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是在垂直管中气液两相气泡流的流动规律基础上,对弹状流和段塞流的初步探讨,得出了弹状流和段塞流条件下的空隙率和压降的相关表达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用气泡塔结晶技术从混合氯甲苯分离对氯甲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直立弹状流气泡塔结晶技术从混合氯甲苯中分离对氯甲苯的试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当鼓气速率100L/h,结晶时降温速率6~7℃/h、结晶温度-6~-7℃、结晶时间2h、发汗时升温速率5~6℃/h时,一步结晶得到的产品纯度为994%(质量分数),结晶率为922%(质量分数),产品的质量收率为493%。当用气泡塔分步结晶时比简单重结晶效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3.
气泡塔分步结晶法从乙烯副产焦油中提取精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泡塔分步结晶器的模拟装置,对从乙烯副产焦油中分离和提纯精萘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晶的适宜条件为鼓气速率90~120L/h,降温速率1℃/min,结晶时间40min;发汗过程的操作条件升温速率为0.4C/min,发汗时间35min。气泡塔分步结晶法比简单结晶法效率高、能耗低。  相似文献   

4.
在二维流化床内,进行了粗颗粒和细颗粒的流化实验,测定了气泡尺寸和气泡数。观察了细颗粒床内的流动状态。在(?)100与(?)280流化床内,进行了气体两相分配实验。细颗粒流化床浓相空隙率大于初始流化床的空隙率。并讨论了细颗粒流化床的规模放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裂解C10+精馏切割制得的高萘馏分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法摸索了最佳的结晶分离工艺条件,对回收萘的收率,纯度最佳值做了区间估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了收率预测方程,对推荐的工艺条件下经多次实验证明产品萘质量纯度大于98%,收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以催化裂化轻柴油芳烃为原料的脱烷基制萘催化剂(载体及催化剂)的中试放大研究。以A1Cl_3及混铵液为原料,制备的γ-Al_2O_3纯度高、结晶好、孔容大、孔分布集中,在制备放大过程中重复性好。转鼓变压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金属组份分布均匀,其用量减少三分之一。经100毫升评价装置,按予定条件的催速试验,原料油一次通过,萘收率高于27%。试验结果表明,活性高,稳定性好,各项数据均达到或超过小试推荐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多相流广泛存在于空气钻井、氮气钻井、高压喷射钻井、泡沫钻井、完井修井作业及管道输送等领域中。多相流的研究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钻井、固井等质量的优劣与成败。为此,对垂直下降管流的流型转变及其流型间的转变界线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垂直下降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可分为W/O型泡状流、弹状流及环状流和O/W型泡状流、弹状流及块状流的结论。通过动力学分析,分别建立了泡状流与弹状流的转变、弹状流与环状流的转变的理论模型,实际计算表明,理论转变曲线与实验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近年来由于农药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纯度高、含硫量低的四氢萘。为此,我所进行了萘加氢制取四氢萘的研究,并于1974年底完成了小型试验。随后,由大连油脂化学厂又于1976年完成了放大试验。萘加氢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生成四氢萘,然后进一步生成十氢萘。目前国外用萘加氢制取四氢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Ni2Mo3N/Hβ催化剂芳烃饱和加氢与开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程序升温氮化法制备了纯态双金属Ni2Mo3N,并用等体积浸渍和程序升温氮化法制备了Ni2Mo3N/Hβ催化剂。采用XRD和TPD方法分别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以质量比为5:4:1的十氢萘、对二甲苯和萘的混合原料作为探针体系,考察温度和空速对Ni2Mo3N/Hβ催化剂上芳烃饱和与开环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30℃、3.0MPa、体积空速1.0h^-1、氢/油体积比600的缓和条件下.萘的加氢饱和转化率为100%,总加氢开环选择性可达97%,总产物液体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英管反应器,在常压下研究了十氢萘和环己烷的气相氧化裂解(GOC)过程。结果表明,O2的存在降低了十氢萘GOC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具有高的转化率;O2同时能起消除积炭的作用,提高体系的抗积炭能力。与环己烷GOC反应不同,双环的十氢萘分子在开环裂解生成低碳烯烃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液体收率。低温下,十氢萘GOC反应所得的液体中富含烷基苯、烷基环己烷和支链烷烃,而高温下GOC反应得到的液体富含苯、甲苯和二甲苯(简称BTX)。在800℃,n(C)/n(O)=2.5时,十氢萘GOC反应可获得低碳烯烃收率38.91%和液体收率47.97%,液体中BTX的质量分数为59.88%。在环烷烃的GOC过程中,低温下O2主要进行氧化脱氢反应,高温下则更多的参与COx的生成;在相同反应条件下,0z的存在使多环烷烃比单环烷烃具有更高的开环裂解活性,更易发生生成CO的部分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烷基萘作为一种新型的合成基础油,具有优异的热氧化安定性、水解稳定性、添加剂溶解性和较低的挥发性。本文介绍了烷基萘的结构和合成方法,并考察了3种结构烷基萘基础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粘度、苯胺点,挥发性、热稳定性和氧化安定性。另外,从弹流状态下的油膜厚度和压粘系数来看,烷基萘还表现出了比酯类合成油更好的表面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由天津天大天海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乙烯裂解焦油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采用该技术改造建设的12万t/a乙烯裂解焦油综合利用装置,完成了3个月的试运行,生产的茚类石油树脂色号小于4号,精馏得到的石油萘含量大于95%。  相似文献   

