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DDS技术,改造BT-4型扫频仪中的扫频信号发生器,使其具有高稳定度、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特点。同时为了使扫频仪能够对被测电路的动态范围进行检测,使扫频仪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运用AGC控制技术,使电压稳定在10V;然后通过控制D/A使输出电压按测试需要输出。硬件给出了具体电路参数,软件给出了相应软件流程,总结了其它波型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发动机点火系统电路,分析了电路的开路输出电压及电压波形,给出了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实验测试、数学计算和仿真结果。同时求出了该电路的峰值输出电压和峰值电压时间,最后与给出的PSPICE软件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常见的电压控制型BUCK直流变换电路,实际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存在一定偏差,对于对电源精度要求较高的设备来说,常用的控制算法无法满足要求。基于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数字控制算法——零平均动态控制算法,使实际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可与参考电压保持一致。采用Simplorer软件对传统电压控制型BUCK电路和基于零平均动态控制BUCK电路分别进行了仿真与分析,验证了零平均动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探索RC微积分电路仿真实验技术的目的,采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RC微积分电路的工作波形进行了仿真实验测试,给出了几种Multisim仿真实验方案,分析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运算关系,分析了电路时间常数与输入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及矩形电压输入时输出电压的波形形式,结论是仿真实验可直观形象地描述RC微积分电路的工作过程。将电路的硬件实验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移,利于培养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的能力,使电路分析更加灵活和直观。  相似文献   

5.
为了消除电网谐波污染、提高整流器的功率因数,对具有输出电压稳定、能够获得单位功率因数特点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航空整流器的设计;完成数字控制电路中网侧电压调理电路和直流侧输出电压调理电路以及相关软件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VPWM电流控制技术能够使网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整流.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LED)的可调节电流的电流型PWM直流转换器.该直流转换器由于接有一个外接电阻,可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的大小来调节输出电流.输出电流调节范围在5~40mA之间.主要分析了电路的输出电流调节功能,和这种输出电流可变的电流型PWM直流转换器的电流和电压反馈环的反馈实现原理.并简要介绍了这种带电流调节功能的PWM直流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电路在输出不同电流时使用HSPICE软件对反馈参考电压,PWM锁存器输出波形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一种利用微机控制两路可调式电压输出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8.
MIC4680是Micrel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开关型电压调节器。它在4-34V的输入电压范围内能输出稳定的固定或要调输出电压。可广泛应用于电源调节卡、正负电压转换器、电池充电以及能驱动外部FET的高电路输出调节系统中。文中介绍了它的主要特点、引脚功能、主要参数和可调输出时的典型电路及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由MIC4680构成的手机电池充电电路和将正+12V转换成-12V输出的正、负电压转换器等实际电路。  相似文献   

9.
场序彩色LCoS智能伽玛矫正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数字控制的方式,设计了一种LCoS多模式智能伽玛矫正电路,可以集成到场序彩色LCoS显示芯片内,在系统CPU的控制下,能够独立编程设置RGB各子场的γ矫正曲线,并能够在系统工作过程中进行γ矫正的调节。采用了10位双电阻梯数模转换电路,具有输出电压精度高,电路结构简单,功耗低等特点。文章给出了电路的内部结构、软件流程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输出模拟电压在0~5V时,输出电压最大误差只有3mV。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反馈电路的基准电压电路。通过正、负两路反馈使输出基准电压获得了高交流电源抑制比(PSRR),为后续电路提供了稳定的电压。采用NPN型三极管,有效消除了运放失调电压对带隙基准电压精度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路进行温度补偿,大大减小了温漂。整个电路采用0.35μm CMOS工艺实现,通过spectre仿真软件在室温27℃、工作电压为4 V的条件下进行仿真,带隙基准的输出电压为1.28 V,静态电流为2μA,在-20~80℃范围内其温度系数约为18.9×10-6/℃,交流PSRR约为-107 dB。  相似文献   

