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热泵热水器的运行原理,分析了热泵热水器系统与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的差异,根据热泵热水器专用压缩机运行时间长、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对其泵体相关部件进行严酷工况下的受力分析,设计相应的压缩机泵体结构;并对具润滑油路进行仿真模拟、优化设计,以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热泵蓄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热泵技术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典范,而蓄能技术是太阳能热泵中的关键技术。应用蓄能技术可以改善太阳能热泵运行工况,提高太阳能热泵系统运行效率,弥补当太阳能辐射不足时,热泵系统供热量显著下降的缺陷。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热泵蓄能技术的研究和进展,并指出了太阳能热泵蓄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烟台地区某浴室的并联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以TRNSYS程序为平台,采用HVAC library模块,建立模型对并联式太阳能热泵系统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烟台气象数据分析得出并联式太阳能热泵系统运行方案,并对模拟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系统全年的太阳能保证率、系统性能系数COP、热泵的供热量、集热效率与热泵的COP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工况与参数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吴荣华  张成虎  孙德兴 《流体机械》2005,33(11):73-76,19
基于工程实践,在一定的技术背景条件下,对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制热、制冷工况及特征参数做了全面测试,包括供暖空调效果、水源侧运行参数、系统能耗水平、典型工况等,得到各类运行参数特性曲线.研究表明,热泵系统运行效果良好,水源侧温度保持在7℃以上,全系统制热系数大于3.5,制冷系数大于4.0,典型水源工况为7.5~3℃.对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与评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建成的太阳能-地热能综合利用多功能热泵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与交替供暖运行特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联合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日间系统运行效率,且U型埋管可作为热源缓冲体自动储存日间富余太阳能,以改善夜间运行效率,联合运行测试期内太阳能与地热能热源的承担比例为43.3%:50.2%;交替运行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前提下有效恢复埋管周围土壤温度,从而可提高太阳能与地热能的综合利用效率;整个供暖测试期内,地源热泵与日间太阳能热泵的平均COP分别为2.37、2.72,对应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昼夜交替运行模式及太阳能-U型埋管补热交替运行模式的平均COP分别为2.69、2.65及2.56.  相似文献   

6.
张震  张超  周光辉 《流体机械》2006,34(11):57-61
建立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实验装置,针对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分别研究了井水进口温度和井水进出口温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在不同井水进口温度下,合理选择井水进出口温差,可达到在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同时节约井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一种并联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热水系统,利用此系统对夏热冬暖的广州地区冬季热辐照强度高、中、低3种工况进行试验测试。针对低层建筑用户热水需求,模拟用户热水使用情况进行分时段放热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用户热水实际需求的条件下,空气源热泵需提供的热量要大于太阳能系统所提供的热量,尤其在太阳能辐照度较低或者无太阳辐照时。3种工况下的太阳能日保证率分别为28.22%、11.2%、0,热泵机组日平均COP分别为5.17,5.48,5.1,复合系统平均COP分别为6.47,5.9,5.03。系统能在不同工况下充分耦合各种工作模式,高效、稳定地在冬季满足热水需求,而在太阳能热辐射情况下,复合系统COP较热泵COP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把热泵技术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结合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和热泵系统性能,同时解决全天候供热水问题。现结合工程实例,对空气源热泵结合太阳能热水工程的系统组成及设计、运行工况、经济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源热泵机组的变工况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翔  戎卫国 《流体机械》2004,32(8):50-53,49
通过对某水源热泵机组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变工况特性分析和计算,得到该水源热泵机组变工况特性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误差检验,其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应用水源热泵机组变工况模型,可以清楚、方便地对水源热泵机组进行变工况分析研究,对于以后水源热泵机组及其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等其它方面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R417A热泵空调器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焓差实验台和热泵性能测试系统中,对1台R417A热泵空调器在高/低温工况下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改变蒸发器侧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测定了不同工况下空调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显示R417A热泵空调器的排气温度相对较低,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制热系数和功耗在高温工况时变化不大,低温工况时,由于室外侧翅片管蒸发器结霜系统各性能变化较大,在结霜后期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衰减.  相似文献   

11.
固定式和便携式状态监测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定式和便携式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基于MIMOSA标准设计分级数据库,采用标准输入/输出模块接口和基于ActiveX技术的分析功能,通过灵活的系统配置及固定式与便携式系统的集成,使本系统具有结构模块化强、开放性好、监测方式灵活、通用性强、使用面宽等特点,是较好的机器状态监测和企业信息集成工具。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6,(3):76-79
针对住宅小区不同入住率条件下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优化问题,以合肥市的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TRNSYS模拟软件建立小区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分别对入住率为100%、70%、50%、30%4种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以地源热泵系统全年能耗及土壤温升为优化依据。结果表明:在高入住率情况下,当地埋管出口水度大于22℃时开启冷却塔为最优运行策略;在低入住率情况下,夏季靠地埋管+冷却塔散热、冬季从地埋管吸热的运行控制策略最优,极低入住率(30%以下)情况下,采用夏季靠地埋管散热、冬季从地埋管吸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更加经济。研究内容对住宅小区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6XF型轴流通风机为例,对风机的气动、噪声和振动等参数进行了测试,经综合分析发现,随着流量的减小,先出现其特征与旋转失速不同的失速工况,继而出现其特征与喘振不同的近壳壁旋绕倒流的工况.详细阐述了所进行试验的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4.
