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芳基-2-吡唑啉化合物分子内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工作对带有不同取代基的1,3,5-三芳基-2-吡唑啉类化合物的稳态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从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量子效率的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分子内共轭的及非共轭的光诱导电荷转移的趋向取决于上述两过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2-吡唑啉类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分子内两种电荷转移机制的竞争闫正林,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1,3,5-三芳基-2-吡唑啉,光诱导电荷转移,非水溶剂酸碱指示剂,荧光量子产率近年来,1,3,5-三芳基-2-吡唑啉...  相似文献   

3.
1,3,5-三芳基-2-吡唑啉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博士研究生闫正林导师吴世康(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为了进一步了解电子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工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带不同取代基的1,3,5-三芳基-2-吡唑啉化...  相似文献   

4.
二苯基吡唑啉衍生物发光态构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在合成了几种不同结构吡唑啉衍生物的基础上,测定了它们在相同极性,不同粘度介质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并表明:和1-位氮原子相联苯基的旋转松弛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光具有决定意义,通过对化合物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内和在冻结与流动条件下(低温与室温下)荧光强度的比较,证明了二苯基吡唑啉化合物的发光态具有扭曲构象.  相似文献   

5.
以对位取代的苯酚为起始原料,经过与丙烯腈的加成、水解、分子内酰基化以及与苯甲醛的羟醛缩合反应而生成查尔酮,再与苯肼反应得到3个苯并二氢吡喃并[4,3-c]-2-吡唑啉衍生物,并利用 1HNMR、13CNMR谱和MASS分析进行了结构确认.对所合成的3个化合物,测定了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这3个化合物均具有蓝色荧光性能;而且对化合物6a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的荧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随着酸性的增加,荧光强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合成了新型的2-吡唑啉类化合物:1,3-二苯基-4-(p-硝基苄叉)-3-吡唑啉,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室温及低温77K时的稳态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在标题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两种电荷转移机制,其一是从N1-N2-C3-苯基,基二是从N1-N2-C3-C4-P-硝基苄叉,光激发下,两种电荷转移机制相互竞争,且具有不同的发光构象。  相似文献   

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直流电压驱动、主动发光、体积小、无视角限制、响应快 ,以及色彩全、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 ,作为新型显示技术而倍受瞩目 .在构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三大材料中 (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 ) ,空穴传输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以及红色发光材料的色纯度和发光效率亟待改进 .本论文通过对分子进行合适的裁剪与修饰 ,设计合成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空穴传输材料和红色发光材料 ,研究了化合物的物化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器件上的应用 .1 吡唑啉化合物1,3,5 三芳基 4 ,5 二氢 1H吡唑 (2 吡唑啉 )化合…  相似文献   

8.
2-吡唑啉类化合物发光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合成了新型的2-吡唑啉类化合物:1-3-二苯基-4-(p-硝基苄叉)-2-吡唑啉,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室温及低温77K时的稳态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在标题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两种电荷转移机制,其一是从N1→N2→C3→苯基,其二是从N1→N2→C3→C4→P-硝基苄叉,光激发下,两种电荷转移机制相互竞争,且具有不同的发光构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本工作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系列具强电子给体(Me_2N-)的烯酮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为一些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荧光,激光染料的设计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个双卟啉化合物(简称为(TPP)2p和(TPP)2n)和一个单卟啉化合物(简称TPPa),并进行了核磁共振表征。研究了卟啉环之间的超共轭效应对分子的单、双光子吸收行为的影响,经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证实,发现双卟啉(TPP)2p和(TPP)2n由于存在pπ共轭效应和σπ超共轭效应,使得双卟啉的吸收和荧光强度均比单卟啉TPPa要强得多。并计算三种卟啉在不同溶剂种光物理性质参数。  相似文献   

11.
苝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合成了8个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由供电子分子键连的多联体分子的光谱特性及其分子体系内稳态荧光猝灭机理.首次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上分析和考察了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分子体系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合成了三个以不同链长相连接的蒽-对二氰基乙烯基苯(An-DCVB)化合物。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激光闪光光解和单光子计数器等证实An-DCVB受光激发,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激基复合物且发现有三重态能量传递,描述了分子内电子转移的主要途径,研究并探讨了An-DCVB的三种不同连接链长对分子构象,激基复合物的形成以及三重态能量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光子计数技术测试了新型三元若丹明激光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寿命、荧光光谱及其寿命的实验数据 .实验表明 ,所研究的三元若丹明染料存在着有效的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 ,这些过程使得激光染料的荧光量子效率及光稳定性明显改善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一组取代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研究,并根据波谱数据和各化合物荧光猝灭程度的不同,讨论了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取代基,卟啉和蒽醌之间的距离对分子内电子传递产生影响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及其在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形成过程中的应用姜永才,汪鹏飞,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光探针,表面活性剂,分子集合体,极性,粘度近年来,具有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化合物用作荧光探针来研究微环境的特性得到较...  相似文献   

16.
具有光学活性的1,1'-联-2-萘酚及其衍生物由于其本身具有C2对称轴而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手性诱导功能,且在适合结构基团修饰下能产生很强的荧光,在不对称催化和手性客体的荧光识别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与手性胺、手性醇、糖类、手性阴离子、手性氨基醇和手性氨基酸等手性化合物作用时,该类受体在不同位点接受客体分子,通过光...  相似文献   

17.
Steady-state and time-resolved optical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transfer (ESIHT) in rutin, a flavonol that contains a disaccharide and is a natural product in plant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similar natural compound, quercetin, which also has a flavonol structure. The fluorescence decay signal of the normal form of these two compounds is composed of three time components. The ESIHT rate in both compounds has a time constant of 70 fs or less. The ESIHT processes of both compounds show a distinctive kinetic isotope effect of 1.5 or more. The intermediate and long-time components are about 300 fs and a few picoseconds, respectively, for both compounds. The amplitude of the intermediate component in rutin is twice that of quercetin. We explain this difference as arising from the hydrogen bonding of the glucose in rutin to the ESIHT active site.  相似文献   

18.
新型双发色团染料荧光光谱及其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9.
An anomalous effect on the twiste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TICT) phenomenon of 4-(N,N-dimethylamino) benzonitrile (DMABN) dissolved in elastomers such as poly(propylene oxide), poly(ethylene oxide) has been observed. Under irradiation, the normal fluorescence of DMABN in these matrices 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 strongly while the emission arising from the TICT state decreases sligh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