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燃煤飞灰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光谱吸收分析仪和原子荧光分析仪对杭州某热电厂 2 2 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不同工况燃烧时电除尘器飞灰中重金属元素Cd、Cr、Pb、Cu、Ni、Hg的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锅炉负荷和Ca/S比变化对飞灰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飞灰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Hg 相似文献   

2.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稳定化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理为目标,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各种方法,为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和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燃煤飞灰对痕量重金属吸附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飞灰实际上是一种吸附痕量重金属的固体吸附剂,而飞灰结构和组分、灰中含碳量以及烟气温度等因素对飞灰吸附脱除痕量重金属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吸附脱除机理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及化学吸附的组合,飞灰本身的结构特性和化学组分对痕量元素的吸附影响很大,烟温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而灰中含碳量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焚烧飞灰是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主要的副产品,随着垃圾焚烧事业在国内的推广,垃圾飞灰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对国内两种不同类型的垃圾焚烧炉产生飞灰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介绍了垃圾飞灰可能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为提高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资源化利用的程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飞灰回燃脱碳效率较低,导致回燃后飞灰仍不能满足综合利用的要求。文中基于飞灰的冷态流化特性,在自行设计的纯然飞灰的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燃烧脱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FB飞灰能够在流化床内连续稳定燃烧,维持炉内燃烧的最小截面热负荷约为0.4MW/m2,对应的临界飞灰含碳量为18%。密相区温度和运行床压对飞灰脱碳均有一定的影响。飞灰燃烧后在底渣的增重份额很小,最大不超过15%。试验系统的最大脱碳效率约为75%,远远高于飞灰回燃的脱碳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国内3个正在运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厂的飞灰。结果表明:焚烧飞灰成分相当复杂,其主要成分是SiO2、CaO、Al2O3和Fe2O3,其次为Na2O、K2O、MgO,还含有少量重金属,如Cd、Cr、Cu、Pb、Zn等,其中Pb、Zn等重金属严重超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属于危险废物。飞灰粒径的主要范围在10~100μm之间。焚烧飞灰熔点受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SiO2+Al2O3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飞灰试样的熔点,3种焚烧飞灰的熔点由高到低依次为FA3>FA2>FA1。  相似文献   

7.
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一些大中型电厂的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飞灰的处理问题。飞灰中的重金属及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飞灰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国内外飞灰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并展望了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陈秀彬  李震  高胜斌 《发电设备》2007,21(6):491-494
在自主研制的焚烧飞灰高温旋流熔融固化炉上对上海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飞灰进行了熔融固化试验,结果证实该熔融技术可较好地实现垃圾焚烧飞灰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解决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垃圾焚烧飞灰属于危险废物,但只要控制得当,亦可在消除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前提下进行飞灰的资源化利用。在总结目前国内外飞灰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基础上,对其中如水泥、混凝土、制砖陶瓷、玻璃陶瓷、沥青路面、路基、堤坝、农业、吸附剂、污泥调理等11种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飞灰用作路基材料所需技术层次较低,并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与人直接接触,环境影响较小,且飞灰用量较大,是目前我国进行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永  YamY.Lee 《热电技术》2002,(3):3-6,15
