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iAl/TiC纳米材料机械合金化合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兰章  郭建亭  全明秀 《金属学报》1997,33(11):1222-1226
四种元素粉末的混合物在室温下球磨,当球磨时间达到107min时,原位热分析监测到一个放热化学反应的发生,分析表明大量的NiAl和TiC化合物反应生成,其反应合成机理属于燃烧合成反应机制,包含着两个独立的化学反应,即Ni+Al→NiAl,Ti+C→TiC燃烧反应后,还存在少量的元素粉末进一步球磨导致NiAl和TiC的逐渐生成,终产物中TiC的晶粒尺寸约为NiAl晶粒尺寸的2.5倍,与传统观点相反,归  相似文献   

2.
机械合金化Ni20Ti50C30粉末发生了爆炸式反应,反应产物中粉末和块状样品共存,经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反应过程中各存在部分熔化。产物组成主要为TiC和Ni-Ti金属间化合物。作者认为球磨过程中球与球的猛烈撞击引发了初始TiC的形成,其巨大的生成热诱发了后续反应。  相似文献   

3.
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了TiC粉末的微观结构缺陷。结果表明,TiC在球磨过程中,发生了非晶晶化反应,形成了微晶,同时缺陷向内表面聚集,并且球磨后平均粒径明显变小,使粉末的外表面增加,从而压制时更容易成型。  相似文献   

4.
球磨工艺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刘灿楼 《硬质合金》1993,10(4):216-22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球磨工艺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球磨工艺对Ti(C,N)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有限大影响,高的球料比、适当的球磨时间及球磨转速有利于细化粉未粒度、改善组织均匀性、降低烧结组织中石墨及孔洞数量,进而提高硬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5.
Al2O3—TiC—Co改性陶瓷的性能及其耐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陶瓷体Al2O3,TiC的表面均匀包覆一层Co膜。混合球磨后经热压烧结的Al2O3-Tic-Co(ATC)改性陶瓷的强度和断裂韧性比Al2O3-TiC提高约40%。并对Al2O-TiC-Co和Al2O3-TiC陶瓷的磨粒磨损行为、磨损机理和磨粒磨损耐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2O3-TiC-Co陶瓷的耐磨性明显好于Al2O3-TiC陶瓷,磨损表面呈现较多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6.
杨凡  柳学胜 《钢管》1996,(5):6-9
介绍了1Cr18Ni9Ti钢的3种冶炼工艺。分析了1Cr18Ni9Ti超薄壁旋压管表面产生飞刺、斑点和灰带等缺陷的原因。指出了1Cr18Ni9Ti钢的局限性。提出了消除或减少这些缺陷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自生复合材料(Al—TiB2—TiC)的燃烧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心昆  赵昆渝 《轻金属》1995,(11):55-58
本文研究了Al-Ti-B4C体系的燃烧合成过程,用粉末(Al,Ti,B4C)通过燃烧方法,来制备复合材料(Al-TiB2-TiC)。采用DTA、XRD和SEM译复合材料的形成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分别用80%Al+20%(3Ti+B4C),90%Al+10%(3Ti+B4C)原料粉末,通过忆热可得到Al-TiB2-TiC,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TiAl3.  相似文献   

8.
柳学胜  朱瑞金 《钢管》1997,26(2):5-8
介绍了特薄壁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多管的试制工艺及设备,分析了钢管表面主要缺陷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实践证明,预防措施可行,表面缺陷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陶瓷的冲蚀磨损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iC及Al2O3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在其表面均匀包覆一层钴膜,然后再用热等静压制备出硬度和韧性较较理想的Al2O3-TiC-Co新型金属陶瓷,该材料的断裂韧性比未改性的AT30材料有较大的提高,硬度两者相当,并对AT30和ATC材料的冲蚀行为及冲蚀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无论在高角还是在底角冲蚀条件下,其抗冲蚀性能优于Al2O3-TiC陶瓷,尤其是在高角冲蚀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Al-Ti-B4C体系的燃烧合成过程,用粉末(Al、Ti、B4C)通过燃烧方法,来制备复合材料(Al-TiB2-TiC).采用DTA、XRD和SEM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形成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分别用80%Al+20%(3Ti+B4C),90%Al+10%+10%(3Ti+B4C)原料粉末,通过快速加热可得到Al-TiB2-TiC,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TiAl3.  相似文献   

