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底水油藏开发的过程中,油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等难题。底水油藏由于存在底水,底水的锥进是底水油藏开发不可避免的问题。油井产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而导致油井关井。为了提高油井的产量,希望尽可能延缓油井的见水时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和临界产量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合理的隔板半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计算出底水油藏设置隔板半径时存在最优值。通过实例证明,当油井的隔板半径设置为合理半径,油井以临界产量生产时,油井的见水时间最晚,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在无隔板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许多油井面临着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等生产技术难题。借鉴前人研究思路,基于开发底水油藏的隔板理论和双层完井排液压锥技术,对无(天然)隔板底水油藏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人为注入堵剂(人工隔板)与排水压锥技术相结合的有效开发无隔板底水油藏的新方法,对于科学、高效、合理开发底水油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本提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理论预报公式,它在底水油藏的生产管理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李传亮提出开发底水油藏的新思维——“隔板理论”,对底水油藏油井的“李氏隔板”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堵剂注入的合理位置。对进一步做好底水油藏油井的稳产措施制定和科学开发底水油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半渗透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更好地开发底水油藏,对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预报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简化数学分析,在推导过程中假设;(1)稳定流动:(2)忽略毛管力,油、水间有明显的界面;(3)油、水的密度和粘度为常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存在半渗透隔板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该公式把存在半渗透隔板和无隔板2种情形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问题统一了起来,这对进一步做好底水油藏油井的生产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着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含油污水处理费用和开发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文中根据隔板理论和油井井底循环排液(DWL)技术开发底水油藏的不同机理,结合二者优点,提出了一种开发底水油藏的新方法,建立了底水油藏临界产量计算新模型.实例应用表明:新模型计算的临界产量分别是单一隔板理论和DWL理论临界产量的2.08倍和1.93倍.新方法不仅延长了油井无水采油期,提高了油井临界产油量,而且没有底水产出,避免了地层压降和能量损失.该方法对于科学、高效、合理开发底水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的射孔井段确定问题并提出了最佳射开程度的确定方法。 在底水油藏存在的诸多隔板中.凡是临界产量高、油井产量也高的隔板应予以保护和利用:临界产量高油井产量低或临界产量低油井产量高的隔板可以射开。按照隔板分布进行射孔的油井不仅产量高而且见水时间大大延迟。带有隔板的底水油藏不仅具有天然能量相对充足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无隔板底水油藏无水采油期短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射孔井段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的射孔井段确定问题并提出了最佳射开程度的确定方法。 在底水油藏存在的诸多隔板中.凡是临界产量高、油井产量也高的隔板应予以保护和利用:临界产量高油井产量低或临界产量低油井产量高的隔板可以射开。按照隔板分布进行射孔的油井不仅产量高而且见水时间大大延迟。带有隔板的底水油藏不仅具有天然能量相对充足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无隔板底水油藏无水采油期短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抑制红南油田边底水的锥进速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红南典型物理模型为实验平台,开展了边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边底水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方式时,通过适当增加注入压力可以提高采收率;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水和表面活性剂提高注入压力后,采收率增幅较大;油井实施底水封堵后可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薄层底水油藏的注入水沿水平高渗透孔道易窜至油井和沿垂直高渗透部位进入底水层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薄层底水油藏注入水存水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沿高渗透层建立层内隔板和沿油层与底水层界面建立底水隔板.为了建立层内隔板和底水隔板,研究了清洗液、密度调整液、隔板液和过顶替液4种工作液.并设计了清洗隔板液通道、局部提高底水密度、注入隔板液、过顶替和关井侯凝等施工工艺.通过合理选择工作液和建立施工工艺,可使层内隔板和底水隔板在一次施工中同时完成.隔板的建立由可视化物理模拟形象证实.  相似文献   

11.
叶植荣 《石油学报》1980,1(Z1):119-126
大庆油田由十一个大小油田组成,不仅地处高寒地区,而且原油物性差异较大,这给原油的收集和输送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二十年来,结合大庆地区的气候特点、原油物性和不同的注水方式,研究和选用了五种油气集输流程,较好地解决了原油集输贮运及初步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惠晓霞 《石油学报》1985,6(3):51-58
评述了作为钻井液、增产液、采油注水及提高采收率用的化学剂。虽然仍有很多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可以预见除了用作乳化剂、破乳剂、润滑剂、发泡剂之外,还有很多特殊用途的活性剂都要增长。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庆油田过渡带原油外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喇萨杏油田过渡带的开采方式、油层压力变化情况、过渡带外扩试验区油水分布规律的分析,详细研究了过渡带原油外流问题。并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过渡带注水井合理的注水上限,为过渡带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伏洪 《石油学报》1984,5(2):29-37
根据东北地区航磁资料的新近编图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在松辽盆地中有四条相互平行的北西向基底断裂发育,它们呈北50°西方向延伸,近等间距排列斜切盆地.这几条北西向断裂最早可能是古生代大洋收缩封闭过程中形成的转换断层,中生代表现为张性,新生代又转为压性.从盆地中部两条北西向断裂正好通过大庆油田和扶余油田来看,北西向断裂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有重要作用.根据构造条件的类比,绥化凹陷东北侧北西向断裂附近,是大庆油田外围找油中最值得注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张强凹陷为例阐述了地应力场研究的方法,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应力研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所取得的进展,全面表述了近年来探索出的一套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地应力研究的基本思路,特别是对裂缝发育区井网布设方案优化提出了新的建议,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以大芦湖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芦湖油田属于低渗透油藏,目前处于开发中后期。为了进一步挖潜,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大芦湖油田各砂层组的采出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不同砂层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井网、抽稀井网、不稳定注水等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模拟结果表明,砂层组的采出程度最高,井网相对比较完善,砂层组的主要调整重点应该放在42小层。  相似文献   

17.
对大港油田钻井过程中井塌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同台 《石油学报》1985,6(1):91-98
本文分析了大港地区泥岩矿物组份变化规律,对该地区井塌原因及防止井塌措施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腐钾、氯化钾泥浆防塌作用机理及现场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惠晓霞 《石油学报》1983,4(4):49-62
水溶性聚合物在油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植物胶、纤维素衍生物、合成聚合物及生物聚合物的性质,并描述了他们的化学结构。很重要的是获得优质而廉价的聚合物,并要正确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测井解释系统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测井解释程序是以油、气、水在微观孔隙中的分布与渗流理论为依据,在测井信息还原的基础上,研究发展而成的解释系统.它的提出与应用,不仅改善了以分析地层的静态特征为内容的油气评价概念,而且通过揭示产层的动态特性,相应发展了比较完整的油气层解释理论、分析逻辑和定量评价方法.经过16个油田(地区)325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在油田勘探和开发的全过程中,这一解释系统能够提高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主要功能为:定量评价油气层,预测地层的产水率与产能;定量描述裸眼井的水淹状况,确定产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而且能够定量计算二十多种地质参数,有利于开展油藏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础油与合作双方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是合作双方利益矛盾的主要焦点。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油的概念、本质和界定条件。提出了基础油预测方法的筛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已开发边际效益油田基础油的测算方法,即Arps递减法和和六种水驱特征曲线法。最后采用实际案例,对所探讨的测算理论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示例说明。研究结果对已开发边际效益油田的合作开发或风险作业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