11.
孙媛媛  李尧  马泽伟 《电子科技》2014,27(12):162-165,169
介绍了数字扫频仪测控和USB2.0接口技术,给出了扫频仪测控接口的设计方案及测控软件的主流程图,并在DSP上编程实现了扫频仪测量数据的U盘存取模块,同时在计算机上设计了扫频仪测量结果的在线显示和处理。经实验测试表明,该接口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均匀形核表面淀积法,在水热钛酸钡纳米晶粉体表面包覆Nb、Si、Mn,实现了Nb、Si、Mn与钛酸钡(BT)粉体的均匀混合。研究了掺杂量和烧结制度对PTC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包覆工艺进行Nb掺杂的BT,在1 220℃已半导化,在1 250℃烧结的x(Nb)为0.18%的BT陶瓷,其ρ25为4.3?.cm,β为1.7。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可以改变陶瓷的升阻比(β)。1 260℃烧结的Nb、Si、Mn掺杂BT陶瓷的ρ25为8.5Ω.cm、β比单纯Nb掺杂提高至4.9。  相似文献   

13.
基于Linux多任务操作系统扫频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扫频仪不足的分析,提出基于嵌入式Linux多任务操作系统新的解决方案.在保证扫频仪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Linux系统可执行多任务的特点,从软件上实现对扫频仪各项工作的合理分配和交互.介绍扫频仪的硬件总体结构组成,重点讨论扫频仪的多任务设计的过程及合理地进行任务通信.结果表明,嵌入式Linux多任务操作系统对提高扫频仪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A combination of patterning and film alignment techniques helps to build multi‐order polymer architecture for application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A direct‐writing method is employed using microcapillary arrays to prepare semiconducting polymer films with bo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anisotropy. Not only aligned poly(3‐butylthiophene) (P3BT) nanowires in neat P3BT films, but also aligned P3BT nanowires within a polystyrene (PS) matrix are obtained, which yields an aligned semiconductor/insulator polymer blend with anisotropic charge transport. Th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 mobilities/threshold voltages from both vertical and parallel to alignment directions as well as their dependence on blending ratio are studied. The increased mobility of P3BT/PS blends, as compared with neat P3BT, is observed in both vertical and parallel directions. Using this alignment method, FET mobility and threshold voltage of the semiconductor/insulator polymer blends are comprehensively tuned, from which a digital inverter with gain up to 80 is realized. Therefore, this work not only helps understanding the charge transport mechanism in semiconducting/insulating polymer blends, but also provid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wards high‐performanc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tunable mobility and threshold voltage.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时获取BT客户端的信息,为分析BT客户端的下载行为提供数据,设计了一个BT客户端下载信息自动获取系统。系统采用了窃取BT进程内存数据的技术和自动控制BT客户端的技术来获取下载信息和控制BT客户端,通过写入远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汇总。  相似文献   

16.
程旭  陈诚  徐栋麟  任俊彦  许俊 《微电子学》2002,32(5):335-339
基于CSMC 0.6 μm标准CMOS工艺,实现了一种电源自适应Rail-to-Rail CMOS运算放大器,其输入级从原理上变“被动地“适应低电压为“主动地“要求低电压.当外部电源电压在2.1V到3.2 V变化时,内部电源电压稳定在1.68 V,最大偏差为5.4%.这样,内部电源电压自适应地稳定在“相交条件“,实现了输入级的跨导Gm为常数:在整个共模(CM)电压变化范围内,输入级跨导的最大变化为9%.Rail-to-rail输出级用两个折叠网格和AB类反馈控制结构实现,使输出级的最低电源电压降到Vgs 2Vds,并使输出静态电流最小.  相似文献   

17.
对纳米晶器件,尤其是MOS电容进行了横截面TEM分析和不同条件下的电学特性(C-V特性)测量,包括+/-BT分析. 揭示了系统的纳米晶存储物理机制,例如电荷俘获、界面态填充和温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电压摆幅和偏置情况下,器件编程窗口的恶化和阈值电压的漂移与多数载流子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纳米晶器件,尤其是MOS电容进行了横截面TEM分析和不同条件下的电学特性(C-V特性)测量,包括 /-BT分析. 揭示了系统的纳米晶存储物理机制,例如电荷俘获、界面态填充和温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大电压摆幅和偏置情况下,器件编程窗口的恶化和阈值电压的漂移与多数载流子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嵌入式系统便携式扫频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的扫频仪设计方案。使用高效率的VS2005工具在WinCE平台上开发扫频仪的应用交互式界面。介绍扫频仪硬件结构组成,重点讨论WinCE操作系统的移植及流驱动的添加。充分利用WinCE高度集成化、可按需剪裁等特点实现了低功耗低成本的便携式扫频仪。结果表明,设计的便携式扫频仪运转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