11.
激光熔覆TiC/(Ni+Cr)复合粉涂层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安世民  梅雨 《金属学报》1996,32(4):382-386
用CO2连续激光在5CrNiMo钢表面熔覆包覆细颗粒TiC复合粉末涂层。微观分析结果表明:TiC颗料周围优先被Cr相晶粒包覆;粘结金属在凝固应力作用下,Ni相晶粒形成滑移带,Cr相晶粒形成孪晶;TiC不易溶解于液态中,而易溶于Fe基合金中;凝固过程中TiC在涂层与基体的液相交互扩散区中析出,并发现碳化物(Fe,Cr)23C6;同时还形成大量α和γ微量。  相似文献   

12.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TiCp/Al复合材料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ZL104合金表面原位合成了TiCp/Al复合材料层。实验结果表明,经20h混制的Al-Ti-C粉末,在激光熔过程中可以充分反应合成TiCp;在所形成的TiCp/Al复合材料层中,TiC颗粒尺寸细小,约800nm;经激光熔覆后的TiCp/Al复合材料层中TiC分布均匀,仅表层在约200μm的TiC颗粒富集区和邻近基底部分有20μm的稀释区。  相似文献   

13.
TiC弥散强化铁基合金粉末的研究吴军,王成国,孙康宁(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合金化是通过高能球磨使材料实现固态反应而合金化的一种方法。它是60年代末期为研制氧化物弥散强化的高温合金而提出的[1],近年来也出现了碳化物弥散强化材料的研究报道[2~5]。目前...  相似文献   

14.
用超细WC粉制取高质量WC/Co材料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能使超细WC粉末真空烧结成平均粒度0.2μm,最小A-型孔隙度且无非连续晶粒长大的高质量WC/Co材料的球磨条件。通过改变球磨过程中固体颗粒加量,球磨时间,分散剂加量和钴粉颗粒度能生产出高质量WC/Co烧结材料。当球磨过程可使钴在整个配制的粉末中均匀分布时,则可获得最佳的显微结构。获得这种分布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使用0.4μm的细钴粉并配合以使用非离子分散剂。在不使用分散剂的情况下,球磨时间  相似文献   

15.
用机械合金化制备超细WC-Co-Cr_3C_2复合粉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工业WC粉、Co粉和Cr3C2粉为原料,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了WCCoCr3C2复合粉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等对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磨12h后复合粉末的粒度可达0.1μm左右,钴均匀分布且部分包覆在WC颗粒表面,处于亚固溶状态。  相似文献   

16.
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是一种表面修补技术,在喷涂过程中把喷涂粉末喂入等离子火焰中,以低压喷涂沉积在基材表面上,形成一表面层.喷涂TiAl化合物是为了改善耐磨与耐高温性能,通常采用旋转电极粉末或高温自蔓延粉末. 日本大阪大学用机械合金化(MA)粉末进行了试验研究.他们用99%纯度的钛粉和铝粉(平均粒度为30μm)按50%Al原子比与钛粉混合在不锈钢筒中充氩气球磨,球料比为80:1;也作了钛与铝先分别球磨然后再混合成喷涂粉的试验.结果表明,在MA的过程中,粉末的形状与尺寸会随MA的时间而变化,过…  相似文献   

17.
原位TiC颗粒增强Al—Cu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组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Ti,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接触反应法制备原位TiC颗粒增强的铸造Al-Cu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探讨了TiC颗粒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溶媒表面夹杂物对金刚石形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Ti70-Mn25-Co5合金溶媒片进行表面夹杂物的观察与分析之后,向溶媒片表面添加了与这些夹杂物或类似的粉末粒子,以研究其对金刚石形核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在原始NiMnCo合金溶煤片表面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夹杂物粒子,而向溶媒片表面添加与之相似的粉末粒子,将导致金刚石形核密度的明显增加。在金刚石合成中,溶媒片表面夹杂物的存在对金刚石形核密度的控制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铝合金晶粒细化剂Al-Ti-C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谭敦强 《铸造》2000,49(7):388-391
综述了新一代铝合金晶粒细化剂Al-Ti-C的理论研究情况。Al-Ti-C晶粒细化剂克服了Al-Ti-B的缺陷,其异质形核核心TiC比TiB2的聚集倾向更小,并对Zr、Cr、V、Mn等元素“中毒”免疫。在相同添加量时,Al-Ti-C细化效果优于Al-Ti-B,已成为取代Al-Ti-B的新一代晶粒细化剂。  相似文献   

20.
1Cr18Ni9Ti极薄壁钢管点状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1Cr18Ni9Ti极薄壁钢管表面点状缺陷的形成原因。通过电渣重熔降低管钢中的硫含量,达到0.004%以下,由此减少或杜绝钢管在电解抛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点状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