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研究斯伯特酒花用量对葡萄酒褐变程度、抗氧化能力及感官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酒花的添加能减轻葡萄酒的褐变程度,且对葡萄酒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酒样自然氧化期间,与未添加酒花的葡萄酒作对照,酒花浸出物∶葡萄酒=1∶4的酒样平均总酚含量达到304.20 mg/L没食子酸,分别是未添加、1∶10、1∶8、1∶6(酒花浸出物:葡萄酒)酒样的1.07、1.05、1.04和1.02倍,且酒花的添加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效果显著(P0.05)。在不同酒花用量的酒中,总酚含量与酒样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酒花葡萄酒的感官评价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添加量比例为1∶4的葡萄酒感官评分最高(75分),未添加酒花的葡萄酒最低(70)。  相似文献   

2.
正一、葡萄酒的挂杯问:什么是葡萄酒的挂杯?答:挂杯即酒液晃动后在酒杯壁上形成的缓慢往下流动的情景。不少人认为挂杯越厉害,酒就越好,其实不见得。挂杯只能说明葡萄酒酒精含量较高。因为酒精的挥发速度高于水分,当酒精挥发后,酒杯内壁酒液的水分表面张力就会越来越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酒液被拉扯成一道道酒泪,并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徐徐下滑。因为葡萄酒含有残糖和甘油,这些黏性物质也会影响到酒泪的密度及下滑速度。残糖和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在运输以及酒柜贮藏条件下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振动。研究不同振动方式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对葡萄酒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保持良好品质,有效延长其货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振动方式(冷冻机振动、摇床振动、漩涡振动和车载振动)分别对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花色苷、单体酚和颜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影响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使葡萄酒酒度、总糖、干浸出物和总酸含量下降,挥发酸含量升高,且振动强度越大,理化指标变化幅度越大。振动对葡萄酒花色苷总量和单体酚总量影响较大。随着振动强度和振动时间的增加,其总量降低幅度越大。振动使葡萄酒明亮度增加,红色色调和黄色色调减少。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s,PEF)在葡萄酒工业上的实际应用。以玫瑰香葡萄为试验材料,设定36个指数衰减波脉冲,采用1~3 kV/cm的脉冲电场对冷浸渍前的葡萄浆渣进行预处理,探究不同脉冲场强处理对葡萄汁浸渍过程中的品质特性(色泽和酚类物质含量)、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以及感官特性的影响,并分析葡萄酒中干浸出物、甲醇及单体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场处理可提高发酵汁中黄酮、单宁、总花色苷含量;葡萄酒中甲醇、挥发酸含量低于对照组,10种单体酚总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91%、10.46%和12.55%; 2 kV/cm处理条件下,葡萄酒中干浸出物含量为最高值23.37 g/L;脉冲电场处理葡萄酒感官特性显著改善,其中2 kV/cm处理条件下感官品质最佳。综上所述,脉冲电场处理能显著改善葡萄酒品质,该研究为脉冲电场技术在葡萄酒酿造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颜色和香气是评价葡萄酒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而发酵前的浸渍温度是影响桃红葡萄酒的颜色、香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美乐’葡萄为试材,通过设定4、8、12 ℃,及室温(20 ℃)4个发酵前浸渍温度,测定发酵前后颜色指标、发酵后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发酵前浸渍温度对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和酚类物质有影响,但对总酸、总糖、挥发酸、酒精、pH影响不大。浸渍温度为12 ℃时,酒样的总酚、总花色苷和单宁含量较低,分别为114.5、19.1、48.8 mg/L;感官评价为色泽较好,酒体平衡感和醇厚度较高,香气纯正,品种香气突出,酒体质量最佳。因此,12 ℃可作为桃红葡萄酒生产中的发酵前浸渍温度。  相似文献   

6.
