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属典型半承压类型,其中创业农场又是曲型井灌区,截至2000年水稻种植已上全部耕地的97%,创地下水开采强度三江平原之最。通过分析1997-2001年的地下水动态资料,1997-2001年地下水下降2.87m,平均每年下降0.57m,但没有产生忆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埋深仍在10m之内,若能利用本地区地下水激发补给的良好客观条件,在地下水再适当下降深度(15m以内),达到采补平衡,本场地下水还不一定超采。  相似文献   

2.
在对黑龙江省2006~2007年9月1日降水量、径流量及蓄水量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006~2007年9月1日黑龙江省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松嫩平原年地下水水位比去年同期平均下降1.12m;三江平原年地下水水位比去年同期平均下降0.33m。全省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希望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谨慎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全省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获得两条关系曲线。一是创业农场历年地下水下降变化曲线;二是井灌发展面积与垦区粮食总产相关曲线。这两条曲线可以基本揭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和意义。下面,我们对这两条曲线进行科学的诠释。三江平原垦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20多年间出现两个打井种稻迅猛发展(年增百万亩速度)阶段(1995年~1999年;2005年至今),并涌现出一些井灌典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变化及主要原因,本文以三江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1—2019年地下水流场变化情况,基于地下水位变化空间差异,采用交叉小波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降水及地下水开采对不同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2001—2019年间地下水大体流向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地下水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下降区域面积为1.86万km~2,占整个研究区的83.97%,地下水位的整体下降与水田面积迅速扩张有关。水位上升区地下水位与降水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85,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中东部水位明显下降区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09。研究区中部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受降水影响,灌区内地下水位小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略大于受降水影响。本研究对于深入探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和指导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虽然对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进行了大量的开采,现状年地下水开采量已经超过了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但是由于三江平原特殊的开采方式造成三江平面地区的地下水没有明显的下降,仅是随着降雨的丰平枯年份动态变化。未来发展规划大量的地表水引入三江平原代替地下水发展水田灌溉时,需要控制好地下水的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项目区内设置长观井对地下水进行定期的观测,对研究区2001年~2003年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2001年~2003年区域内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升高,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区内地下水埋深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和田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是人类活动和气候...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位埋深是干旱区地下水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研究其时空变化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以2017年8月水化学组分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化学历史分析数据(2001年9月和2009年8月)及地下水位埋深自动监测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IDW)插值方法和水化学Piper图解法,分析了生态输水以来(2001-2017年)额济纳绿洲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下水位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沿着地下水流向呈增加趋势。2001年、2009年及2017年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不明显,分别呈SO_4·Cl-Mg·Na,SO_4·Cl-Na·Mg,SO_4·Cl-Na·Mg;地下水中TDS变化较为明显,即在2001年最高,2017年次之,2009年最低。TDS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呈非线性统计关系,具体表现为:水位埋深在1.5~3m及6m以下范围内,TDS变化不大,稳定维持在2 000mg/L左右;但在3~6m范围内,TDS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大呈一定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地下水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其动态备受关注。选取三江平原典型区1980、1990、2000、2010及2018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耕地面积变化对流域水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来水田与城镇用地的面积和周长存在显著的分形特征,稳定性指数由强—弱—强,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在近40年内发生明显迁移且迁移方向主要为西南—东北—西南,其直接影响流域水均衡状态。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使得部分地区地下水补给恢复较慢,造成地下水位埋深不同程度地增大。