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 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身由于内部有隐患,往往在堤防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出现横贯堤身或堤基的漏水通道。这种漏洞是威胁堤防安全各种险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若抢堵不及时,将会造成溃堤。 根据抢堵漏洞“前堵后导,抢旱抢小,一气呵成”的原则。传统抢堵漏洞的方法是:临河堵塞、盖堵截断水源,同时,在背河漏洞出口抢做滤水工程,制止土壤流失,防止险情扩大。临河截堵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塞堵法——用棉衣、草等制成软楔堵塞。此法适用于浅水漏洞,洞口周围土质较硬,流速较小,人  相似文献   

2.
漏洞是贯穿于堤身或堤基的过流通道,漏洞水流常为压力管流,流速大,冲刷力强,险情发展快,是造成堤防溃口的最严重险情之一。尤其对黄河,堤防多为沙性土,临背悬差大,漏洞险情抢护异常困难。通过抢险试验研究,结合土工合成材料在实际抢险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选型,以及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水充袋,土工胶泥软楔、土工织软帘等抢险器具,论述了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抢险器具抢堵堤防漏洞的方法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漏洞是贯穿于堤身或堤基的过流通道。漏洞水流常为压力管流,流速大,冲刷力强,险情发展快,是造成堤防溃口的最严重险情之一。尤其对黄河,堤防多为沙性土,临背悬差大,漏洞险情抢护异常困难。通过抢险试验研究,结合土工合成材料在实际抢险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选型,以及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水充袋、土工胶泥软楔、土工织软帘等抢险器具,论述了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抢险器具抢堵堤防漏洞的方法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黄淑阁  王军 《人民黄河》2000,22(5):9-10
漏洞是堤防工程最为严重、最难抢护的一种险情。在总结黄河下游现有抢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漏洞险情发生时具有先见出水口、出水口位置低于临河水位、进水口与出水口不在堤身同一横断面上,浅水区漏洞多于深水区以及抢堵时时间紧迫、工料消耗量大特特点,提出了查找漏洞进、出水口时,应加强背河堤坡和可能发生漏洞的邻近堤段的巡查,建议抢险堵漏时既要注意实用技术、标准化抢堵方案的研究,又要开展深水、大型漏洞抢堵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前堵后导”是进行堤防漏洞抢堵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结合黄河洪水的特点,分析了堤防加固与险情抢护的区别,分析认为:堤防加固工程在背河不能用不透水材料进行加固,以免人为抬高堤身浸润线而造成新的险情,而抢堵堤防漏洞,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利用背河封堵后至发生新的渗透破坏前这段时间,从背河进行临时性封堵,但后续措施要跟上,并强调“临背并举,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6.
堤防漏洞是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的险情之一,软帘堵汛是抢堵堤防漏洞最常用的方法,软帘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各具优点,可都不完美,万向导杆式帆布软帘集各种软帘之长,结合堵漏抢险实际研制而成,能有效在服普通软帘受水的浮力作用易漂浮,铺设不展,控向死滞,操作不便,盖洞不准等缺点,经实际堵漏演习证明,该机具操作方便,推动方向灵活,着底严实稳当,堵漏速度快,闭气效果好,是盖堵堤防漏洞的有效新机灵。  相似文献   

7.
过去淮河洪水泛滥成灾,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治淮建设,淮河大堤防洪能力大大提高,使洪水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由于部分沿淮堤防是在历史民埝基础上逐步加修的,甚至有的堤身是在历史决口口门堵复后形成的,堤基基础复杂,堤身内土质不均匀,存在险点隐患。汛期一旦发生大堤长时间偎水,仍会造成险情,其中漏洞险情是各类险情中比较产重危险、也是较难抢护的险情之一,若抢护不及时,易造成堤防决口,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1991年和2003年的特大洪水中,沿淮堤防都曾经出现过漏洞,造成险情。多年来,沿淮水利工作者在与洪水的持续斗争中,对于抢堵堤防漏洞,获得了许多认识并总结出许多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漏洞是抗洪抢险中最危险、最严重的险情之一,有形成快、抢堵难、造成财产损失大等特点。因此,研究漏洞险情的抢堵方法是水利工作者的一大课题。1 产生原因 漏洞险情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1 堤身、堤基筑土质量较差,如堤身土质多沙,含杂质多,有树根、  相似文献   

