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业与经济增长存在紧密的联系,我国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新的经济增长点影响明显。合理分析当前我国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问题,可以更好的认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科学制订发展策略奠定了基础。我国建筑业只有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发展,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结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深入地分析了影响中国建筑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中国建筑业1995~2003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建筑业经济增长模型及相关因素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建筑业产出增长主要受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三者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9.31%、27.54%和13.15%:1995~2003年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生产函数模型为:Q=2.56 L0.298K0.780;中国建筑业现阶段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发展阶段,属于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金融飓风的影响下,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经济形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中央提出振兴经济的措施.力争在2009年中保证经济增长在8%以上,其中将有相当的投资需要建筑业来完成。因此.建筑业有可能捕捉到新的发展机会,行业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建筑业的诱致性增长点和强制性增长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中,转型经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理论,建构了建筑业制度变迁的增长点模型,将这种影响因素划分为诱致性增长点和强制性增长点,并结合我国建筑业与国际建筑业接轨所作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做为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建筑业信息化成果喜人。2012年,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将影响企业未来几十年的走向。建筑业信息化是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社会经济仍将继续稳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任务依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索洛模型,周方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拆分为规模经济影响和科技进步两项,更适合于中国建筑业。选取建筑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建筑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福利之和作为劳动投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和作为资本投入,估计中国建筑业的生产函数。针对1993 年到2009 年的统计数据,测定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规模经济增长率,科技进步增长率。结果发现由于规模不经济的影响,科技进步贡献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长平均为负,中国建筑业经济增长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建筑业海外市场的严峻形势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生了一场令整个地球都震撼的风暴,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建筑行业。伴随着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世界各国的建筑业更是唉声一片。在图书馆的报纸阅览室,几乎每周都能看到金融危机冲击建筑业的报道,诸如《金融危机将重创俄罗斯建筑业》、《金融危机导致意大利建筑业经济停滞》、《金融危机对巴西建筑业冲击最大》、《金融危机冲击法国汽车制造和建筑业》、《金融危机致使澳洲建筑业继续萎缩》、《金融危机重创西班牙建筑业》之类的报道竞达百余篇,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中国就像一个大工地,各地建筑市场红红火火。在经济发达国家少见的建筑业铺张浪费现象正在我国大张旗鼓地上演。[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建筑》2004,(5):35-35
全球建筑峰会在京举行4月15~16日,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和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举办、以“国际建筑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共同发展”为主题的2004全球建筑峰会在北京召开,400余名中外建筑业界高层人士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的建筑市场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中国将给全球的建筑业带来哪些惊喜和商机。峰会的召开,为中国进一步了解国际建筑市场,更好地促进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向世界,同时也使世界充分了解中国建筑市场提供了舞台。建筑业占GDP比重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日前推出的《2003年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1.
侯国栋 《建筑》1997,(3):25-25
自199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两次利率下调,投资需求开始扩张。据专家推测,1997年将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开端。由此,适当选择突破口,创造实际市场氛围,培育几个经济增长点,启动整个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建筑业由于其突出的作用和固有的特征被认为是重要的增长点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如,N站一万n年,**P年均增长898%,建筑业为川对%,仅次于工业(从万%),同时,在国民收入中,建筑业的增加值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4.6%上升到N对年的8*%。这种日益重要的作用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项目管理将趋向集成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结合中国建筑业实施项目管理20年来的实践,具体讲,它呈现出以下几大走向: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业一直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地产需求到建筑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建筑业已经将中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和聪明才智带到了世界面前。中国的建筑业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前进,也正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中国建筑业的强大。在未来的世界建筑业,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必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孙文杰 《建筑》2004,(4):28-34
一、中国建筑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建筑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荣辱兴衰与经济发展的态势密切相关。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球建筑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近年来建筑市场保持在7%~20%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各国GDP的增长速度。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其经济发展态势亦遵循了这一规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建筑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首先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518亿元,到2003年增加到11.6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5%。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筑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定出我国建筑业处于快速提升时期,指出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建筑经济活动的三维空间结构,得到中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当是:通过建设开发和开发事业,创造建设需求;推动建筑企业国际化,增大建设输出的规模;通过工程服务新组合,增加自身在建筑产品中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宪之 《山东建筑》2002,(2):58-59,57
中国加入WTO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这一定位,作为建筑企业面对入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国内外宏观背景下,必须以清醒的头脑、高昂的斗志,趋利避害沉着应对,决不能木然观望,而必须抓住国家对建筑业3—5年的保护期,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稳步地适应WTO的要求和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  相似文献   

17.
黄建西 《建筑安全》2005,20(11):30-31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提速,给建筑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也是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蓄势待发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大市场,对建筑企业来讲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中国建筑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建筑业只有适应新的形势,加快市场法制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企业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分析研究加入WTO对我国建筑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对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兵 《河南建材》2011,(3):153-154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进人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私营建筑经济将作为国内建筑市场的主力军而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就其经济总量来说,已超过了国有建筑经济;国有建筑经济由于国有资本的逐步转移等原因,而呈下降趋势。本文阐述了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符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及必然性,同时探讨了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经历了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二元产品形态向三元产品形态的演变过程,这两次结构转型都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的经济增长,前者为建筑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后者则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建筑业产品结构升级.我国建筑业及其企业的发展必须适应这一产业变化的规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