针对中国5台燃烧硬煤的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进行了详细研究,全面分析了煤质,分离器及运行条件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现场热态测试和实验室实验对CFB锅炉碳燃尽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焦碳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爆裂,磨损等行为与煤种有关,对CFB锅炉飞灰碳燃尽有很大影响。在CFB锅炉燃烧过程中焦碳反应性会降低,那些原煤变质程度低,粒径较大的焦碳颗粒的反应性降低尤为明显,研究还发现,炉膛内的中心区域气固混和不均匀会大大增加飞灰含碳量,最后提出了如何减少飞灰碳损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东地区垃圾焚烧飞灰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东地区3个正在运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厂的垃圾焚烧飞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飞灰的微观形貌、矿物组成、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焚烧飞灰由大量的不规则结晶相和非晶相组成,外观较为松散,呈球状、椭球状或片状并交错在一起,粒径以(50~80)μm居多;(2)3种飞灰的主要结晶相为:氯化物(NaCl、KCl、CaCl2)、钙类化合物(Ca-CO3、CaSO4)、硅酸盐、氧化物及其它复杂化合物;(3)焚烧飞灰为高浸出毒性的危险废弃物,其中Cd、Cr、Pb、Cu、Zn的质量分数均比土壤中高出很多,3种飞灰中的Pb、Cr以及FA1和FA2灰样中的Zn浸出值均超过标准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MSWI)飞灰的熔融处理是一种新兴的、先进的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式.在电热式熔融试验装置上进行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试验研究,采用压汞仪系统地分析了飞灰熔融所得熔渣的物理特性(孔隙率、比表面积),并研究了熔融温度、时间对其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XRD分析了飞灰与熔渣的晶相,研究了熔融温度、冷却方式以及氧化钙添加剂对熔渣晶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炉排-流化床垃圾焚烧的热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MW复合炉排垃圾焚烧试验装置进行了垃圾焚烧试验,在掺煤比〈20%条件下燃烧稳定。试验中测量了温度沿炉膛高度的分布,以及炉膛不同高度处烟气中的气体成分,并结合150t/d复合炉排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运行数据,对炉膛内的温度和烟气中的污染物生成分布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流化床燃烧过程中N2O的生成与分解机理.为了验证N2O的生成与分解过程及其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小型热态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油页岩燃烧N2O的排放特性试验,分别对过量空气系数、二次风率、循环倍率、床温等因素对N2O排放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和二次风率以及提高循环倍率可以有效降低N2O的排放量;在床温为850℃左右时N2O排放量最高,当提高和降低床温时N2O排放量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的熔融特性 ,选用了两种垃圾焚烧飞灰进行熔融试验。对试样熔融前后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重金属分布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两种飞灰试样在 1 4 0 0℃溶融90min后 ,熔融体表观结构平整光滑 ,有较高硬度 ,其断面有光泽且无明显气孔 ,已完全熔融 ;重金属Ni、Cr等 80 %以上固溶在熔融体中 ,而Pb、Cd、Hg、Zn几乎全部挥发 ,其挥发次序为 :Pb >Cd >Hg >Zn >As。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生活垃圾中典型的组分进行了重金屑含量分析,并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构成,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焚烧温度、垃圾含氯量、水分变化在焚烧过程中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焚烧温度提高使重金属的蒸发量增加;且垃圾组分中氯含量增加同样也会使重金属蒸发量增加,尤其是对于沸点较低的重金属,如Hg、Cd、Pb、Zn等;而垃圾中水分的变化对重金属蒸发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一直径为Φ22mm的小型燃煤循环流化床内,通过调节给煤 的位置,分级燃烧以及注入二次风的高度,向床内注入碳氢燃烧,研究N2O和NO排放控制技术。试验表明,从料腿上部给煤能显著地降低N2O排放,但会引起NO排放的增加;可采用多点给煤,调节给煤分配来保证N2O和NO排放量均能同时满足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8.
垃圾焚烧残余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两种不同类型垃圾焚烧炉产生的飞灰进行了理化特性分析,介绍了垃圾焚烧飞灰可能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国内外垃圾焚烧残余物的利用情况。同时指出,应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尽快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燃煤增压流化床N2 O和NO的排放特性。在增压燃烧的条件下 ,随着床温的增加 ,N2 O的排放量减少得很快 ;而床温对NO的排放影响很小 ,这一结果与常压下的结果不同。随着过剩空气量的增加 ,N2 O和NO的排放量均增加 ,但N2 O的增幅比NO小。NO的排放量随着压力的增高而有明显的降低 ,在过剩空气系数较低的条件下 ,压力越高 ,NO的降低幅度越显著 ,而N2 O则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