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空里的事件的一种方法.空间构成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启蒙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中的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教学实践为例,将叙事性方法导入教学,以其作为引导设计的线索,探讨了—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的操作步骤与关键环节,分析了拟写空间剧本、演绎环境要素、建构叙事空间、升华空间境界四个教学阶段,总结出叙事性在建筑设计中具有设计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空间教学的改革实践出发,提出"将景观意识融入建筑设计基础空间教学"的教育理念,对该理念指导下的空间教学目标、方法、内容、成果等进行总结和介绍,并探讨了建筑与景观在空间教学上的结合点,以及景观意识对于空间教学的指导意义,旨在摆脱传统教学形体造型趋向的局限性,发展设计方法学指导下"空间-场地-行为-材料-形体"整体关联的建筑空间教学体系,为空间教学的理性研究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效率、高品质的绿色建筑,是落实"双碳"目标、满足百姓健康舒适需求和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瞄准建筑设计方法创新需求,力图突破传统建筑设计与环境营造策略分离的问题,跳出先设计、后性能优化的流程,从人的行为模式和室内活动需求出发,围绕"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环境营造理念,开展基于"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理念下的性能驱动的公共建筑形体自动生成设计策略和智能优化方法研究,基于案例分析,介绍如何实现"空间—技术—形态"三位一体,环境调控、智能设计与技术场景的交互融合创新路径,并进行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筑空间构成设计课程的设计教学研究,将重点集中在建筑设计本体内研究空间与形式、空间与构成的关系上,其基本理念有别于传统传授设计知识的方法,而是发展了新的设计方法。教学分为三个部分,通过"非预设"的设计方式进行模型操作,其结果是多变的,而操作方法是明确、清晰,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提供了建筑空间构成设计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马跃峰  张庆顺 《新建筑》2010,(6):128-131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承担着设计的启蒙教育,其中的空间教学是核心所在。针对空间构成如何摆脱传统构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适应建筑设计起步的问题,结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教学实践与体会,从方法教学的角度,讨论了更为设计化的空间构成实验性教学策略,旨在加强空间构成练习的"设计"指向性以及构成教学与设计教学之间的契合度,使其走向更加符合建筑设计规律的理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湛江财富汇大厦的建成是一次对城市标志性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设计以"金融活力源"作为设计理念,旨在激发城市活力。文章着重探讨了建筑对城市关系的回应方式、形体生成、办公空间与建筑细部等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作为建筑学学生的设计入门课程,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整个建筑学教育当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传统的渲染模式和构成模式已经与当今的学科发展有些脱节的背景下,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很有必要。在参考国内国内主流高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模式的基础上,我院推行了新的教案——基于空间、建构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回归建筑设计的本源问题:空间认知和材料建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设计的能力以及遵循建构原则的设计思维。新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我院整体设计教学体系革新至关重要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王晶  曾坚 《华中建筑》2007,25(3):66-68
该文剖析了信息时代建筑设计中"复杂性"理念的形成的思想根源;分别从建筑设计的形体生成、形体表现、形体实现和空间体验几方面对"复杂性"设计理念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指出其实际上包含一种非线性特征和回归自然的倾向,并认为随着人类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认识深化,"复杂性"设计理念是未来建筑发展一种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佳  吴晓磊  王超  张妍  佟璐琰 《建筑结构》2021,51(15):后插21-后插22
美术的构成化设计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前提,究其原因,建筑空间的生成依赖于所围合起来的形体,而建筑设计中的形体则离不开美术化的设计与构成.美术构成中不同的形态构成以及设计方式可以影响建筑空间以及场景的组织,例如美术构成中点线面体之间的组合可以形成相互错落的体块空间用以对应不同的场所空间,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3)
空间叙事是当代叙事学的空间转向,该文将空间叙事理论带入博物馆展示设计领域,探讨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在新理论指导下"脚本撰写—空间建构—情境生成—视觉表现"的秩序生成,从而构建一套有效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臧亭  张浪 《园林》2022,(4):51-57
空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山地园林因其独特的地形环境特征在更易生成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空间设计要素.当代山地园林空间设计应当基于其功能定位及环境要素需求分析,选择适宜的空间构成方法,进而生成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以"徐州—上合友好园"为例,探讨当代山地展园从设计立意到空间生成的景观空间设计语言表达方...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5,(1)
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练习"的起源及其在中国高校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围绕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二年级设计课程中一系列具有明确针对性和主题的训练,结合具体的建筑设计实例,提出了针对建筑设计教学中"剖面-空间"关系的训练方法;探讨了培养学生通过模型操作理解和认知建筑设计中的剖面与空间、材料与建造等问题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立体构成是传统建筑学基础教学中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启蒙建筑认知与形态设计初步的桥梁。然而人文艺术积淀的日益匮乏和追求形式美学的不断泛滥,已经对建筑学专业教育所应坚守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不小冲击。文章基于多年来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回顾和反思,从建筑学思维培养角度出发,尝试探求体验"空间"和"建构"等建筑学本质要素及其系统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以动态连接形态构成系列课程、强化三维模型营建能力、系统培养建筑设计思维逻辑等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总结了部分教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构成元素以不同形式进行组合,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论文基于建筑空间的特点,探索并介绍了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对建筑设计的价值,然后系统地介绍了点、线、面、体、光影、声音、形体等不同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可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背景、历史沿革进行简述,并介绍了近年来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教学大纲中实施设计类课程为主线的课程组建设,强化建筑适应性研究,融合联合设计和工作营环节,融贯技术、历史、设计课程内容与训练,强化材料、构造、空间思维方法训练等特点,以教学实例表达在建筑设计教学上形成"形式与认知""空间与环境""建构与营造"的各个年级教学核心点,以及毕业设计的量化评分方法与反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大空间建筑的生态性研究,需要从建筑形体设计、场地规划、建筑设备节能、景观绿化和建筑材料选择出发,本文不但阐述了大空间的建筑生态设计原则、策略,并且特别指出了其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设计的各个环节,以供建筑设计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构成辅助设计启蒙"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针对构成课程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障碍,结合建筑设计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一基本目标,对构成课程如何适应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及构成教学与设计教学如何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建筑设计类专业的空间启蒙教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此课程的三大原则与思路。文章展示了本课程的教学特色与学生设计实践成果,对此课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建筑学专业低年级教学中存在"重功能空间,忽视形体"、"重形体,忽视功能空间"和"环境观念缺失"等问题。本文以"咖啡厅建筑设计"优秀作业为例,对"基于环境、功能、形体的建筑学低年级教学实践"的实验过程进行了简要综述,尝试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策略,总结教学中的操作要点,以期为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索创新建筑设计中"空"的意义。它挑战了那些"具象"因素的传统观念,如墙体这些产生实际意义的形体。在空间的共生框架内,对立关系永远存在。在这个框架内,为了找到设计思路的起点,我们可以尝试去除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样抽象空间就成为了具象形式的启迪,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超越有形物体对我们产生的固有影响。文章阐述了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如何突破传统设计思路的束缚,从一个全新的起点去构思,从而生成一个富有含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