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准确研究与分析混凝土的早龄期性能,是有效评价混凝土开裂敏感性的前提.温度-应力试验机可以同时进行单轴约束试验和自由变形试验,能准确地测量混凝土早龄期的体积变形、抗拉弹性模量和徐变松弛,以及不同约束程度下的应力发展,可准确分析和评价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自密实清水混凝土结合了自密实混凝土和清水混凝土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直接暴露于环境中,开裂不仅影响美观,更直接引起耐久性问题。采用平板诱导开裂试验,以粉煤灰掺量及纤维掺量为主要参数,通过试验研究自密实清水混凝土开裂性能。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在15%~30%范围内,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自密实清水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高;玄武岩纤维在1.0~1.6kg/m~3掺量内对混凝土的开裂时间影响较小,但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自密实清水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显著提高。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6kg/m~3时,其开裂面积仅为未掺的40.7%。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混凝土早龄期抗开裂性能有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的引气剂进行了相应的定量测试试验,对混凝土开裂性能影响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适合的引气剂掺量,提高了混凝土早龄期抗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多道应力诱导平板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出了1种约束条件下评价混凝土开裂性能的新型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多道应力发生器诱导混凝土试件产生裂缝,为评价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的开裂性能提供了有效快捷的检测手段,可用于评估混凝土各组分及纤维、配合比等因素对混凝土开裂性能的影响,并且易于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点弯曲切口梁和楔入劈裂紧凑拉伸两种试验模型,测试早龄期阶段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由试验数据计算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和断裂能等表征断裂性能参数。通过分析试验与计算数据,发现随着龄期的增长,钢纤维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都不断增大,在早于7d龄期内,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界面作用已经比较明显,抗裂能力明显强于同阶段的普通素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试验主要依据普通混凝土和水工混凝土标准中的方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混凝土抗渗性的试验方法,希望对相关研究中试验方法的选择、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工程质量》2021,39(5)
无约束混凝土早龄期变形性能试验装置,采用重液悬浮混凝土试件的方法来消除试模对试件的变形约束,此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混凝土的自浇筑成型开始的早龄期变形参数。为考察无约束混凝土早龄期变形性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的灵敏性,对混凝土早龄期变形性能的部分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了水泥用量、水泥品种和外加剂种类对混凝土无约束早龄期变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强度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的控制因素。鉴于现行混凝土验收标准和当前研究的不足,文中通过试验对早龄期混凝土强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加深对混凝土早龄期强度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控制,以达到结构安全、高效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徐广舒 《混凝土》2012,(6):53-56
再生混凝土正截面开裂弯矩在土建工程中并不少见,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和梁的抗裂性能有着直接性的关系。然而,在再生混凝土的发展中并没有其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报告。为此,如何使用再生混凝土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在整个土建工程中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再生混凝土的发展状况,再生混凝土梁开裂弯矩的影响因素和再生混凝土的结构的性能,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理论计算模式,论证出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结尾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开裂问题日益成为混凝土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针对国内外混凝土材料早期约束收缩开裂试验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混凝土约束开裂试验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混凝土开裂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正确评价混凝土的开裂性,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的系统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混凝土工程裂缝是使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单纯的分析方法不能解决混凝土工程裂缝问题,本文尝试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混凝土工程产生裂缝的原因,并进一步给出了运用系数方法控制混凝土工程裂缝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哑铃型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仪.该测试仪采用应力发生器诱导混凝土试件快速产生裂缝,能快捷准确地评价混凝土材料开裂性能.与现有的约束条件下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方法(板式约束法、圆环约束法等)对比后发现:哑铃型混凝土开裂性能测试方法具有敏感性强、准确性高、测试周期短、工程应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干燥收缩开裂评价及其试验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评价混凝土收缩开裂的试验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干燥收缩开裂概率C的概念,并将混凝土发生干燥收缩开裂的概率划分为c≥60%(高开裂风险)、40%≤C<60%(中等风险)和C<40%(低风险)三种状态.试验表明,补偿收缩混凝土能够在混凝土中建立一定的自应力,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开裂概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评价混凝土收缩开裂的试验和评价方法,该法能够准确测量约束状态下混凝土干燥收缩时其内部产生的拉应力,特别是能够客观评价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弹性限制条件下抵御收缩应力的能力;提出了干燥收缩开裂概率C的概念,并将混凝土发生干燥收缩开裂的概率划分为C≥60%(高开裂风险),40%≤C<60%(中等风险)和C<40%(低风险)三种状态;试验表明,补偿收缩混凝土能够在混凝土中建立一定的自应力,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开裂概率。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抗裂度和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括介绍了预应力比率为 0 6~ 1 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80的 1 4根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试验结果。通过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 )相关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 ,讨论了混凝土强度对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的影响作用 ,提出了修正系数计算公式 ;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预应力比率对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平均裂缝间距及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 ,给出了规范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预应力比率适用范围 ,提出了计算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硫酸盐介质环境中长期工作混凝土构件受弯试验和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受弯构件可会有更好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2种外径相同、厚度不同的钢环,对C30,C50,C80这3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了早期钢环约束试验,完整记录了从混凝土浇注开始直至贯穿性裂缝形成过程中钢环内侧不同位置处环向应变的发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钢环内表面环向应变的发展与混凝土收缩的发展趋势相同;对钢环内侧环向应变的实时跟踪,可检测混凝土收缩发展规律及可靠的开裂时刻;在所测试的2种厚度钢环中,厚度越小,测试灵敏度越高;相同厚度的钢环,在钢环中部测得的应变最大,底部次之,顶部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钢环内表面环向压应变越大,混凝土开裂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混凝土早期裂缝日趋严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规范在抑制早期裂缝方面有待重新评估的内容,并通过早期收缩试验对早期收缩裂缝的控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加强初凝后的早期保湿养护是抑制这类裂缝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问题,目前我国现行设计规范中尚无相关规定,ACI440.1R—06规范仅给出了非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分别应用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和ACI318—05规范中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公式,计算了国内外30根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试件的开裂弯矩。按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的开裂弯矩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考虑了FRP筋等效、FRP筋的粘结性能以及环氧涂层钢筋等的影响,对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基于提出的修正公式和ACI440.1R—06规范对国内外24根有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20.
水泥砂浆塑性收缩开裂试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研究了约束状况,失水条件及试件厚度等因素对水泥砂浆塑性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加钢筋框中部约束或取消钢筋框均可减少砂浆塑性收缩开裂性能;底部凹凸状约束及面层铺设钢丝网可使砂浆塑性开裂有所减小,但不能消除塑性开裂现象;基本去除约束的准自由状态可使砂浆免除塑性收缩开裂。(2)失水条件对砂浆塑性收缩开裂有明显影响,灯与电网扇同时开启所形成的“风吹日晒”比单纯“风吹”、“日晒”更易于使砂浆塑性收缩开裂;加强抹面处理可使塑性收缩开裂减小,维持较长时间的洒水养护可消除塑性开裂现象。(3)增加试件厚度可减少砂浆的塑性收缩开裂,混凝土的抗塑性收缩开裂能力比砂浆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