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日本当代建筑界的领军人物,隈研吾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通过材料表达情感.建筑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而是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文章结合他的塑料住宅,从环境场地、功能空间、建筑技术、建筑造型等几个方面,解析隈研吾住宅作品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多元化的日本建筑界,活跃着一批新生代建筑师,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设计来表达对如何应用现代技术文明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选样一个课题的关注。本文作者所介绍的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者在文中简要介绍了隈研吾“消解”建筑观产生、发展的演变历程,并通过列举主要设计作品,对其设计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与评价。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多元化的日本建筑界,新生代建筑师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设计来表达对如何应用现代技术文明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一个课题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现代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及其建筑设计作品,探索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达,为中国建筑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熊倬锐 《中外建筑》2014,(11):64-65
隈研吾作为日本战后第四代建筑师,他的设计在当代建筑中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本文试图从隈研吾的时代背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材料语言的理解着手去展开对隈研吾"消解建筑"的研究,通过对隈研吾的几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的解读中去探寻隈研吾的"消解建筑"思想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读分析当代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探讨了隈研吾作品的本土性特点,并结合具体设计案例,从环境的本土性、文化的本土性以及空间的本土性等方面,论述了隈研吾的建筑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赖特的建筑深受亚洲哲学与日本文化的熏陶,身为日本建筑师的隈研吾对赖特的建筑思想自然十分熟悉和赞同。赖特宣扬有机建筑观念对隈研吾有着很深的触动;他的织理性建构方法也在隈研吾的作品中有清晰的体现。本文针对隈研吾建筑作品中继承赖特的建筑思想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赖特对隈研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恒 《建筑学报》2001,(12):60-62
住宅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住宅作品数量的变化有着相似的规律。对作品的简单统计,可以追寻出他们设计思想演变的历程和背景,了解他们的设计思想差异,透视现代主义思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王树宇 《山西建筑》2014,(24):36-37
通过对隈研吾所著《十宅论》的分析解读与对隈研吾建筑手法的理解,探讨了隈研吾设计思想中对场所决定事物的象征作用的论述和这个理论的现实意义,得出事物的象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处场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王发堂 《建筑师》2013,(6):55-63
隈研吾建筑思想是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奇异混合体。一方面展示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和钟情质朴的宽容和矛盾精神。另一方面展示西方文化中哲学概念与逻辑分析。从而形成尊重自然而压抑建筑的建筑哲学观。有意制造建筑概念与建筑形式的内在张力。隈研吾在文字作品的形而上(理性)与建筑作品的形而下(感性)之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展示了驾驭东西方文化的卓越才能和驾驭乡土建筑创作的非凡智慧。  相似文献   

10.
隈研吾,作为一位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对日常的生活自觉反省并对日本传统文化深刻思考,运用多种方式将其体验固化在建筑中。本文通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和思想做一个总结,以期对同为东方国度的中国的建筑理论研究和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建筑师在当今建筑界十分活跃,其建筑设计作品中多呈现出一种轻盈、缥缈的"弱建筑"空间意向,多采用刻意弱化建筑表现形式、注重空间本质的操作手法。通过对长城脚下竹屋的案例解析,结合隈研吾的建筑设计思想脉络,探究"弱建筑"理念在当代茶室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茶室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2.
顾文豪 《中州建设》2013,(20):80-80
读隈研吾《反造型》的第一感觉是,他自始至终对建筑与设计时刻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反思与焦虑。隈研吾好像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设计有多高明,相反他对建筑界和设计界充满担忧,极力想通过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去说明、缓解、改变这些担忧,以提供给人们别一种视界。  相似文献   

13.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社长千鸟义典先生与曾经在长崎县美术馆、东京都帝京大学小学等项目上与日本设计有过紧密合作的当代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先生就日本设计近期作品及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展开高端对话。  相似文献   

14.
文章跨学科地参照语言学系统分析隈研吾建筑形式生成方法,引入"转译"的理论和方法,梳理隈研吾所处语境,从解码与编码两个阶段,原型提取、形态模拟、逻辑同构、意境重构4个方面阐释隈研吾建筑形式转译方法,结合一系列案例解析,指出转译是丰富建筑形式语言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5.
熊倬锐 《山西建筑》2014,40(30):44-45
从隈研吾的时代背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材料语言的理解等方面入手,对隈研吾"消解建筑"观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隈研吾的几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的解读,探讨了隈研吾的"消解建筑"思想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的虹口SOHO位于上海市四川北路商圈,项目集办公、商业于一体,占地面积1.6万m~2,总建筑面积9.5万m~2,地上29层,地下3层周边商业氛围成熟,配套完善,其独特创新的设计理念使虹口SOHO成为该区域的新地标式建筑。虹口SOHO是隈研吾在上海的第一个大型的建筑作品,同时也是他独立设计的建筑中最高的一座。隈研吾非常擅长用简单重复的线条对建筑进行重塑,他这次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琴弦"。整个建筑的外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隈研吾开始关注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对立状况,他批判对那种以“肌理贴面”为手段的“表层”处理,并转向以材料为媒介,通过突出其本身的特质,例如厚度、透光能力、断面的质地、疏密程度等等,来建立建筑空间与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的设计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隈研吾十分自然地从日本传统建筑中汲取了营养——内外空间的流动性,对地方工艺的提炼和再诠释,在视觉上营造出的轻盈感——使他的许多作品都散发出一种东方式的“和风”和“禅意”味道. 隈研吾认为,自己对于建筑的研究着眼于“如何使用天然的材料创造出空气感和开放的充满阳光的空间.这些建筑材料一定要灵活并且开放;结构要和谐,对人友好.所有的材料都要轻且温柔;结构的规划和通风系统可以让光线通过过滤进入室内.……只有运用前面提到的方式才能让建筑与自然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以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为样本,观察东亚传统木造技艺现代转译的路径。文章从梼原木桥博物馆展开研究,溯源木桥博物馆设计的概念原型:日本刎桥与斗栱,追踪这些传统木构的实际建造技艺,并解析隈研吾木桥博物馆与传统木构间的异同。通过对设计与建造的详细分析与研究,文章指出隈研吾木桥博物馆是对传统木构建造技艺的现代重构。这与许多中国建筑师对传统木构现代转译的探索产生可比性。通过比较王澍、王灏等建筑师与隈研吾的设计思想与实践案例,探索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译,为国内建筑学提供学科话语的一种多元化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实践体现了其对于环境与建筑相互融合的新思考.他运用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采用创造建筑"间隙"、将建筑素材粒子化等设计手法,达到了将建筑消隐于环境的设计目的,形成了灵透、质朴的建筑风格.探讨了隈研吾的设计理念与工作方法,并以他近期的作品为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对建筑消隐有着独特的理解,对具有消隐特质的开放型空间的创造以及对材料的粒子化建构等有着独特的阐释。该文旨在通过结合隈研吾的相关作品,从建筑消隐的缘由、媒介以及手法等三个角度来分析解读其著名的建筑观——“材料让建筑消隐”。提出隈研吾建筑作品的主题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建筑的视觉表现,建筑通过消隐弱化自身以彰显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