段长青  李华 《食品科学》1991,12(12):24-27
以17株生产上常用的葡萄酒酵母为试验菌种,进行了葡萄酒酵母发酵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8、12、19、号菌种适合于干白葡萄酒的发酵.用这些苗种发酵干白葡萄酒发酵平稳彻底,发酵时间短,产酒率高,残糖和挥发酸含量低.干浸出物的消耗较少,同时还能防止发酵中止,降低葡萄酒的生产成本。酿制的酒风味好,质量高。而5、15号菌种有降酸的作用,用于含酸量较高的葡萄汁发酵,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中的主要微生物,糖苷物质是葡萄酒中的重要香气前体物,β-葡萄糖苷酶是降解糖苷物质的关键酶。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对增加葡萄酒香气,提升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β-葡萄糖苷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测定方法,阐述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活,探讨了pH值、发酵温度、乙醇浓度、糖含量和二氧化硫含量对酶活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了酒类酒球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对酒类酒球菌葡萄糖苷酶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深入认识葡萄酒生物增香机理和提高葡萄酒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氧技术在葡萄酒陈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研究了微氧处理对葡萄酒酒精度、残糖、干浸出物、总酸、挥发酸、色度,色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微氧处理对酒精度、残糖、干浸出物、总酸无显著影响,不会增加葡萄酒中挥发酸的含量,可增加葡萄酒的色度,使420 nm的吸光值增加,使游离态花色素苷向结合态转化,促进葡萄酒颜色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葡萄酒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葡萄原料的质量。为探究酿酒葡萄果实冷冻前处理对葡萄酒品质指标,尤其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红色酿酒葡萄品种‘黑比诺’为试验材料,对原料进行常温处理和﹣24℃冷冻处理,在酒精发酵结束后检测葡萄酒的常规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原料冷冻处理对‘黑比诺’葡萄果肉中的糖和酸等溶出物影响很小,对源自果皮的成分有显著影响,可提高‘黑比诺’葡萄酒中的干浸出物、单宁、总花色苷、总酚、单体酚和简单花色苷含量,从而显著提升葡萄酒质量。因此,原料冷冻处理可以作为提高葡萄酒品质的前处理措施,推荐用于小规模精品葡萄酒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对市售葡萄酒和当地产沙棘酒中的Vc、白藜芦醇、多糖、原花青素、黄酮及香气成分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棘酒与葡萄酒中营养物质和成分含量上有一些差异,沙棘酒中的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远高于葡萄酒,其中未检出白藜芦醇。质谱检索葡萄酒和沙棘酒的香气主要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某些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贺兰山东麓自然干红葡萄酒的品质特性,以3 个子产区‘美乐’葡萄为试材,对自然发酵干红葡萄酒(自然葡萄酒)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个子产区的‘美乐’自然葡萄酒的乙醇体积分数、残糖、干浸出物、总酸、pH值等常规理化指标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甘油和苹果酸含量较低,挥发酸和乳酸含量较高;自然葡萄酒总酚、单宁、花色苷含量均低于传统工艺葡萄酒,色度和红色色调较弱,而黄色色调和色调角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自然葡萄酒的香气物质总量和中、短链脂肪酸酯含量低于传统工艺葡萄酒,但醇类物质比例、C10以上长链脂肪酸酯和酚类物质含量更高,香气物质的聚类分析能够将自然葡萄酒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明显区分。在感官上,自然葡萄酒颜色色度略弱,口感与传统工艺葡萄酒无显著差异,果香略弱于传统工艺葡萄酒,但有杏仁、胡椒、香草等更复杂的香气特征,整体评分略高于传统工艺葡萄酒。贺兰山东麓美乐自然干红葡萄酒品质较为突出,具有独特的风格,本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了树莓酒和葡萄酒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并对树莓酒和葡萄酒内在成分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酚类物质中的芦丁、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鞣花酸等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工艺进行葡萄酒的酿造试验,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工艺为对照(CK),对各处理酒样常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色泽指标及感官质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冷浸渍与橡木片处理所酿酒样中干浸出物、总酚、单宁、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及色度值均显著高于CK酒样(P<0.05),且感官评分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酒样中达到最高,但冷浸渍与传统工艺添加橡木片处理组间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分析发现酚类物质含量与葡萄酒的感官特性密切相关,其中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能够促进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并有助于改善酒体色泽及稳定性,提高感官质量。本研究为酿造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白葡萄酿酒品种在发酵工艺上大多采用压榨分离发酵法,与干红葡萄酒相比,干白葡萄酒果香清新,口感清爽,同时分离发酵使其甲醇的含量要明显低于红葡萄酒,降低给饮用者带来的不适感.由于采用分离发酵,果皮的酚类物质(色素)和果汁中萜烯类香味物质难以有效浸出,使干白葡萄酒的干浸出物低,从而使酒体略显瘦弱,香气不浓郁.本文结合葡萄品种自身特点,探讨不同的发酵工艺,将其优劣势有机结合,找出最佳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5.
