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显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隐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灵魂血肉,它们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这一教育终极目的。隐性课程是一种“软课程”,是一种非理性教育,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以氛围、风格、环境等方式体现出来。人文底蕴越深厚的大学,其隐性课程的表现样式就越多样化。大学精神主要是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发的,它是大学的形象和标志,是大学的精气神。隐性课程的习得必须要亲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大学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育关系是教育关系主体围绕教育目的之实现而形成的各种关系。从教育发生学的角度看,教育关系源于人类的血缘关系,是从人类父母与子女血缘关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关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教育关系的道德化、教育关系的等级化与教育关系的法律化。对教育关系进行调整的规则有两种形式:一为不成文的规则,即潜规则;一为成文规则,即显规则。从不成文的规则演化为成熟的法律体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追问人文教育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正在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教育当然也在这一影响之中。数字化生存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两重性。数字化时代,大学教育一方面在教育观念、目的、方式、功能等方面对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是一种抽象化,在人文领域中,它意味着对于人的生活的工具化的倾向。它缺乏人性的亲和力,将人置于工具地位,并直接触发了对人文教育的否定和批判思潮的再度兴起。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关注人文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留学教育与中西文化交流厦门大学谢作栩教育的基础功能在于传承人类文化,其中,留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本文试图从这一视角出发,考察东、西方文化发展与留学教育的关系,并就当今中国留学教育与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略陈管见,以供参考。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动造成的诸多影响,是一种用以描述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综合观念。由人类世概念引发的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催生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理念。全球公民教育重点关注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公民意识,旨在通过对全人类共同体意识与共同责任的唤醒应对全球性风险;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年轻一代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素养,以及反思批判能力、承担责任和团结合作能力等。两种教育理念互为补充,成为人类世背景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性风险的复合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语言研究型和文学研究型英语专业教育已经不适应国际化格局下中国社会发展需求.英语水平高的非语言研究型和非文学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中国发展之急需.在这种形势下,英语专业教育必然具有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个二重性;要培养优秀英语人才,在语言能力之外,还需培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合一的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模式,即构建英语专业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新结构和构建这种新结构的实现方式,是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新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不能只靠一所或几所大学,要每所从事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大学都技参与探索.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模式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后人类主义在当代的兴起颠覆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个体与自然界、科技、机器等非人类他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结构的重新构建。在教育领域,后人类主义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人文教育理念,拓展了教育研究的领域,还突破了人类至上的例外优越论,力图构建以互融共生关系为导向的后人类教育框架。从人类主体到万物共生,从技术增强到生命完善,从数据致瘾到数字人文,后人类主义教育如何超越人类中心的现代教育传统,转变当下人的功能化与工具化趋向,将会是后人类世创建教育新范式的必要选择和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实质是主体问互动的游戏系统.偏离生活方式及师生不对称的关系使语言教育需要一种"格式塔"转变.本文提出了语言教育进场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师生互动以及凸显中外思维的异同,以达到学生自由有效进入语言游戏的目的,为语言教育的退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育与创新教育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与创造是和平与发展的哲学前提和人性基础。和谐教育和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人性完善所提出的要求。和谐教育完善人的亲和力;创新教育培养的人创造力。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和谐教育与符合人类精神需要的创新教育的和合是未来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类已从工业社会步入到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而成为信息社会的首要资源 ,信息和知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使之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 ,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益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 ,教育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新视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立足21世纪时代背景,以全新视角界定素质教育内涵。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标志教育理念深刻变革,教育思想的飞跃。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方向是通才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及实施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传统高等教育思想,高扬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为现代高等教育新理念;其实践的价值直接指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优化,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的未完成性与社会的外在性两个方面对于民主政治下信仰教育能否进行这一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文章认为信仰教育与信仰自由原则并不矛盾,信仰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人与社会的特性决定了信仰教育不仅可能,而且成为必须,关键是何种方式进行教育。对此文章探讨了经验-习染、教育-督导、权威-强制三种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双语教学正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高校素质教育推向前进的又一个新举措.本文从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为切入口,基于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现状和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本人长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切身体会,针对如何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德育创新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新理念 ,实现德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 ,德育政治定位和德育教育定位统一 ,德育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统一。确立德育工作新概念、新内容、新载体、新要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养大学精神。德育创新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讨论人的“精神世界”与教育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类生命”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进而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精神世界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世界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时代的自我物化与德育的理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自我被当作物或为物所化时,它同时又以对待物、对待非人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是自我的一种工具化.也是人的一种异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的发展,扭曲了人的本性。与此相应的德育乃是科技理性笼罩下的科技力德育。它在使德育被殖民和受挤压的同时,又使德育的功能无限膨胀和僭越。这种被虚化和泛化而致学生人格扭曲的非人的德育亟须走向交往德育。交往德育的真谛乃是冀盼作用于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以促进人的觉解和成长、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18.
技术伦理问题的逻辑解析与工科高校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允回避和不允忽视的重大课题。技术在应用中出现违背其造福社会的宗旨,发生损害人类的负效应,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认识的”和“道德的”两大类。解决技术伦理问题,可以采取技术的、制度的、法律的策略,但通过技术伦理教育,尤其是工科技术伦理教育,确是人们一致认同的“治本”良方。加强理工科技术伦理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其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扬长教育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人的“长”就是个体发展的优势资源,扬长教育就是张扬学生长处,促进学生扬长发展的教育策略。其旨在使学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发展资源(时间、精力、兴趣、特长、个性、志向、兴趣),达到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完善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扬长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策略,而且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质量观,人才知识与素质构成的方式、教育伦理和人才培养过程要素的含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