13.
李清  夏珉  何慧灵  杨克成 《石油化工》2011,40(10):1078-1082
基于多相流Euler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水平管道内的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在水和气体初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考察气泡直径、气泡体积分数和流体流速对气泡滑移速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泡直径、气泡体积分数和流体流速对气泡滑移速度都有影响,其中流体流速的影响较大;在气泡直径小于等于0.10 mm,或气泡体积分数大于等于10%,或流体流速大于等于0.10 m/s时,对气泡滑移速度的影响可忽略;与水和气泡的速度相比,气泡滑移速度很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
微气泡技术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具有诸多优点,而文丘里结构能够增强湍流,促进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和微气泡的产生。借助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对文丘里气泡发生器中气泡行为进行模拟,了解了气泡在文丘里管中的运动行为,并根据模拟结果对气泡碎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泡的碎裂主要发生在扩散段,而速度梯度、涡流碰撞和压力的变化被认为是影响气泡变形和碎裂的关键因素,当气泡内、外部受力失衡时,气泡便会碎裂成微小气泡流向下游区域。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传质起到指导作用,对工业应用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气液两相流从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上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论证。特别是各种流型的转变准则,如分层流转变为塞状流和环状液雾流;塞状流转变为环状液雾流;分层光滑流转变为分层波浪流;塞状流转变为分散气泡流等,都用图形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加以说明并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这为从事该项理论研究的人员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另外,对传统的六种流型划分(分层光滑流、分层波浪流、塞状流、冲击流、环状液雾流和分散气泡流)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可供同行们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C_(10)芳烃分离制备高纯度2,6-二甲基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C10芳烃为原料,通过精馏分离得到2,6-二甲基萘馏分,经冷冻、分离制得纯度约80%的2,6-二甲基萘,经精制可得到高纯度(>99%)的2,6-二甲基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了解气-液两相在管线中的流动情况,在管径为40 mm,管长为10 m,倾角分别为10°、30°、45°和60°的有机管段中,采用目测法和流型识别仪器,根据气-液界面特征,对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流型图。同时分析了不同倾角下流型的变化特征,并拟合出了相应的流型转换条件。其结果表明:(1)倾斜管线中的主要流型为:泡流、弹状流、准弹状流以及环流;(2)不同流型对倾角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3)水平管流中的层流在倾斜管线中被弹状流和准弹状流取代。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空气枪震源激发时,将高压空气在瞬间注入水中,所形成气泡在水中发生膨胀与收缩,形成气泡效应,这种气泡效应会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实际海上勘探中是由多个不同容量气枪同步激发,其主脉冲因相干而增强,而气泡效应则因不同步而被抑制。但因地层的吸收作用,主脉冲迅速衰减,气泡效应逐渐凸显出来,尤其会严重影响深部地层成像。分析研究认为,深水地区直达波直接记录了采集施工的子波形态;利用从直达波提取的子波对数据进行确定性子波反褶积处理,可有效地压制气泡效应。经实际资料验证,气泡效应压制效果良好,且压制过程能“保真保幅”。  相似文献   

19.
以裂解 C+ 10 精馏切割制得的富萘馏分为原料 ,利用正交实验法摸索了最佳的结晶分离工艺条件 ,对回收萘的收率、纯度最佳值做了区间估计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 ,得出了收率预测方程。在推荐的工艺条件下经多次实验证明产品萘质量纯度大于 98% ,收率大于 89%。  相似文献   

20.
卢迎波 《岩性油气藏》2022,34(6):152-159
为探索泡沫油在超稠油油藏中的形成机理、渗流特征及驱油效果,采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侏罗系齐古组原油及油藏参数,进行注气形成泡沫油介质筛选及原油泡点压力测定实验,并开展注气微观可视化和填砂管驱油实验,深入解析注气形成泡沫油过程中的渗流特征,评价了注气泡沫油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侏罗系齐古组原油泡点压力为9.7 MPa,拟泡点压力随着注气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50℃的拟泡点压力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压力上升速度较缓,储层具有较好的注气特性。②研究区的泡沫油渗流可分为5个阶段:无气泡阶段、气泡析出阶段、气泡扩张阶段、气泡聚并阶段和气泡消亡阶段。③研究区蒸汽+CO2方式驱油开采过程较纯蒸汽填砂管驱的采收率可提升13.3%,开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释放,气泡数目逐渐增多,产油量逐步缓慢上升;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后,气泡数目趋于平稳,形成较稳定的泡沫油,产油量大幅提升,为主力产油期;当压力释放至拟泡点压力后,气泡数目迅速下降,泡沫油逐渐消亡,产油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