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池  高见  冯福平  黄芮  郑惠峰  王远航 《当代化工》2016,(12):2845-2847
针对注水后低渗裂缝性储层地层压力和注水井泄压时间难以确定,影响调整井安全钻井的问题。结合低渗裂缝储层渗流特点,运用变形双重介质渗流理论,建立泄压后储层动态地层压力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关井泄压和溢流泄压方式下泄压区地层压力分布随泄压时间变化规律。应用预测泄压过程中泄压区地层压力分布变化规律得出不同泄压方式注水井的钻关时间,制定注水井的钻关方案。研究表明,泄压区内裂缝连通低压处起提高泄压效率的作用;关井和溢流泄压过程,注水井井底压力不应作为衡量待钻点处地层压力的指标;应用对泄压区地层压力预测指导注水井进行钻关,满足安全调整井钻井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控压固井技术或者精细控压固井技术是指用较低密度的水泥浆体系,通过泵注过程中关闭封井器,用节流阀控制返出口排量大小,给环空施加适当的回压,使井底压力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值。通过这种技术,可以解决压力窗口窄或者地层压力偏高等压力敏感性地层的固井难题,防止井漏、溢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文33-侧94、文72-侧323井是中原油田为实施老井增产增效而部署的深部51/2″套管开窗侧钻井,由于存在完井深度超过3200米、地层压力高、温度高、泵压高、地层易出水、电测困难等施工难点,通过对开窗侧钻、安全钻井、钻井液等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得两口井顺利完成,对同类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复杂地层的开发,中低压地层钻井数量增加,对固井需要的低水泥泥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油层段的封固质量,首先要在注水泥浆时始终保持并筒内的液柱压力等于或略大于地层流体压力。采用适合本地工区的水泥浆结构,钻井封固应遵循科学性、可行的性。大大减少了水泥浆的失重和窜槽,实现了压稳和防窜的目的,使固井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从而影响开采效果:油井采出水回注区开发矛盾突出;地层堵塞井增多,产量下降;部分注水井吸水不均;局部注采对应关系不完善;局部存在微裂缝,见水呈多向性;分注井调配遇阻率逐年上升。为了提高开采效果,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对研究区进行历史拟合,分析区域剩余油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状况主要由区域内井网完善程度,储层非均质性,油层射开程度和注采对应层位,以及压裂缝或天然裂缝导致的注水波及程度影响。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完善注采井网以及匹配注采层位可显著提高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固井后电测固井质量时,电测仪器遇阻超高一直是困扰石油钻井的一个难题,针对目前海拉尔钻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仪器遇阻的原因,结合海拉尔地区钻井实际,进行了注水泥压塞液的研制与应用和HY 100注水泥压塞液的室内试验,介绍了压塞液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海西部高温高压井钻井作业中,通常会钻遇未预测到的高压层而需要进行压井作业,在压井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压漏上部薄弱地层导致"上漏下喷"。一旦发生"上漏下喷",受钻具组合中随钻测井工具的限制,堵漏材料的颗粒粒径受限,可实施的堵漏方案效果差,且无法进行注水泥作业。同时,常规起钻换光钻杆下钻实施堵漏或者起钻下套管固井封固高压层和漏层的处理方法又存在极大的井控风险。本文通过南海西部某高温高压井"上漏下喷"条件下起钻成功案例,分析了存在"下喷上漏"时可以实施起钻的安全条件,为类似复杂情况的成功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控压钻井技术在解决窄泥浆密度窗口地层、裂缝发育的压力敏感地层钻井出现的喷漏同层、喷漏同存的复杂事故有显著效果。为解决D29高温高压井极窄泥浆压力窗口的问题,本井在目的层井段使用了控压钻井技术,最终成功的完成了该井目的层井段的钻进、电测作业。  相似文献   

