧化性能、烧焦活性、抗硫性能以及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贵金属复合氧化物SYW1和SYW2助燃剂有着良好的烧焦助燃活性,烧焦尾气中CO2/CO体积比分别为72.9和66.0;有较高的抗硫能力,SYW1助燃剂经硫中毒后CO氧化转化率仅降低0.4个百分点;在金属藏量小于800μg/g下,SYW1助燃剂对催化裂化反应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来自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UNIST),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KIER)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研究人员,已发现了新的一类非贵金属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比铂催化剂更好的性能,且其生产成本仅为后  相似文献   

10.
毕玉水  吕功煊  李克 《石油化工》2004,33(Z1):1331-1333
采用共浸和连续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d-Me-NaZSM-5(Me=Cr、Mn、Fe、Co、Ni、Cu、Zn、Mo、Zr等)催化剂,考察了其CO氧化催化性能,考察了温度、Fe含量、氢气预还原、空速及水蒸气等对Pd-Fe/NaZSM-5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应用XRD、TEM和XPS等对其进行表征.XRD和TEM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组分处于较高分散状态,以红铁矿形式存在的Fe2O3的引入促进了Pd物种在NaZSM-5上的分散.XPS分析证实,Fe2O3与Pd物种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催化剂表面Pd物种处于较高氧化状态.Pd的高分散及其与Fe2O3的相互协同作用是共浸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沉淀剂对铜锰型CO常温消除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铜锰型催化剂,考察了(NH4)2CO3、Na2CO3和NaOH三种沉淀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利用XRD、XPS等物理手段对三种催化剂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沉淀剂,所得催化剂的晶相具有显著不同,同时催化剂表面性质如铜锰存在比例、元素化学状态等也出现显著差异。分析认为,沉淀剂使用不同,主要是对活性相的形成、催化剂表面上铜组分的分散程度以及表面吸附CO2的性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特点,并从不同配体结构对聚乙烯分子链结构及聚合活性的影响角度出发,综述了近些年来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乙烯聚合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二甲苯氧化非溴催化体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用于对二甲苯氧化的不同非溴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不同非溴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溴蒽类催化剂的活性较低,相应的研究也较少。非溴催化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氮氧自由基催化剂。氮氧自由基催化剂是非常有效的对二甲苯氧化催化剂,活性高、环境友好,具有很大的工业化潜力。氮氧自由基催化剂与反应产物可通过结晶和萃取技术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14.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催化体系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几年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按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将其分为6大类:酸催化剂、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水滑石类催化剂、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分子筛催化剂、微生物酶催 化剂及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Baeyer-Villiger反应是一类将开链酮或环酮转化成相应的 酯或内酯的氧化反应,从总的发展方向上看,这类反应催化剂作用的高效性、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以及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用于轻型柴油车尾气排放的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愈加严格的柴油车尾气排放标准,不但需要对柴油车的发动机技术进行改进,同时需要采用尾气后处理技术。在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中,氧化催化剂是当前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措施。本文介绍了轻型柴油车的欧洲排放标准及尾气排放特点,综述了轻型柴油车氧化催化剂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生物燃料中不同含氧物的加氢脱氧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在生物燃料加氢脱氧催化剂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也包括负载贵金属、负载金属碳化物、负载金属氮化物和非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该领域未来研发趋势是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耐水、抗积碳、稳定的复合载体负载多元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考察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深度氧化活性以及吡啶氧化过程NO_x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各类有机物氧化的难易程度与它们的极性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极性越大,包容易氧化。对于吡啶,催化剂的氧化活性与氧化过程NO_x控制能力成正比。随着过渡金属氧化物生成焓(-ΔAH_0)增加,催化剂对丙酮的氧化活性下降,而对吡啶、苯的氧化活性呈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8.
富氢气体中的微量CO对车载燃料电池有很不利的影响,必须加以除去。选择性氧化是除去CO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对该法使用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工业上制备得到的氢气中通常含有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体积的氧组分,需将氢气深度纯化后才能得到高纯度的氢,即氧含量要低达百万分之几。将氢气气体中的氧深度净化,一般采用催化氧化的方法,选择Al2O3作载体负载的Pd、Pt等贵金属催化剂,在常温下就可将氧脱除到3×10-6~5×10-6甚至1×10-6以下。但是对含有一氧化碳的氢气在常温下要将氢气中氧含量脱至3×10-6~5×10-6就难以做到。本文考察了氢气中有一氧化碳存在时,对Pd/Al2O3脱氧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和空速下脱除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150~170℃、空速5000h-1的实验条件下,氢气中氧含量从0.4%降低到(2~3)×10-6。温度继续升高时残氧量变化不大,当温度超过200℃时,CO会在高温下歧化而结炭,因此反应温度不应超过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