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复配缓蚀剂(PMM)对银缓蚀效果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东曙  蔡兰坤  祝鸿范  周浩 《腐蚀与防护》2002,23(6):258-259,262
采用极化曲线测量和交流阻抗法比较研究了1-苯基-5-巯基四氮唑(PMTA),2-巯基苯并恶唑(MBO)和2-硫基苯并咪唑(MBI)以及复配缓蚀剂(PMM)在Na2S 和HSCH2COOH溶液中对银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PMM对银具有很好的缓蚀效果,表现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各种防银变色剂的防变色效果。结果表明,巯基苯基四氮唑(PMTA)在紫外光和H_2S中具有优良的防变色效果。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表明,PMTA在190~240nm处有一很宽的紫外吸收带,它可以完全复盖AgNO_3在190-220nm处的吸收带。PMTA的优良紫外吸收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紫外光对银变色的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十八硫醇(ODT)的乙醇溶液在青铜和Ag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通过测量青铜-银的电偶电流和室内加速变色实验,研究了自组装前后的电偶腐蚀性能。采用XPS,Tafel极化曲线法和微分电容法初步研究了ODT SAMs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DT分子通过S与基体形成硫醇盐,吸附在青铜和Ag表面形成自组装膜,该自组装膜在3.5%NaCl溶液和含S大气中,能够有效抑制青铜和Ag之间的电偶腐蚀,属于混和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扫描电镜,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2-巯基苯并咪唑及其分别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硫脲复配对N80钢在0.5mol/LHCl中的缓蚀性能。针对酸性介质,添加缓蚀剂是最佳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的加入使得腐蚀电位正移,抑制测量电极阳极的腐蚀过程。而其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硫脲复配后的缓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2-巯基苯并咪唑的性能。实验可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硫脲都与2-巯基苯并咪唑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这一相关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5.
XPS和AES研究铜表面PMTA防变色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对比了各种防铜变色剂的防变色效果,结果表明,1-苯基-5-巯基四氮唑(PMTA)的防变色效果优于化学钝化、电解钝化、苯骈三氮唑(BTA)、羟基苯骈三氮唑(HBT)、2-巯基苯骈噻唑(MBT)。用PMTA处理铜的最佳条件为:PMTA1~1.2g/L,pH=5,20~40℃,4min。XPS和AES分析表明,PMTA在Cu_2O上形成配合物膜,膜中铜为+1价。PMTA分子中的N、S均参与配位。从膜的AES元素深度分布曲线的恒组成区求得的配合物膜组成(A.C.%)为:Cu 40.9,C 32.3,N 16.2,O 7.9,S 2.9。  相似文献   

6.
苯骈三氮唑在金属抗蚀防护上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斯雄 《腐蚀与防护》2004,25(7):318-319
苯骈三氮唑属于沉淀膜型缓蚀剂,是铜、银等有色金属良好的防锈、防腐保护剂,特别是对铜和铜合金,有独特而优异的缓蚀保护作用,对抑制铜或铜合金表面变色腐蚀最为有效。因此在铜或铜合金零件表面抗蚀处理、黄铜仿金镀层的钝化防护处理、铜及铜合金件的涂装保护和气相封存等方面广为应用。苯骈三氮唑对银或银镀层的抗变色也有较明显的效果,在银镀层抗变色方面也得到较多应用。  相似文献   