城市化发展对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影响相对较小,耕地面积变化对灌溉回归补给量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更准确的三江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数值模型提供科学依据,为三江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索变化环境下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条件,简述三江平原水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有关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结果,分析计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供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对三江平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显著削弱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经三江平原江段的洪泛过程,减少了三江平原获得过境水资源的天然补给机会与补给量;②大量排水沟的修建,提高区域排水水文梯度,加速了地表径流的集散过程;③旱田改成水稻田,提高了有效降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区域地表径流深,增大了区域蒸散量;④井灌水稻田大面积发展驱动了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采补平衡打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贮存量减少;⑤流域源头森林植被破坏,冬季降雪量转变成地表径流量的比例在减少,森林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活动作用在三江平原水循环过程的结果是导致水输入项减少,而水的输出项在增大。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区域降水总量呈减少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②区域温度上升,蒸发潜力增大;③三江平原地温上升最为显著,冻土层变薄,冻土融通时间提前并缩短55~62 d左右,且冻土层融通后土壤水分的含水量较50年前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耕地土壤含水量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均不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以及降水入渗补充地下水;基于水循环过程分析,三江平原正在朝旱化趋势发展。加强农业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加快湿地水资源的恢复,提高区域蓄水能力和农业节水水平是确保未来三江平原水安全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结合盐城市市级供水计量工程阐述了水量平衡原理在区域供水计量中的应用,根据陶舍小区试验建立相应的水量平衡计算模型,提出了模型中各要素的计算方法,并利用2002-2003及2003-2004年度的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2个年度的水量平衡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该试验区域水量处于平衡状态,该水量平衡模型能够用于区域供水计量分析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确定的横泉水库工业供水管线沿线地形和现状条件,结合用水户的要求,认真分析了供水管线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隐患,对三个供水方案进行了详细比选,并确定了最终供水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楼县经济发展供水任务增加,坪底供水工程原设计供水规模难以满足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因此,需对该供水工程规模进行调整。经计算,该工程年供水量650万m~3,供水保证率95%,供水流量0.3m~3/s;工程总库容744万m~3,调蓄池容积120万m~3。  相似文献   

14.
逄亮  胡洋  寿开  白杨 《水力发电》2020,(1):14-16,60
围绕“高风险”的市场条件和“甲方掌控”的必要性展开,分析了在几内亚特殊市场条件下,甲方控制对保障项目物资供应和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苏阿皮蒂水电站于2016年开工建设,是几内亚迄今为止开发的最大水力发电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如何保证主材物资供应是难点之一。经实践证明,甲方在物资供应中的深度参与能够对项目顺利开展发挥积极作用,保证了主材物资供应和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也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桂江下福水利枢纽工程厂用电设计的一些特点,并结合电站的装机规模、运行方式及枢纽布置等具体情况,系统论述了厂用电源的引接、电压等级的选择、厂用电系统接线、运行方式及设备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供用水现状调查分析,探讨了辽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辽阳市各种水源供用水指标及综合用水效率等调查结果,采用多种预测方法,预测辽阳市规划水平年、远景展望年供需水量,为制订辽阳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外关于城镇供水系统漏失率管理的概念及我国行业规范中的计算方法。比较了与水利相关规划中的综合漏失率的异同,提出基于我国现有城镇供水漏失率来合理估算水利规划中各行业综合漏失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市某区域的供水管网为例,利用EPANET软件对其进行水力计算,指明现有管网的缺陷.为了保障其安全性,根据实际调研设计管网改造方案,选取关键节点作为改造前后对比分析的依据.根据最终水力计算结果,验证改造方案的合理性,为实际的改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供水工程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孔文  胡孟 《中国水利》2006,(19):38-40
供水工程类型与水源、地形、居民点分布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一般分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集中供水工程。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具有供水保证率高、水质与水量可靠、便于管理、工程可持续运行期长、人均投资低和运行效益好等诸多优点。我国农村供水事业在初步解决了饮水困难的基础上,应重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供水事业的发展思路应从传统、原始、半原始的供水方式向现代化供水方式转变,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海市2010-05-2013-12日供水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日供水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建立日供水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一年之中,日供水量大体呈现"单峰单谷"的波动特征,夏季(7、8月份)日均供水最多,冬季(2月份)最少;日供水量具有显著的节假日效应;除降水外,日供水量与其它气象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夏半年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冬半年;日供水量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与前一日最高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同时,当温度大于20℃时,日供水量对于温度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供水预报模型精度较高,可为城市用水规划、合理调度的气象服务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