大型机械装备润滑系统油况的在线监测是润滑故障诊断的关键技术之一,难点在于准确监测水分异常和润滑油老化失效临界点。根据油液老化过程缓慢且复杂、各种因素导致润滑油阻抗值变化的特性,研究基于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油况传感器;通过连续在线监测不同润滑油状态下传感器的体相阻抗、界面阻抗和高频阻抗的变化趋势,发现体相阻抗、界面阻抗和高频阻抗的数据趋势可以用来判断油的状况,具体表现为润滑油状态影响传感器体相阻抗数值和界面阻抗数值,添加剂状态影响界面阻抗数值;油液使用时间越长,老化程度越高,体相阻抗值越高;污染物和分解产物影响高频阻抗数值。介绍油液状态传感器的实现原理,通过实验和工程论证油液状态传感器监测水分和润滑油老化失效临界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电化学阻抗谱油液传感器能区分不同油液状态,能准确监测润滑系统水分异常和老化失效临界点,为设备润滑安全运维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桥梁检测综合作业车运动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桥梁检测综合作业车工作装置的臂架运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桥梁检测综合作业车的臂架刚性运动微分方程.利用ADAMs仿真桥梁检测综合作业车工作状态,为实现臂架未端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在建立液压缸位置控制系统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传统PID及模糊控制器优缺点,提出了PI+模糊规则自校正的控制策略,Matlab7.1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电液位置控制比例系统的动态特性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出高速高精度电主轴温升预测模型,将有限元模型与试验数据相结合,精确预测不同工况下电主轴的温度场。建立电主轴流场、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冷却系统及润滑系统参数对电主轴温度场的影响;考虑电主轴运行速度、载荷,设计电主轴损耗测试方法,将测得的电主轴总损耗作为计算电动机、轴承生热依据;考虑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参数及环境条件对换热系数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基于电主轴表面温度测试数据,优化电主轴换热系数,并将优化后的换热系数作为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建立170SD30-SY电主轴温升预测模型,将换热系数优化前后的温度场仿真数据分别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换热系数优化后的温升预测模型预测的精度提高了4.78%,提出的电主轴温升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得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变化,一般需要有直流偏置电压的交流驱动信号加到传感器上,然而驱动信号产生的静电力会干扰传感器的测量和可靠工作条件。文中分析差分电容传感器受到阶跃加速度信号作用时,不同偏置电压极性对可靠工作条件的影响,得到不同偏置电压极性下传感器的临界阶跃加速度与随测试信号电压和反馈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及其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若偏置电压极性为正-正或正-负配置,其电子机械反馈本质上是负反馈,且偏置电压极性-负或负-正配置,其电子机械反馈本质上是正反馈,偏置电压极性为负-正配置时,其抗阶跃加速度冲击的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8.
小通道平行流换热器是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散热部件。吸收了电堆废热的冷却液(50%乙二醇溶液),流过小通道换热管,由换热器外侧空气冷却。在进液温度、进风温度、冷却液流量以及风速变化的试验工况下,测试了换热器的传热流动性能。引入量纲一参数k,评估了各工况参数对换热量、阻力影响的强弱。接着,分析液侧努谢尔数Nu和摩阻系数f随雷诺数Re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小通道内(当量直径D=2.685 mm),冷却液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浪点Re_c=1 750,介于微尺度与常规尺度的临界值之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法,拟合得到层流和湍流的液侧换热系数,摩阻系数的关联式,以及空气侧阻力f_a公式。Nu和f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分别在[-7.06%,5.93%]和[-3.95%,4.11%]内,f_a的误差在[-2.22%,3.62%]内。基于这些关联式,建立数学模型,可在广泛多变的运行条件下,对换热器的运行性能进行理论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联合收获机的作业参数与作业性能密切相关,为了满足联合收获机作业性能的实时监测需求,设计了谷物状态监测装置采样盒及其减振器。采用动力学原理分析了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阻流阀往复运动的“采样-卸样”动作特性;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有约束条件的减振器保守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减振器动力学模型的虚拟样机并进行了求解,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对比无减振器作业情况,有减振器时谷物状态监测装置获取的图像中籽粒和杂质边缘清晰,图像质量更高;在同样的图像处理算法下,有减振器时破碎率监测结果精度提升了13.7%,监测精度达到了81.3%,含杂率监测结果精度提升了33.6%,精度达到了8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