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研究了聚乙烯醇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聚乙烯醇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OH-聚乙烯醇)、ν_(asCH2-聚乙烯醇)、ν_(sCH2-聚乙烯醇)、δ_(CH2-聚乙烯醇)和ν_(C-O-聚乙烯醇)。采用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乙烯醇分子热稳定性的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 K~523 K),聚乙烯醇分子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和TD-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聚乙烯醇)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网球拍吸汗带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3种网球拍吸汗带分子的中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asCH3、νasCH2、νsCH3、νsCH2、νC=O和νC=C.研究发现3种品牌网球拍吸汗带主要化学结构相同,均为聚氨酯.本项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在体育纺织品领域的研究范围,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逐步多重线性回归—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汽油中乙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技术解析近红外光谱数据来测定汽油中乙醇含量在乙醇浓度为6%-20%范围内,间隔0.4%其选取36个浓度值进行农步回归计算。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丙纶分子结构研究.研究发现:丙纶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asCH2-丙纶、νsCH3-丙纶、δasCH3-丙纶、δsCH3-丙纶和ρCH2-丙纶.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丙纶分子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第1频率区间,丙纶分子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2924 cm...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 TiO_2及钛黑(TiO_(2-x))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随还原程度不同,钛黑的 IR 谱带结构表现出明显差异,反映出钛—氧配位多面体的畸变,与 X 衍射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7.
聚乙烯醇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提高聚乙烯醇乳液的稳定性出发,探讨了聚乙烯醇改性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工艺方案。分析了聚烯醇浓度、缩醛度、甲醛加入量对聚乙烯醇乳液粘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环氧树脂改性聚乙烯醇,使其耐水性得到提高.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原料配比、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改性结果的影响.以溶剂萃取法对其耐水性进行测试,确定最佳改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8%、环氧树脂加入量2.4%(质量分数,按聚乙烯醇溶液质量计)、改性时间2h、改性温度60℃可得到耐水性优良的改性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乙纶的分子结构研究.研究发现乙纶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asCH2-乙纶、νsCH2-乙纶、δCH2-乙纶和ρCH2-乙纶.以乙纶νasCH2-乙纶、νsCH2-乙纶、δCH2-乙纶和ρCH2-乙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乙纶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乙纶...  相似文献   

10.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石墨/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并将该复合纤维收集成无纺布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纤维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宽频质谱仪测试了纤维的导电性,利用万能强力机测试了不同纳米石墨含量纤维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测试了复合纤维的物相及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8%、石墨质量分数为4%时,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导电性最高,且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VA相比,电导率和断裂强度分别提高1个数量级和127.33%;XRD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石墨成功附着在PVA中;TG结果表明,石墨/PVA复合纤维初始分解温度相对于纯PVA变化不大,当样品质量保持率为40%时,4%石墨/PVA复合纤维较纯PVA相比,其分解温度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11.
温度测量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有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样品仓进行改进,在采集样品的吸光度同时,测量样品仓的温度,作为样品温度.并以40个小麦粉末样品为实验材料,在样品温度为4.7℃~22.2℃范围,使用不同温度下样品的200组光谱数据,建立了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温度修正模型和温度不敏感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修正模型的交叉校验预测标准差(SEP)为0.335,而温度不敏感模型的SEP=0.377.因此测量样品光谱的同时测量样品温度,结合温度修正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以不同产地的羊绒、羊毛纤维为研究对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羊绒、羊毛定性分析模型和羊绒-羊毛混纺纤维的定量分析模型.对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定性分析模型能够准确地鉴别出羊绒与羊毛纤维;定量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达到了0.998 1和1.206 1,能够对羊绒-羊毛混纺纤维的含量进行准确的预测;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羊绒、羊毛定性及定量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是一种重用的生物染色剂和光敏剂,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临床应用效果。本文研究目的是利用红外光谱研究MB在不同温度下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采用KBr压片法测量MB在24℃、37℃、80℃和120℃下的红外光谱,并对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归属进行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4℃逐渐升到80℃时,亚甲基蓝的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变化,其分子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温度升高到120℃时,4 000cm^-1~1 700 cm^-1之间的吸收峰迅速降低,这主要是由于CH、CN、CS键的断裂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MB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的现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纯花生油掺伪快速鉴别方法.实验分别配制了掺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调和油的4类掺伪花生油样品共40个,纯花生油样品5个,采集样品近红外全谱,通过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结果表明,选取径向基函数为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通过网格搜索和k折校验法确定核参数γ为1,惩罚参数c为1 024,建立纯花生油掺伪鉴别模型的识别率和预测率均达到100%,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两种含端烯基冠醚的热力学性质,比较了它们在晶态、液晶态和液态三种相态时红外光谱的变化差异,说明了光谱信息与分子结构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用红外光谱研究钛酸四丁酯与环己酮的反应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红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钛酸四丁酯与环已酮的反应历程。红外图谱表明这个反应可能是以酮—烯醇互变异构平衡过程控制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7.
将逐步多重线性回归(SMLR)技术与近红外光谱相结合,建立了预测柴油十六烷值的新方法。通过考察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最佳的预测模型,测定了29个柴油样品,其测量精密度优于0.4个十六烷值单位,相对误差≤2.85%。实验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试样用量少,不破坏样品,测量时间少于3min,在实际生产中测定柴油十六烷值方便易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了云南地区某医院经手术取出的胆石18例,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判断其所属类型,得到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结合含有环己酮和环己醇双组分的模拟油的红外光谱数据,建立预测模拟油中双组分含氧化合物浓度的定量校正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压缩红外光谱数据,将主成分作为模型的输入信息。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均可用于预测双组分含氧化合物的浓度。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好于其他两种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对于含氧化合物浓度的测定,红外光谱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快速、无损价廉且绿色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定了经2D(DMDHEU)整理棉织物的FT—IR光谱及其导数谱,FT—IR谱图中在1700cm~(-1)处有一个肩峰,这是由整理剂2D与基质纤维素峰叠加而产生的,作者提出了采用求其导数谱的方法,对棉织物上的2D整理剂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