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制备钼酸银抗菌纸,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抗菌剂采用表面喷涂和浆内填加两种方式与纸浆纤维结合;选择大肠杆菌、黑曲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代表性菌种检测其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银抗菌纸对以上三种菌种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为明显;随钼酸银浓度升高,抗菌效果增强;随时间延长,对霉菌抗菌效果减弱,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效果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以ZnO为功能粒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PLA/ZnO共混物,对共混物的形貌结构、热性能、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表征,选用最佳质量配比的共混物进行熔融纺丝制备PLA/ZnO纤维。结果表明:当ZnO母粒质量分数为5%时(ZnO质量分数为0.85%),ZnO粒子在PLA基体中分布均匀,PLA/ZnO共混物热稳定性较好,防紫外线和抗菌性能优异,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663,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在99%以上;该比例的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制得的PLA/ZnO纤维的结晶度达30%以上,纤维的强度符合织造要求,制备的PLA/ZnO织物紫外线透过率低于30%,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高达99%,且织物水洗10次后抑菌率不变。  相似文献   

3.
探究织物中两种抗菌纤维含量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人造抗菌纤维的纵横向结构形态,并以其与汉麻纤维、竹浆纤维、莱赛尔纤维、棉纤维的混纺纱线为原料试织了11种织物,测试了织物的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人造抗菌纤维纵向具有凹槽和微孔,横截面呈现类似多边形的形状,同时纵横向均有抗菌剂颗粒;织物抗菌性能随着人造抗菌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织物由65%抗菌吸湿排汗纤维和35%竹浆纤维构成时,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25%和86.65%,织物具有抗菌效果;当抗菌吸湿排汗纤维的含量为100%时,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55%和99.01%,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认为:采用适量人造抗菌纤维与具有较好舒适性纤维制成的织物适用于开发抗菌家用纺织品。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二氧化钛(PAN/TiO_2)抗菌复合纳米纤维,并测试分析了纳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等。结果发现TiO_2的加入有效地减小了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当TiO_2的质量分数是0.5%时,PAN/TiO_2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力最大为71.14 cN。抗菌性能定性测试显示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没有抑菌圈;但抗菌性能定量分析表明,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达到了90%以上,且随着Ti O2质量分数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相应提高,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iO_2质量分数为1.5%时达到最大的99.12%。当TiO_2质量分数相同时,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略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5.
抗菌粘胶纤维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壳素为抗菌剂,采用共混法制备了抗菌粘胶纤维,研究了共混样品的抗菌性、力学性能及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共混样品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含甲壳素10%的共混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9%以上;共混纤维的强度随甲壳素含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SEM表明,共混组分有较好的混合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木棉纤维的抗菌性和抗菌机理。木棉纤维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和医用酒精浸泡灭菌,采用吸收法检测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并分析了木棉纤维的抗菌机理。结果显示,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的木棉纤维抑菌值要比用医用酒精灭菌测得的小,木棉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了90%以上,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用酒精处理木棉纤维不会影响其抗菌性;木棉纤维抗菌性能与其所含的黄酮类和三萜类物质以及高度中空的结构有关。认为采用医用酒精灭菌更适合木棉纤维,木棉纤维制品应尽量避免采用高温高压处理。  相似文献   

7.
选用18.45 tex(32~S)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纱线为原料,开发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抗菌袜。阐述抗菌机理、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并对袜子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袜属于一等品,袜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值>5.8且抑菌率达99%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值为5.6且抑制率达99%,袜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此外,袜子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值为1.3且抑菌率为95%,袜子对白色念珠菌同样具有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纳米银海丝纤维抗菌性能和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水凌 《纺织学报》2009,30(1):13-17
 为确定纳米银海丝纤维的抗菌性能和细胞毒性作用,进行纳米银海丝纤维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定性、定量抗菌实验,采用MTT法进行了纳米银对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实验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结果显示:用0.2%以上的纳米银海丝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AATCC25922)作用4 h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菌作用,抑菌率大于75 %;纳米银颗粒对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作用72 h,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均在90.0 %以上,细胞毒性为1级,属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好.纳米银海丝纤维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并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及抑菌性能.以大肠埃希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烧瓶振荡法对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借助扫描电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吸收法对4种不同银离子纤维含量的试样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为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试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当银离子纤维含量为10%时,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及抑菌性能,以大肠埃希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烧瓶振荡法对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抗菌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藻酸铜纤维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细菌与纤维接触后由于铜离子...  相似文献   

