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系统调研国内外试样制备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技术予以解决,结果表明:采用现代化自动控制技术进行试样制备,使试样加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大幅提高了试样制备效率,改善了操作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弧离子镀在聚酰亚胺(PI)基底上制备了TnO2/TiN低红外发射率迷彩薄膜,通过控制溅射的时间,使制备出的薄膜在可见波段具有各种丰富的颜色效果,使其具有迷彩特性,通过制备工艺的优化使其在8μm.14μm波段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采用扫描电镜、红外辐射率测量仪、紫外一可见一近红外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弧离子镀成功的在PI基底上制备了具有多种颜色的发射率最低0.27的低红外发射率薄膜.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磁液体中磁性粒子的选择和制备、基液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通过对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磁热效应、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它一系列优点的综述论证了制备La1-xCaxMnO3磁液体的可行性,并预期了La1-xCaxMnO3磁液体的商业前景:不仅可以获得大的制冷量,还可以使结构设计简单化,使室温磁制冷商业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液相包覆技术制备涂层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表明该工艺使陶瓷材料获得了均匀混合 ,同时改善了复合材料基体相与增强相之间的界面状态 ,使复合材料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流和离心两种喷雾干燥方法制备超细球形空心磷酸二氢铵灭火粉,并添加甲基含氢硅油乳液、氟碳表面活性剂FK-510、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粉体进行原位改性。结果表明:气流喷雾制备出的颗粒较细但不均匀,而离心喷雾制备出的颗粒均匀却较粗;表面活性剂甲基含氢硅油、FK-510的添加使粉体疏水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能使提高颗粒的球形度以及表面光滑度;喷雾干燥过程选择温度较低以及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的大气条件有利于制备高品质灭火粉。另外灭火实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的超细球形空心磷酸二氢铵灭火粉灭火效果明显优于某些市售灭火粉。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产业》2013,(3):89-90
据报道,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日前宣布,已突破制备大尺寸、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技术难题,掌握了衬底材料表面晶粒定向受控生长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反应气体分压配比等关键专利技术,在铜箔表面制备出超过12英寸的石墨烯薄膜,更大尺寸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也已突破,近期将批量生产,使大尺寸、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工程化制备成为现实,标志着石墨烯制备进入了“膜时代”。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醇为基材的超滤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介绍了热处理、接枝、交联、共混、杂化等PVA超滤膜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采用界面聚合、电纺丝等新方法制备改性PVA薄层复合超滤膜的研究进展;由于改性PVA薄层复合超滤膜优异的性能使它成为今后PVA超滤膜制备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六方氮化硼(h-BN)材料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如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水热法等,并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同时展示了以h-BN二维材料制备的晶体管的特性,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电学和放大特性。综述了h-BN与石墨烯、硫化钼等其他二维材料构成的异质结的光电特性,因为h-BN带隙宽,与其他二维材料形成的异质结势垒高度增加,载流子复合速率降低,使光电流响应率增加,响应时间减小,从而使器件的频率特性得到显著提升。这些优异特性可用于制备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高效率的纳米光电子器件。最后,还对h-BN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其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流电弧法使金属钽和氮气直接反应制备出了TaN纳米粉.利用XRD、XPS、TEM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TaN纳米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粉为单一的立方相TaN,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度为5~10nm.实验中还发现氮气的气压对制备纯立方相TaN具有关键性作用,并讨论了立方相TaN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表面,经熔融、再结晶使其与金属表面结合,再采用低表面能高分子修饰,制备出超疏水微结构表面。通过此方法采用锡铅合金在以黄铜、45号钢、6063铝合金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微结构表面,并发现了金属基底材质与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当微米尺寸的颗粒直径越小,制备的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就越大。此外,相较于传统超疏水表面加工方法,沉积熔融法可实现微米级形貌的制备,且具有加工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影响原工件强度等优点,但其难以在弧形表面上应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了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历史,并按橡胶及树脂组分的极性对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进行了分类(非极性橡胶与非极性树脂、极性橡胶与非极性树脂、非极性橡胶与极性树脂、极性橡胶与极性树脂).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在制备与性能(包括新品种、配合体系、改性及研究手段)、流变性能、微观形态、动态力学性能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基于橡胶炸药的优良特性及其广泛用途,率先将高温硫化硅橡胶与室温硫化硅橡胶混合,作为橡胶炸药的黏结剂,通过组分的配比及制备工艺的研究,得到一种能够可靠起爆、稳定传爆的临界厚度为0.4 mm的薄片橡胶炸药配方,即太安高温硫化硅橡胶室温硫化硅橡胶=8596,其中额外加入了两种硫化剂,即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和四乙氧基硅烷,并对该橡胶炸药进行了机械感度和爆速的测定。结果表明:其撞击感度爆炸百分数为32%,摩擦感度爆炸百分数为36%,药片厚0.6 mm,密度1.50 g/cm3时其爆速达到了6850 m/s。  相似文献   

13.
各通用合成橡胶的综合性能欠佳,而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集成橡胶SIBR是一种高性能绿色橡胶,综合性能优异。首先介绍了SIBR的聚合机理及结构;随后,详细总结了乳液聚合集成橡胶ESIBR的制备技术,并简要讨论了ESIBR的应用技术;最后,展望了ESIBR制备和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预计ESIBR可能是未来中国高性能橡胶工业化生产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粉末橡胶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粉末橡胶技术及其开发研究的进展 ,重点介绍并分析了粉碎法、凝聚法及辐照交联法制备粉末橡胶的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并对国内发展粉末橡胶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国圣  伏江峰  廖珊珊  张维斌 《中国科技博览》2014,(13):305-306,367,388
在抗冲聚丙烯LC1813-01.L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抗冲聚合物中的乙烯和橡胶相含量,测定过程产品中乙烯和橡胶相含量对及时指导工艺进行参数调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研究了样品制备对红外法测定抗冲共聚物中乙烯及橡胶相含量的影响,确定样品制备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制备是加成型液体硅橡胶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简单介绍了液体硅橡胶体系的应用,从硅氢加成反应用催化剂和抑制剂的种类以及催化机理方面综述了硅氢加成反应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硅氢加成反应用催化剂和抑制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纳米碳酸钙在橡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了纳米碳酸钙在橡胶中的应用领域、纳米碳酸钙加入对橡胶性能的影响、与橡胶的复合工艺以及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技术,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BaTiO3、CYD128型环氧树脂、丁腈橡胶和4,4-二氨基二苯基砜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性能的BaTiO3/环氧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添加BaTiO3后,介电常数从4提高到25,介电损耗从0.4%提高到0.7%.丁腈橡胶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一步提高到41,介电损耗提高到1.7%,体积电阻率降低到1×1011Ω,击穿强度保持在8kV/mm.Lichtenecker模型计算表明,环氧树脂中BaTiO3的有效介电常数为343,丁腈橡胶为138.  相似文献   

19.
蒙脱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插层复合法制备的蒙脱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显示出了优异的综合性能。蒙脱土有望成为新一代橡胶补强材料。本文对蒙脱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总结及评述,并展望了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石墨烯微片的添量对石墨烯微片/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机械共混法和胶乳共混法进行比较。方法 探索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RDS)、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石墨烯微片和石墨烯微片/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微片作为填料添加到复合材料中,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了增强。相比纯橡胶而言,石墨烯微片(10 phr)/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了41.5%,热导率增加了153.3%。结论 石墨烯微片可以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并且胶乳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要优于机械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