9.
1995年以来,长江连续发生大洪水,湖北浠水县3外堤段曾出现了贯穿性溃口。在险情实测记录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堤防贯穿性溃口险情的发生、发展、抢护等过程及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贯穿性漏洞出现前,一般有管涌和散浸发生,漏洞发生之处一般都是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漏洞发生的同时伴有堤内模向裂缝的发生。从发生贯穿性漏洞到溃口的时间与堤身组成物、堤身断面大小、江水位高低有关。溃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溃口处土壤组成透水性强,先发生散浸或管涌等险情,加上侵沧时间长,迎水面和背水面堤身沉陷不均匀,导致裂缝出现和冲刷的加剧也都促成溃口发生。贯穿性漏洞出现后,首先应找准漏斗,外堵为主,配以内导,抢险的重点应放在迎水面。由于险情发展迅速,必须争分夺秒、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抢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部分堤防是由群众就地取土,在历史老堤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由于施工接头多,地质条件差,延伸距离长,薄弱环节多,洪水期间极易发生散浸、管涌、漏洞、漫溢、决口等各种险情。根据以往堤防抢险的工作经验,针对各种险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抢护措施,以期为河道堤防的抗洪抢险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供水管网泄漏检测定位方法及仪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城市供水管道泄漏形成多相湍射流引发应力波在管壁中传播机理,分析了泄漏引发的管道横振、纵振和园环振动,提出了一系列和波特征提取指标及其离散数据算法、研究了以泄漏信号应力波时和频域特征指标构造神经网络输入和矩阵,建立了能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分类的神经网络模型,以检测管道泄漏故障的发生。研究了抗干扰管网泄漏定位方法,分析了根据管网不同特征对定位公式进行修正以提高泄漏定位精度的方法,实验研究了这一  相似文献   

12.
The leak detec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reliabl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pipeline system. Recently,attention is shifted to the use of the time domain or frequency domain methods based on the transient analysis. These methodssometimes require accurate pressure signals obtained during the transient period or by creating ideal conditions in testing. This paperproposes a method that does not require transient simulations over the whole 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but uses the first transientpressure oscillation to detect leaks. The method considers the propagation of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 wave created from a fast valveclosure and the reflected damp wave from the leak. A leak in the pipe gives rise to reflected waves which in turn creatediscontinuities in the observed signal at the measurement section. The timing of the reflected damp wave and the magnituderepresent the loca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leak, respectively.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Characteristic (MOC)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kage and the reflected magnitude. The leak detection procedure based onthe method is also given. The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is tested on numerically simulated pressure signals and experimentalpressure signals with calibrated leak parameter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uccessful application and the promising features of themethod.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检测管道泄漏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和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发展迅速,本文针对传统单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泄漏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MS1DCNN)的管道系统泄漏检测模型。该方法利用多个不同卷积尺度的卷积通路并行提取管道泄漏的特征并进行泄漏信息的分类预测。基于经典的管道系统布置,利用瞬变流模型生成管道泄漏工况下的三个水压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三个数据集分别用于预测管道的泄漏位置、泄漏量和非恒定摩阻系数,对应样本数为39601、3980、4900,并将预测结果与其他深度学习方法和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S1DCNN模型对数据集样本下泄漏位置、泄漏量、非恒定摩阻系数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96%、98.48%、100%,三者平均预测精度比传统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和k近邻算法(KNN)提高0.31%、2%、1.27%、22.8%;MS1DCNN在信噪比为-4~12 dB的噪声环境下各数据集的平均F1分数分别为99.2%、97.02...  相似文献   

