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更加重视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起到关键作用。庭院景观作为社区内公共园林景观的延续,不仅能够显著优化人居环境,还能有效促进身心健康。该文从健康视角切入,针对亚健康人群,探析疗愈性庭院景观的心理和生理效益,总结疗愈性庭院景观的设计特征,提出景观要素的优化策略。通过该次研究,期望以疗愈性庭院景观设计缓解人们的心理问题,营造出一个能够亲近自然、安全舒适、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疗愈身心的庭院景观环境,同时为后续的疗愈性景观设计提供思路,为健康住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邢星 《中国住宅设施》2011,(9):37-39,42
该文运用景观空间构成和设计要素等相关景观设计知识,分析研究了官桥湖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特点,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滨水空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对于滨水空间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较少。文章从居民健康的角度出发,研究水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探讨滨水空间中存在的不健康现状,并提出具有健康效益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构成促进城市、景观健康统一的滨水环境,提升居民健康与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城市设计,尤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并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了武汉市的现状视觉意象,结合武汉市景观资源,对武汉市总体城市景观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5.
雷诚  申磊  王玲  张颖  张靓 《华中建筑》2023,(11):54-58
目前慢性疾病、亚健康等越来越成为威胁居民身心健康的核心问题,疗愈健康导向的规划与设计日益获得广泛关注,成为实现城市街区更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文基于疗愈相关理念的归纳梳理,阐释了疗愈街区的一般内涵,提出疗愈健康导向下的街区更新设计框架。针对城市居民心理、生理、社会三大健康发展需求,提出建立自然街区、慢行街区、互动街区、积极街区四大街区更新策略,并结合苏纶场街区更新展开实践应用探讨。通过系统阐释疗愈健康街区更新策略与方法,探索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环境品质改造与社会活力提升的新途径,以期为我国街区更新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滨水景观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为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城市建设与规划应关注滨水景观的生态建设,融入低碳设计理念,以此构建生态化、绿色低碳的城市滨水景观系统。在此背景下,论文结合某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项目,详细分析了低碳生态视角下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思路,明确了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张曼  刘圣楠  李春青  李雪华 《住区》2021,(6):131-13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观照并塑造能够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状态的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观点,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民安小区公共空间为例,从安全性、距离感、丰富性、吸引力、兼容性等方面,提出以塑造人行安全、加强环境心理手段干预、激活多维场域交互、符合生命节律与共享资源为设计手法的城市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过度的开发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经逐渐认识到城市建设中回归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对城市景观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构想,为城市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佳华 《园林》2007,(7):22-24
滨水景观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位置,如何更好地把握、处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与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是景观设计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颖 《建筑与预算》2022,(10):37-39
本文作者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及设计内容,然后结合已建成工程案例对设计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如防洪堤景观提升、滩地结合防洪水位设计要点等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思赟  高天  邱玲 《风景园林》2023,30(4):102-107
【目的】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复愈性环境的建设受到人们关注。校园作为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了解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法,对疫情隔离下校园不同环境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复愈性差异以及影响环境心理复愈性的因素展开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蓝色空间被认为是最具复愈性的环境,其次是操场和绿色空间,灰色空间最弱;2)环境偏好和环境复愈性呈正相关,增添环境偏好景观元素如水、鸟、树、鱼等有利于环境复愈性的提升;3)大学生进行混合行为的复愈效果最好,动态行为、静态行为次之,通过行为最弱。4)大学生在留校4个月内感知到的环境复愈性随停留时间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停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心理复愈性评分最高。兼容性维度的提升更加有利于环境心理复愈性提升。【结论】研究揭示了复愈环境所具备的特征,有助于景观设计师们为校园复愈性环境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建筑知识》2014,(9):13-13
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人们体闲娱乐生活的日趋丰富,很多城市都开始注意到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本文以重庆南滨路景观设计为例,详细阐述南滨路的景观设计理念,着重分析滨水岸线的生态设计要点,点明人文关怀在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指出夜幂是南滨路景观设计中的关键。整条南滨路岸线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城市立体景观,也满足市民的各种功能和精神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 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 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 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 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 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 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 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 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 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 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 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 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 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 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 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 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相似文献   

14.
15.
滨水绿地的有限立地条件制约了植物运用,通过研究滨水绿地的植物多样性情况,探索植物多样性对植物景观的影响,能够帮助城市滨水绿地兼顾植物景观设计与生态效益。选取上海代表性滨水绿地徐汇滨江,实地调研14块样地,测算了样地的植物多样性指标,运用美景度评价(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法进行景观评价,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徐汇滨江的植物多样性偏低,乔木物种多样性高于灌木;景观评价多为正向;景观效果与垂直层数、总物种数、灌木物种数、总Simpson指数、总丰富度、灌木丰富度呈现正相关。最后提出滨水绿地景观和植物多样性同步提升的建议:进一步丰富植物配置与造景层次,增加灌木应用,保证基本的植物生长与养护。  相似文献   

16.
马楠  刘勇  李姝洁 《城市建筑》2022,(4):163-165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公园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可以说,公园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标志性产物,为更好地凸显公园功能性,提高其观赏性和美观性,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就需要从绿色生态、文化、经济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和考量,合理规划设计方案,凸显其功能特征,更好地为人们生活及城市建设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城市公园的基本概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意义,以及具体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以期在为人们提供修养身心、锻炼身体的场所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城市自然环境,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读者启发。  相似文献   

17.
滨水是指与河流、湖泊、江海毗邻的土地或建筑物,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5.12"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震后都江堰滨水区域的城市功能现状的调研,以及采用多层次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对滨水区域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对都江堰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一次实际可行的规划探讨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贾佳 《建筑与文化》2016,(7):162-163
该文从体验的主观角度出发,探寻了场地特征和场所精神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以人的场所体验通过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滨水景观的设计解读,重新审视场地场所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钢 《中华民居》2012,(10):42-43
城市快速路产生于20世纪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时期,它是一种具备多车道、控制进出口、中央隔离带、全立体式交叉的道路,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交通干道类型,对于强化城市区域间的交通起着关键性作用。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3环16射"共290.5km的快速路网,以有效解决当前的交通问题,有系统、有步骤地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在快速路网建设中,规划建设中的"两快两射两环"是成都市2012年开工的一号重大工程,其中以成都市二环快速路的景观设计较为成功,为成都市景观规划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基于此点,本文在探讨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二环快速路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快速路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