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2014年9月21日~22日,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DFC’201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此次大会,由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办公室指导,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国家两化融合创新推进联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及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此次"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DFC’2014)"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  相似文献   

2.
田凌  刘果  刘思超 《图学学报》2021,42(3):349-358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仿真技术正向着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的方向发展,应运而生的数字孪生技术成为近年来的新兴研究热点.为探索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从仿真技术的发展脉络和应用场景入手,引入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开展生产线仿真分析的研究,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商业机构每到年终岁尾,都会针对一年的业务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数字整理,而制造业信息化行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开始做类似的工作。2007年11月28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国家"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办公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导,东部区域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组及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主办,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浙江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承办的"2007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在杭州成功召开,从而拉开了业界年度盘点的大幕。  相似文献   

4.
傅昆 《软件》2008,(12)
自动化与IT的协同,不妨看作是最近2年来国际自动化潮流中的一股绚烂的浪花。这一方面代表了自动化技术与IT技术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代表了制造工厂团队管理融合的趋势,正如本期封面故事里面所总结的:"商业压力和技术进步促使这种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征途中,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没有工业软件就不可能在工业化的硬优势基础上形成信息化的软优势,也就没有两化融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引起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本刊发表了吴志柳老师的这篇文章。诚然,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还值得讨论。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认为,在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先后是英国、美国和日本,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看,中国同先进的工业国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说中国是‘世界工厂’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并指出"某些国家制造‘中国是工厂将造成威胁’的论断是很不负责任的。"我们认为,"世界工厂"的概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世界工厂"的特征与工业化时代已有不同: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在信息化时代,"世界工厂"要以全球性的网络化生产、网络化采购为特征,是委托加工的制造基地。我们希望读者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数字制造环境下的加工过程仿真验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线数字制造环境是数字化工厂的核心,而加工过程的仿真与验证技术构成生产线数字系统的底层结构与制造过程数字化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加工过程在几何仿真与物理仿真方面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与存在问题,就该项技术向生产线数字制造环境融合的关键技术,即综合设备数字样机的完整数字加工环境的建立及加工过程仿真与上层制造环境的信息集成等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成为全球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中国被称为“全球制造基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的工业发展道路面临转型。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为中国工业发展的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智能系统学报》2015,(2):333-334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文件)吴科奖字(2015)第01号各地方人工智能学会、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学会各工(专)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为促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两化深度融合,增强智能装备技术水平和关键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我国信息化向智能化高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更好地为广大智能科技工作者和全体会员服务,2015年度第五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0.
作为德国‘工业4.0’计划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西门子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帮助制造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增强实力,进而助力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  相似文献   

11.
《自动化博览》2010,(7):5-5
近日,由中国工程机械总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网络化产品创新与协同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的子课题——“面向工程机械的快速制造综合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的验收。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寒冬尤其是制造工业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德国的"工业4.0"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都旨在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井传统工业,促迸的工业经济的转聖升级。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使得自动化技  相似文献   

13.
2015年5月28日,第二届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DFC’2015)在成都召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向我国制造业袭来。两化深度融合正在开启中国制造业的新篇章。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的工厂、车间乃至生产线,都变临新一轮的巨大变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让中国制造企业走向发展的新时代,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大幅增强竞争力,是举办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的一贯宗旨。本届大会为制造业人士提供了丰富的新思维、新见解和新模式,邀请了众多专家和与会嘉宾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4.
论CAPP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制造业信息化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由于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技术(AMT)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提出的众多先进制造模式中,均把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支撑技术之一。很多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生产模式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在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同志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报告还强调了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既定方针,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将两化融合的思想落实到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铺路搭桥。”这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北京市计算中心主任谢威对数字化制造与工业云服务平台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出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世界工厂”。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制造水平,在流程型制造业中,通过CAD、CAPP、PDM、ERP和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系统的实施,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个特点:各个特定行业拥有适用于本行业比较完整的生产制造信息化解决方案。在离散型的制造业中,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可以在某个行业内推广的完整生产制造信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自“两化”融合成为促进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来,燕山石化便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打造数字燕山,建设智能工厂”的信息化战略,全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生产、设备、财务、采购和销售5个业务执行和专业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中国制造企业真实而普遍的状态: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赚取最少的钱。"转型、升级"是所有中国制造企业的梦。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改变中国制造业的"悲催"状态,更是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调整振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  相似文献   

19.
航空工业是高技术产业,在飞机研制中,数字化技术已不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必备的基本手段,在航空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内,无一例外地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飞公司)选择通过实施信息化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以信息资源为战略资源,提高了其在航空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制造企业即将迈入2.0时代,对如ERP等信息化工具和信息化平台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近日,浪潮发布了其ERP新品—浪潮ERP-PS10,其融合了SOA、ERPII、敏捷制造、TQC、供应链环境下的协同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是浪潮面向制造业市场推出的全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