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出发,结合对有关规定的理解,探讨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措施,在防雷系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将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组成统一的防雷接地系统,提高建筑物防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但是现阶段国家尚未出台太阳能热水器的防雷安装和验收规范。这种情况导致太阳能热水器存在较大的防雷安全隐患。通过对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分析了太阳能热水器防雷措施的做法,为防雷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作者近年对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的检测,介绍各个环节防雷工程施工要点及检测内容,并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预留测试点、高层建筑物外墙金属构件接地、淋浴房局部等电位联结以及屋面接闪器等,结合规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所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多的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为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高层建筑物的防雷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泸州护国战争纪念馆由于历史原因,在雷电防护措施上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并且由于其建筑构造及外观不能受影响等特殊性,其防雷工程设计又有别于普通的建筑物防雷工程。文章从专业防雷的角度,本着对文化遗产负责、科学防护雷电的目的,对护国战争纪念馆的防雷工程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盐化工企业建筑配电系统的防雷系统应从工程设计开始就着手认真考虑,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方案,确保建筑物及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的电气设计当中,防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所以对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在对建筑物防雷检测的过程中接地电阻的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章将对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测量仪器的原理进行介绍。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减小检测偏差的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防雷接地技术是将电子或者电力设备中遭受到雷击而产生的电流导入大地实现对设备和建筑物的保护的一项技术。同时将设备中存在的电流通过PE线输送大地,避免可能造成的危险。文章通过对变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要求进行了阐述。说明了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物一般都兼具了经济价值与历史价值等多种内涵,而雷电灾害则容易对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害,甚至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据此,对古建筑物防雷的技术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防雷技术的要求着手,着重对防雷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特殊环境下的金属物的电位如果过高,对建筑物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高度重视,往往会产生相当大的潜在风险。基于此,特殊环境下的金属物的电位测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某建筑物金属设施检测中发现的几个主要问题,结合国家防雷规范的要求,分析和解释防雷设施等电位测试的重要性,旨在抛砖引玉,以求金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国家标准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局部修订版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新思想: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传统的局部防雷措施转变为整体性的防雷保护。文中并分析了新规范关于分区的原则,防雷的要求,及分级保护的具体措施。可供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视转播台系统对设备性能和信息技术的要求极高,伴随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脚步,各类现代化微电子产品的推出为提高电视转播台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带来科学化成效的同时也增加了雷电气候对电视转播台系统的潜在风险。高山电视转播台一般处于高地势环境,建筑物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剧增,为了更有效的保护电视转播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本文对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地电位反击五种主要雷击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高山电视转播台防雷的关键技术,通过采取安装避雷装置、选用屏蔽电缆、设置电压保护器等措施来加强系统安全性,针对发射天线和建筑物的防雷技术做出了规范要求,保证高山电视转播台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广深高速公路沿线所处地区的年雷暴日约在64~76天,为强雷区。由于广深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既有强电设备,又有大量极为敏感的监控、通信、收费设备。其主要分布在监控机房、通信机房、收费岛、广场等地方,线路、构筑物极易遭受雷击或感应雷击(静电感应和雷击感应),造成设备、建筑物的损坏。另外,目前广深高速公路每天的车流量高达到30万辆左右,非常繁忙。一旦收费系统(包括读写器、工控机和票据打印机)损坏,极易造成无法收费,出现大堵塞车情况。因此,对机电系统所在建筑物实施外部防雷及针对机电系统采取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广深高速公路组织专业防雷公司,对沿线收费站机电系统综合防雷进行设计、施工,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事实表明,针对机电系统采取综合防雷考虑,才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办公设施的不断优化和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设备日趋自动化、多功能和智能化,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使用,导致现代化办公建筑物均存在防雷电冲击能力弱的问题,电子设备在日常运行中常常被雷击破坏,甚至造成系统瘫痪和人员伤亡。因此,加强对雷电灾害的关注,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加油站数量与日剧增。汽车加油站一旦发生雷击并引发火灾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雷击多发和人员密集地区,其防雷的安全问题则直接威胁到加油站周围人群和建筑物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加油站的防雷工程设计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增城市新塘水电加油站所处环境特点、系统特点中雷电灾害各因素的分析,根据其特点对加油棚、油罐及附属建筑的直击雷防护和接地,加油站电源、信号系统的雷电防护等,依据GB50057、IEC61312、GB50156等标准对雷电防护的要求,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是《气象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职责,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对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防雷工作,强化防雷社会管理,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省防雷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防雷减灾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思考,对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旨在强化防雷减灾各项工作,有效减少防雷安全隐患,不断规范防雷减灾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7.
《广西轻工业》2016,(2):56-58
为做好TN、TT系统的防雷检测,分析配变电所的工作接地,公用配电系统可从PEN母排引出PEN或N线,既可同时引出TN-S、TN-C-S、TT不同接地型式的供电线路。介绍建筑物TN、TT系统的接地型式;分析系统的故障电流和建筑物、线路遭受雷击的雷电流,考虑线路所在的雷电防护分区,选择总等电位联结线截面6~25 mm2。讨论TN-C-S的PEN线引入建筑物重复接地的工艺,PE排至N排连接线的截面应同PEN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更多家庭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加油站也日渐增多。但由于加油站位置及贮存品属易燃易爆物品的特殊性,更易遭受雷击,且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强化加油站的防雷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对加油站地理环境的特点,雷电灾害类型进行分析,对加油站附属建筑、站棚、油罐的防静电接地和直击雷防护,加油站电源、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等,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等标准对防雷的规定,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好预防和防治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对于电网的建设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如何能够在众多的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的安装和发展过程中做好充分的雷电防护工作是全世界范围内都需要解决和认真考虑的一项重要的安全工作。因此,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的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防雷工作也应当采用更科学合理的办法,据此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当前高电压输电线和变电站发展过程中对于防雷保护的相关设计和措施,以及变电站内部基础设备设施的防雷技术在现阶段应用上的状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如何促进我国的高电压线路和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研究,介绍未来防雷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加速了电力改革的发展进程,输电线路管网有了较明显的改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能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能有了更高的需求,在不断开发电力能源的同时,建设者对于电力超系统防雷工作的重视力度也逐年提高,由于科技的进步,防雷技术上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创新,但雷电做为一种自然现象,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将长期存在,所以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电力系统还应重点加强防雷工作,及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本文从雷电的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防雷的重要性及在电力系统弱电装置中对防雷措施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