12.
杜磊  谢勇  叶玲  邹奉元 《丝绸》2013,50(2):1-5
采用镀银纤维与光触媒纤维长丝以不同嵌织比例和不同织物组织结构制得织物样品,采用吸收法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抗菌效果。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抗菌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抗菌织物对于大肠杆菌抑菌效果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斜纹织物的抗菌效果优于平纹织物和缎纹织物。研究认为织物的抗菌效果来自于银离子溶出性抗菌和TiO2的非溶性抗菌的协同作用。当镀银纤维和光触媒纤维嵌织比例为1︰1,并以斜纹组织织造时,织物中单质银质量分数为0.94%,TiO2含量为0.29%,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生产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丁香酚直接乳化、微胶囊包覆、微胶囊复合银离子等实验方法整理了真丝织物.根据ISO 20743:2007E测定了真丝织物整理前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为:具有抗菌性能的丁香酚经壳聚糖包裹后其抗菌性能表现并不明显;在丁香酚质量分数0.5%和硝酸银添加量为0.10 g/L时,经10次洗涤后,微胶囊内含Ag+和外附Ag+真丝织物的抗菌性能基本相同,高于直接乳化的抗菌性能;而当洗涤20次以上时,内含Ag+的抗菌件能已远远强于外附Ag+真丝织物的抗菌性能.表明单纯依靠具有抗菌性能的丁香酚芳香原料不足以持久地赋予织物具有芳香和抗菌2种功能:向采用Ag+和芳香原料联合使用的微胶囊整理方法可以制备具有较长时间芳香和抗茼2种功能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14.
抗菌甲壳胺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gNO3溶液处理甲壳胺纤维,由于纤维中的氨基对Ag离子有螯合作用而使纤维吸附具有很强抗菌性能的Ag离子。当和生理盐水接触时,纤维上的Ag离子可以被释放到溶液中,起到抗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含银甲壳胺纤维比未处理的甲壳胺纤维有更强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溶剂组成对一点红提取物抗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生  黄慧  阎柳娟 《食品科学》2007,28(7):194-197
本实验选用水、50%乙醇-水、无水乙醇三种不同组成溶剂对一点红进行提取,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一点红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枯芽孢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性能,探讨不同组成溶剂对一点红抗菌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提取物量最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明显,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不明显;50%乙醇-水提取物的提取量紧次于水,抗菌性能最强且具有抗菌广谱性;无水乙醇提取物的提取量最低,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弱。50%乙醇-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强,提取率也较高,为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HN-300型银离子无机抗菌剂的抗菌原理和特性,阐述了开发生产抗菌干法腈纶的方法和技术.经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银离子无机抗菌剂添加到纤维中的比例.通过原液制备、纺丝、丝束水洗、卷曲和烘干等工艺,制得了含有1%抗菌剂的干法腈纶纤维产品,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能,能满足消费者对保健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抗菌干法腈纶纤维及其后加工纺织品都有很好的永久性抗菌性能.结果表明,HN-300型银离子无机抗菌剂在纤维中分散均匀,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达99%以上.同时,纤维的抗菌性能耐水洗、耐热,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分析不同抗菌剂对聚丙烯腈(PAN)抗菌纳米纤维的影响,进一步开发功能性纳米纤维纺织品,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AN/三氯生(TCS)、PAN/TiO2抗菌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纯 PAN纳米纤维膜,PAN/TCS 和PAN/TiO2抗菌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减少了39% ~ 71%,拉伸强度增加了12% ~ 88%; PAN/TCS 复合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都大于1 mm;由于TiO2为非溶出型菌剂,PAN/TiO2复合纳米纤维未发现抑菌圈;PAN/TCS 和PAN/TiO2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达到了91.98%以上,且抑菌率随着TCS和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介孔氧化硅SBA-15的特殊孔道结构,采用在介孔载体制备过程中掺入银的方法,一步法合成介孔硅载银抗菌剂Ag/SBA-15。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电子能谱(EDS),原子吸收光谱(AAS)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Ag/SBA-15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测试了Ag/SBA-1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抗菌剂具有规则有序的介孔孔道结构且银在介孔孔道内分布均匀,其载银量可达14.8%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Ag/SBA-15粉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0?g/ml,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薄荷粘胶纤维与棉纤维按照不同混纺比例纺制成纱样,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纱样抗菌性测试,对比分析了混纺纱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薄荷纤维混纺比为30%时,对这两种试验菌种的抗菌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和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为代表菌株,以棉纤维为对照材料,参照我国纺织品测试标准GB/T 20944.3-2008,采用振荡法测试并比较了竹纤维、黄麻、亚麻和苎麻纤维以及竹浆粘胶纤维的抑菌率,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竹浆粘胶纤维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竹原纤维不具有天然抗菌性,并通过不同形态竹材的抗菌性实验对此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