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力电子技术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技术支撑。从光伏发电、高压直流输电、储能技术等12个方面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及智能电网发展中的应用,阐述电力电子技术在当今电力系统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未来发展预期。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电子电力技术飞速发展,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电网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转变。我国的智能电网一体化程度高,拥有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支持,能够很好的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然而,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加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旨在针对智能电网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就加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措施进行论述,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是现代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电力电子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前提,它在智能电网的应用既是电网技术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它制约着整个电网的技术发展,同时影响电网输出的电能质量和电压的稳定性,文章简述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重点介绍SVC和STATCOM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它对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蒋颖 《电子游戏软件》2014,(14):124-12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智能电网加强网络安全发展,有助于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电网特性具有操作控制能力和灵活使用性。本文通过阐述智能网主要应用在电力电子技术上,并提出电力电子使用的策略方案,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固运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对电网建设要求更高,想要实现电网数字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建设,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积极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以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为目的,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其应用效果。文章分析了电力电子技术具有的特点,并对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现代电网,其骨干网架是特高压电网,坚强网架建立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基础上,拥有信息通信平台的支撑,覆盖了电力系统的每个环节,其特点是实现了信息化、互动化和自动化以及电力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融合。不论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还是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不论是改善电能质量的用户电力技术,还是储能和V2G应用,都同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有着密切联系。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已成为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智能变电站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文章主要通过33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对基于变电站运行可靠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主要技术差异,确定了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主要技术,针对传统变电站的整体功能,提出了变电站改造方案,并结合智能变电站技术可靠性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电力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得到推广,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智能电网的应用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效果,也改变了电力营销方式,实际中有必要做好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研究工作。以此为出发点,文章中作者分析智能电网的应用优势,引出智能电网对电力营销的作用分析,最后给出智能电网环境下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伴随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设备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智能电网成为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智能电网的逐渐发展建设,随之而来的是超导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前景被一度看好,在未来智能化电网中将会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智能电网产生、发展与推进的过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也获得飞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将信息技术规划为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涉及到智能电网的电能生产、传输、发变电、用电、生产经营管理、电网规划等各个方面,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智能电网带来的信息技术新需求,简介了空间信息技术、智能云技术、电力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不断的增大,节约能源、保证供求平衡逐渐成为我国电力网络发展中的难题,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EPON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就主要对其主要特点及其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予以分析,对于实际的智能电网构建具有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的发展在最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电网在未来发展趋势上的一个重点话题。电网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使再生能源的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也是进行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和手段。当前,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电力等技术正在不断蓬勃发展,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本文主要介绍一下智能电网的构成以及运行的模式,为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技术构架。  相似文献   

13.
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电力能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电力事业的发展成为国家集中关注的问题。智能电网是国家未来重点规划的电力产业,配网自动化也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几年中,国家对智能的关注度非常高,人们都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同时国家也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把配网自动化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以智能电网为研究视角,针对配网自动化在智能电网中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讨论,从配网自动化概念及特征出发,探究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推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快,期待为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电力事业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也取得一定的成果。智能电网在这其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是重点项目,应该也必须受到重视。要有效的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应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调控电力控制系统,实现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章对智能电网下电力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旨在为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各种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智能检修机器人是其中的佼佼者。智能电力检修机器人集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决策于一体。逐步应用于电力行业设备状态检测和维护工作,取代传统人工检修方式,有效提升电网运行质量,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是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为了向我国带电智能检修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资料,结合实际中对带电智能检修机器人的应用,阐述在电力行业中带电智能检修机器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事业逐渐发展壮大,智能电网也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电网发展新方向。在智能电网框架下,对继电保护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成为广大电力工作者面临的考验。文章首先对智能电网以及继电保护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分析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有效应用,最后探讨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电力信息技术结合了信息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通过其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能够显著的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效率。文章分析了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设备、电网调度以及电网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电网运行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海  敬贵铭 《电子游戏软件》2013,(16):190-190,23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智能电网作为电网体系中一种新兴模式得到推广和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作为智能电网试点的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对电力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和监控,提高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智能电网下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并探讨实现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力电子技术这门新兴的高科技学科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更加速了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现代工业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方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因为电力半导体器件本身特性的不足,使电力电子装置具有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性。这些装置从电网中吸收能量维持正常工作的同时,将一部分能量以谐波电流的形式注入到电网中,导致电力系统中谐波问题日益严重,造成电网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形畸变,成为影响供电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谐波和无功功率的产生及危害,串并联有源滤波补偿装置的特点及抑制谐波补偿无功功率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网络的智能化成为了现实,智能电网也成为了新时代下电力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中,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了出来,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成为了行业中研究的重点。文章对智能电网系统下继电保护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究,最后探讨了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