14.
管道泄漏检测的水力瞬变全频域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输水管道泄漏孔的存在及其位置直接影响着系统压力波形的畸变和衰减特性,通过分析有、无泄漏时任意位置处的压头频域特性可使泄漏检测成为可能.在考虑非恒定摩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力瞬变全频域数学模型的泄漏检测反问题分析方法.用拉氏频域变换处理边界条件和实测数据,并将遗传算法用于频域反问题模型的求解,在寻优速度上比传统的瞬变时域分析的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善.算例表明基于水力瞬变全频域数学模型分析的管道泄漏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磁波CT技术在水库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加兴 《人民长江》2002,33(1):21-22
电磁波CT技术在水库堤坝隐患探测中得到成功应用,其工作方法有同步测量和定点测量两种方式。黄壁庄水库副坝Ⅳ标段Ⅳ073+1槽在施工造孔过程中出现严重漏浆现象,造成该段坍塌。为3号塌坑作电磁波CT勘查工作,其目的和任务是:探测塌坑区域堤身的地质结构和塌坑范围内扰动异常分布,查明塌坑和漏浆原因。通过探测工作后效果明显,CT剖面图充分反映了坍塌范围并揭示了漏浆原因,为整固处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通过应用电磁波CT技术的效果证实该技术对于探测水库堤坝的隐患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隐患险情的快速定位、预警,在对堤防隐患探测方法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时移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观测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反演成像、异常评判方法上对时移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构建数字模型对洞穴和渗漏2种常见堤防隐患开展三维正演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时移高密度电法在堤防隐患探测技术上的有效性;结合堤防工程实例对时移高密度电法动态探测技术开展了方法技术示范验证;针对堤防线路长和隐患具隐蔽性、突变性、持续性及低可探性,从观测系统、反演成像技术角度评估了时移探测技术在隐患险情灾变动态探测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时移高密度电法在堤防隐患探测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力瞬变频域数学模型,提出了管道泄漏检测全频域方法。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将该法应用到泄漏参数的辨识中,结果表明泄漏流量检测误差小,定位精度高。对全频域法辨识的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激励压头峰值少的原因是阀门关闭时间相对较长引起的。分析了阀门边界处理方式对频域数学模型的影响,指出阀门激励产生的流量变化一般不能简单的视为脉冲函数,应考虑其变化曲线形状对水力瞬变的影响。研究了全频域模型的抗噪性,表明泄漏检测全频域法具有更高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堤防险情严重程度划分与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险情对堤防稳定安全威胁性大小将险情划分为早、中、晚期 .在对不同险情破坏机理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制定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划分险情严重程度参照表 ,进而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险期进行定量评判 ,从而为选用和制定抢护防案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19.
浅议堤防加固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截至1998年底的统计,我国江河湖海堤防总长度25.8万km。由于大部分堤防修筑年代久远,修筑质量不一,堤防存在渗漏、洞穴等隐患。采取防渗加固的主要方法有:钻探(锥探)灌浆加固,铺盖防渗,黏土截水槽,堤身临水侧筑前戗,央背水侧筑后戗,提防淤背,劈裂灌浆;利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防渗加固;利用水泥土、混凝土材料进行防渗加固等。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流场拟合法在堤坝渗漏管涌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灾发生较频繁,危害极大.由渗漏发展形成管涌,往往导致堤垸溃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流场拟合法作为一种特别适合汛期探查堤坝渗漏管涌等险情隐患的物理探测高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电流场比拟水流场,通过测量电流场的分布来确定堤坝管涌渗漏所产生的微弱水流场,进而确定渗漏入水口.用此方法在近几年的防汛抗洪中,在数十个堤段,查找出上百个渗漏管涌入水口,为护堤堵漏防止溃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