9.
中原油田濮城油区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井漏、地层出水、井塌等井下复杂,这些复杂情况是制约水平井钻井成功的重要因素。针对濮城油田的地质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钻井液技术对策,介绍了濮城油田水平井钻井液工艺技术以及在濮4-平1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火烧山油田属于老开发区块,近两年所钻的开发井地理位置靠构造边缘山前地带,地层倾角变化大,特别是三开二叠系平地泉组地层为典型的背斜构造,背斜西翼地层倾角10°左右,背斜东翼地层倾角20-30°左右,井斜难于控制,井身质量难以保障.该井区钻井三开井段采用常规的单钟摆钻具组合由于钻井参数的和井身质量新标准的限制,多采用降低钻压吊打来控制井斜,极大的影响了三开的机速和钻井工期.为提高机速和缩短钻井周期在后续的钻井施工中采用双稳定器预弯曲钻具组合来进行防斜打快,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火烧山油田属于老开发区块,近两年所钻的开发井地理位置靠构造边缘山前地带,地层倾角变化大,特别是三开二叠系平地泉组地层为典型的背斜构造,背斜西翼地层倾角10°左右,背斜东翼地层倾角20-30°左右,井斜难于控制,井身质量难以保障。该井区钻井三开井段采用常规的单钟摆钻具组合由于钻井参数的和井身质量新标准的限制,多采用降低钻压吊打来控制井斜,极大的影响了三开的机速和钻井工期。为提高机速和缩短钻井周期在后续的钻井施工中采用双稳定器预弯曲钻具组合来进行防斜打快,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达到油田稳产以及较高采出程度的要求,必须要有相应的合理注采参数。机采井合理流压界限是以地层压力不变、泵效最优化为目标来确定的,只考虑井筒内气体对泵效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注采动态调整及地层压力的变化对合理流压范围确定的影响。因此,开展了不同区块机采井合理井底流压界限研究,考虑注采比动态调整、合理保持地层压力等条件,在确保产出最优化的情况下,实现在不同开采时期动态调整不同区块合理井底流压界限的目的,为机采井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需要钻井的不断跟进,而钻井停注又会使地层注采关系失去平衡,使该区域电泵井持续出现共液不足,给管理带来麻烦。本文主要以"保产量、稳设备"为中心,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提升钻停区域中电泵井的管理水平,并取得一定成效,为今后进一步精细电泵井技术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气体钻井过程中地层出水、扭矩、摩阻过大或起下钻困难、影响钻井安全等复杂情况的发生而不得不转换成常规钻井液钻井的问题,分析气液转换过程中工作液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得出使用润湿反转前置液技术,将亲水表面转换成亲油表面,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同时要求该润湿反转前置液与后尾追钻井完井液有良好的配伍性。与之相应的钻井完井液对地层有较强的暂堵、胶结作用,可以有效的保护储层。同时保护储层的气液转换技术的施工有特别要求,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应重视气体钻井完成后的转换作业。  相似文献   

15.
火烧山属于老开发区块,地层易漏失,地层压力系数变化大,井斜难于控制,施工难度很大。加上井区内地面管线及电力线纵横交错,周围注水井、采油井分布密集,地层压力紊乱,给钻井施工增加了巨大风险。为为安全、快速的打好本井区的定向井,研究出了火烧山井区水平井配套技术,并在3口井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安顺1井上部地层易斜、研磨性强,钻井过程中井斜控制难度大。三开井段井斜呈上升趋势,为此,应用了胜利钻井院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捷联式自动垂直钻井系统SLBF-VDS,井斜角控制在0.5°以内,有效释放了钻压,达到了防斜打直的目的。分析了安顺1井所钻地层的地质特征及钻井技术难点,介绍了捷联式自动垂直钻井系统(SLBF-VDS)工作原理,阐述了SLBF-VDS在安顺1井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96储5井是储气库建设的一口注采井。通过文96储5的地层岩性、储层特点、地层稳定性、地层压力等多方面等进行论证,在室内针对文96储5井水包油钻井液进行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现场应用,确保该井定向、钻井、取芯、完井作业顺利施工。文96储5井的顺利完钻,标志中原钻井院具有在储气库井施工水包油钻井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固井注替过程中,由于水泥浆的密度往往大于钻井液的密度,这种密度差可能导致井内流量增大,管内井口处出现不连续段,井内流量的增大导致环空压力的增大,可能对地层产生破坏,对固井施工产生一系列的危害。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模拟注水泥动态过程的数学计算模型,编制了注替过程动态模拟软件,分析了"U"型管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固井浆柱结构、在地层承压及施工设备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提高注替排量、必要时环空加一定的回压等措施有助于减弱"U"型管效应。  相似文献   

19.
气体钻井封堵出水层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体钻井过程中的地层出水问题,通过对地层出水对气体钻井的影响,提出必须发展一种气体钻井封堵出水层技术,通过对气体钻井与常规堵漏和油井化学堵水的比较,提出气体钻井封堵出水地层技术的关键:先封隔、后堵水、再解封;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可以起很好封隔效果的液体“封隔器”,具有一定承压能力和带正电的堵水剂以及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应力方向的重要性。水力压裂缝的延伸方向以及注采井网合理布置等,都和地应力的方向有密切关系。现今地应力方向及其大小对于钻井工艺设计、储层压裂改造和开发设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SI测井资料可以获取地层的纵、横波资料,进行岩石机械特性参数计算,依据岩石力学原理,可计算地应力及预测地层破裂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