葡萄酒的甜度主要指的是葡萄酒酒在发酵之后的酒体中所含的残糖的百分比等级。干型葡萄酒:品味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甜味,在酒体中的残糖含量不超过4g/L。半干型葡萄酒:酒体中的残糖含量在4g/L升以上,并且不超过12g/L。半甜型葡萄酒:酒体残糖的含量超过12g/L,不超过45g/L,因此半甜型酒能够人甜爽的口感。甜型葡萄酒:酒中的残糖含量要超过45g/L,而且没有上限。而葡萄酒的甜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人为手段可以改变。古代的罗马人通过延后葡萄的采摘时间来增加葡萄酒  相似文献   

16.
陈勇桂  赵青 《酿酒》1996,(3):14-16
试谈斐林氏法测糖的原理与注意事项陈勇桂,赵青(黑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公司)葡萄酒、果酒中总糖的测定历来是其质量控制的关键项目,由于它的数值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干浸出物的含量,而干浸出物含量的多少又为判断酒质的真伪、评价酒质优...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澳大利亚一家葡萄酒生产者了解到葡萄酒在减肥产品中的缺乏,在英国推出了世界第一款用于减肥的葡萄酒——夏敦艾酒。这种酒一杯卡路里的含量是普通夏敦艾酒的3%,酒精含量1%。但除了酒精含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酿酒酵母F33和F9单独发酵为对照,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F33和、1∶2和2∶1)混合发酵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总糖、可滴定酸、pH值、还原糖、挥发酸、酒精度、颜色和抗氧化特性及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酒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出最适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干红葡萄酒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酒精发酵过程中,混菌启动发酵的速率比单菌种快,显著降低总糖含量。与单一发酵相比,混菌发酵能够增加酒体的可滴定酸含量、CLELAB参数值和值及聚合花色苷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且混菌发酵的葡萄酒抗氧化特性显著高于F9单独发酵处理。不同处理间酒体理化指标加权关联度排名依次为F33单一发酵混合发酵∶F9=1∶1混合发酵单一发酵混合发酵。此外,混菌发酵可以提高酒体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的相对含量,且独有的香气物质可达6种。综合考虑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香气组分,当菌株F33与F9的混合比例为1∶2时,葡萄酒中还原糖和挥发酸均有所降低,酒精度有所提高,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缩短陈酿时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HPLC测定白藜芦醇、香精、维生素和总黄酮,密度瓶法测定干浸出物,UV-240、721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单宁、色价和矿质元素,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市售伪劣山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和单宁低于标准酒样,末检测出白藜芦醇、矿质元素、维生素、酒石酸、氨基酸和总黄酮。低含汁量(5% ̄95%)的山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低于标准酒样。5个品种的标准酒样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的是双红、双优和左优红,最低的是赤霞珠和公酿一号。总黄酮的含量最高的是双优、左优红、赤霞珠和双红,最低的是公酿1号。上述方法可准确鉴定山葡萄酒真伪。  相似文献   

20.
刘伟  钟奇  付伟  罗玲  刘旭  张鸿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0):47-54
为研究海拔对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的影响,以该地区海拔2280、2390 m葡萄园种植的美乐和海拔2280、2390、2600 m葡萄园种植的赤霞珠果实所分别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酯类香气物质含量、抗氧化活力及感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上升,2种(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的残糖含量降低,总酸、干浸出物、总酚、单宁、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色度、DPPH清除力以及铜离子还原力增加;2种葡萄酒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随海拔上升呈下降趋势,但海拔对2种葡萄酒主要酒酯类香气的构成无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葡萄酒酒样的酯类成分提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021%;葡萄酒感官得分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但海拔过高对葡萄酒感官质量有负作用,海拔2390 m赤霞珠葡萄酒感官质量最佳;通径分析表明,总酚对葡萄酒感官质量有直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