7.
银工艺饰品很容易变色。针对电镀贵金属、化学钝化、电化学钝化、保护性配合物膜、固体润滑层、高分子涂料等常用的几类防银变色表面处理方式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分子自组装成膜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防银变色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分子自组装膜在防银工艺饰品变色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2-巯基苯并恶唑(MBO)在铜表面缓蚀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AES、XPS、FTIR 和原位(in situ)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等方法表征研究了在含氯化钠的2巯基苯并恶唑(MBO) 溶液中铜样品表面所形成的缓蚀膜。研究结果表明,MBO 是成膜型缓蚀剂,它在铜发生腐蚀的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在铜表面形成不溶且致密的膜,从而起到缓蚀作用。其中的S和N 原子在缓蚀膜构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巯基苯并恶唑(MBO)在铜表面缓蚀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ES,XPS,FTIR和原位(in situ)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方法表征研究了在含氯化钠在2-巯基苯并恶唑(MBO)溶液中铜样品表面所形成的缓蚀膜。研究结果表明,MBO是成膜型缓蚀剂,它在铜发生腐蚀的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在铜表面形成不溶且致密的膜,从而起到缓蚀作用。其中的S和N原子在缓蚀膜构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八硫醇(ODT)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金属处理剂。在乙醇体系中用十八硫醇在银表面制备自组装膜(SAMs)。采用加速变色、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乙醇溶液中十八硫醇自装膜对银表面的防变色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mol/dm3,温度为50℃时,自组装最佳时间为1h,十八硫醇在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自组装膜,该膜具有良好的防变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电化学方法(EPR 法)研究了不同材料和各种敏化条件对奥氏体不锈钢敏化程度的影响,并采用摸拟贫铬区的 Fe-11%Ni-Cr(6~18%)钢,研究了 EPR 法的特性.发现对不含 Mo 的钢而言,贫铬区的铬含量在16%以下时,就发生再活化溶解,因此,EPR 法比 Strauss 法更灵敏。试验后试样表面的金相观察发现:在晶界或夹杂物周围,首先发生方向性侵蚀点,然后,连结成腐蚀沟.  相似文献   

12.
钢铁渗铝及渗铝钢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丁庆如 《腐蚀与防护》1999,20(11):508-510
铝原子向钢中的渗透,完全遵守Fick扩散定律;同时探讨了渗铝层耐氧化、耐腐蚀、耐磨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阳石化分公司烯烃厂F108裂解炉对流段炉管爆裂破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爆裂原因是由于炉管在高温下长期运行,管壁氧化腐蚀减薄并影响传热,同时管壁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使得炉管强度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4.
钛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电极法和 pH 试纸法直接测定了 Ti-5 Al-2.5Sn 和 Ti-5 Al-4V 在近中性3.5%wt.NaCl 水溶液中应力腐蚀裂纹顶端溶液的 pH 值,结果在1.7到2.0范围内。模拟实验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金相跟踪观察证明上述钛合金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过程是首先在裂纹前端的塑性区中形成若干小裂纹,然后主裂纹与小裂纹相对扩展并最后连通。用扫描电镜检查了应力腐蚀开裂(SCC)断口形貌。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提出并讨论了钛合金 SCC 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Ni-Cu-P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栩青  罗守福  王永瑞 《腐蚀与防护》2000,21(3):126-128,139
通过实验数据及图表论述了化学镀 Ni- Cu- P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镀液的 p H值、施镀时间对镀层中 Ni、Cu、P质量百分含量、镀层的沉积速度的影响 ,总结随工艺参数变化镀层成分变化的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方展孝 《钢管》1990,(4):33-38
成都无缝钢管厂周期式轧管机是五十年代由国外引进的,投产二十多年来,随着轧管机产量、钢种、规格的不断扩大,轧管机压下螺丝及其传动装置已成为薄弱环节。本文应用概率统计理论对压下螺丝的强度及稳定性进行可靠性计算,为使用和改造提供一种计算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同类设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激光焊接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彦宾  曹丽杰 《焊接》2001,(3):9-12
概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难点,分析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质量问题。针对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论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灰色系统的建模方法来评价缓蚀剂效果,用灰色 预测GM(1,1)模型可以预测出缓蚀剂缓蚀效果的变化.该方法与线性回归法相比精确度高、使用方便,对缓蚀剂的评价与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性能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运用有限元反分析理论和系统辨识技术建立起来的,当给出复合材料结构或者试件的位移测量值后,用所提出的迭代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相关的性能参数。给出了加权最小二乘法的迭代计算公式和误差估计公式。详细讨论了迭代计算中的收敛性问题,并针对二种类型的复合材料板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解决复合材料以及结构的性能参数识别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碳钢土壤腐蚀随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及土壤环境因素原位连续测试方法 ,研究了在成都中心站土壤中 ,碳钢的腐蚀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在土壤环境因素变化差异较大的春夏季节交替时 ,碳钢腐蚀率最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