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局部放电是电机绕组绝缘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局部放电测量,可以有效地判断绕组绝缘状况,从而掌握电机绝缘性能。南水北调宝应站建设中引进了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首次在大型泵站实现了同步电机定子绕组在线连续局部放监测,有助于提高大型泵站同步电机绝缘监测水平,对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及泵站运行管理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局部放电老化是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的主要老化因素之一,定期的监视发电机定子绝缘的局部放电或槽放电特性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与掌握发电机绝缘的运行状态。本文介绍一种用双电磁传感器逐槽测量线棒绝缘局部放电量的新方法。几年来,应用这种方法在4台汽轮发电机和1台水轮发电机定子绝缘上,进行了局部放电测量,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变频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绝缘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测量了不同运行年限的变频牵引电机的定子绕组绝缘诊断参数,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因数、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剩余击穿电压等特征参数,以及沿绕组不同部位的绝缘材料取样进行了热失重分析(TGA)来研究绝缘老化特征。介电性能测量结果表明,与新电机相比,运行后定子绕组的绝缘介电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槽口附近绝缘的老化程度高于槽内。TGA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了长达10年的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性能略有下降,且线圈下层边的绝缘老化比上层边明显。  相似文献   

4.
用最大放电量增加率评定定子绝缘老化状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进行了大电机定子线棒多因子老化实验 ,实验表明在电机定子线棒多因子老化过程中其最大放电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仅用最大放电量评定定子绝缘的老化状态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用最大放电量增加率来评定电机绝缘老化状态的新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绝缘老化过程和老化机理的研究是电力设备绝缘状态监测和状态诊断技术的基础.本文研究绝缘常用材料云母在大电机运行应力作用下的老化过程.对300MW/18kV发电机运行23年的定子线棒绝缘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通过衍射图谱分析绝缘中云母晶体的化学式,探讨了云母的老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运行应力尤其是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下,定子绝缘中所有云母晶体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K原子数由老化前的1减小为0.75,Al离子被Fe离子和Li离子置换,羟基被F离子置换等.但还很难解释其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蓉  王鹏  雷勇  周凯  吴广宁 《绝缘材料》2015,(3):12-17,23
分析了变频电机端部过电压及定子内部电压分布不均的产生机制和对变频电机绝缘的影响。结合相关国际标准,讨论了对变频电机绝缘开展局部放电检测的必要性,并对比了现有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根据快速上升/下降沿的连续方波电压下变频电机局部放电的检测特点,阐述了适用于变频电机局部放电型式试验和接收试验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绕组线圈是电机的心脏,至为重要。而绝缘,尤其是线圈绝缘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最易发生故障。为了提高电机运行可靠性,延长其寿命,电机制造厂家和电机运行部门都在积极开发和应用电机运行中的绝缘在线监测一诊断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当今世界正在应用的电机绝缘在线诊断最新方法。1电气诊断方法1.1局部放电电荷法当电机运行中线圈绝缘发生空隙、异物、龟裂、剥离、磨损、硬伤等老化缺陷时,便会出现局部放电等老化信号,此时可采用局部放电电荷法(包括两种检测线路:结合电容器法和接地线脉冲检测法)、放射电磁场法。1.1.1结合电容器…  相似文献   

8.
离线局部放电试验通常用于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的老化鉴定.离线局部放电试验一般需要无局放电源将定子绕组加至一定电压,通过局部放电传感器和检测阻抗,检测系统测量局部放电信号.停机后热态下的发电机所处的状态与运行时发电机所处的状态差异很大,因此不能以停机之后的热态来比拟运行状态,离线局部放电试验应该在定予清扫之后进行.应采取抗...  相似文献   

9.
在大型电机运行过程中 ,由于电、热、机械和环境应力的联合作用 ,其绝缘性能会逐渐下降。在实验室中通过多因子加速老化实验模拟了电机线棒在实际运行中的老化。对不同老化程度的线棒 ,使用超宽频带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测试了试样的局部放电 ,并分析了放电信号在时域和频域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试样线棒绝缘的不断劣化 ,放电脉冲时域波形的高频振荡不断加剧 ,脉冲宽度不断减小 ;同时 ,频域中的高频分量越来越丰富 ,谱峰逐渐增多 ,并且在高频段出现特征峰分布  相似文献   

10.
梁智明 《东方电机》2010,38(1):64-68
高压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绝缘将经受电场、热、电磁力和机械应力等的作用,导致绝缘的电气机械强度逐渐降低,形成绝缘老化。本文介绍了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结构和防晕结构,探讨了高压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绝缘电、热及机械老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电机定子绕组绝缘老化特性的在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绝缘将经受电场,热,电磁力和机械应力等的作用,导致绝缘的电气机械强度逐渐降低,形成绝缘老化。本文介绍了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的绝缘结构和防晕结构,探讨了高压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绝缘机,热及机械老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高压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绝缘将经受电场、热、电磁力和机械应力等的作用,导致绝缘的电气机械强度逐渐降低,形成绝缘老化。本文介绍了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的绝缘结构和防晕结构,探讨了高压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绝缘电、热及机械老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地监测大型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定子绝缘的局部放电,了解定子绝缘的老化状态,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大型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对虚拟仪器的概念、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安装方案、功能及其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实验室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频连续脉冲作用下电机绝缘局部放电信号的提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局部放电是引起PWM变频电机绝缘在高频连续脉冲条件下发生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时将导致电机绝缘的击穿.由于高频连续脉冲的上升时间为ns级且幅值为kV级,既加剧了电机绝缘的老化程度,也对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提出了高要求.为了有效提取局部放电信号,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脉冲电流传感器(ICS).基于该传感器建立了一套局部放电测试系统,以牵引电机电磁线绞线对为试样进行局部放电测试.测量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有效提取平顶区域的局部放电信号,对研究脉冲电压作用下的局部放电对绝缘老化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局部放电是引起PWM变频电机绝缘在高频连续脉冲条件下发生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时将导致电机绝缘的击穿。由于高频连续脉冲的上升时间为ns级且幅值为k V级,故既加剧了电机绝缘的老化程度,也对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提出了高要求。为了有效提取局部放电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声电传感器构成的超声检测系统,用于高频局部放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牵引电机绝缘系统的可靠性,根据牵引电机的运行环境,制定了电热联合老化、温度变化、恒定湿热、机械振动和沙尘为老化因子的可靠性验证方法,对机车牵引电机基准绝缘结构和待评结构进行对比试验,并测量了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因数和局部放电起始电压等非破坏性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可靠性验证方法可以快速对比绝缘系统的可靠性,试验过程中绝缘性能先升高后下降,介质损耗因数和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对绝缘系统老化的表征效果比绝缘电阻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际运行中的发电机定子线棒,制作了3种典型的定子缺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加速热老化试验,利用脉冲电流法研究热老化前后定子绝缘缺陷的局部放电特性差异.结果 表明:内部缺陷线棒模型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相较于热老化前出现了升高,而槽部放电和端部放电模型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在热老化后却出现了下降,这是由于加速热老化使得环氧云母带绝缘表面出现大量裂纹.内部放电模型的PRPD图谱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热老化后放电相位宽度变窄;槽部放电模型热老化后PRPD图谱形状由“山丘”状转为“半椭圆”状,放电密度明显升高;端部放电模型的PRPD图谱呈现电晕放电的特征,在交流电压正、负半周的放电表征不对称性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电机试样线棒老化特性测试电极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研究大 电机绝缘的老化机理,评估其剩余寿命,需要对其定子试样线棒进行多因子应力综合老化试验,并测试能反映其老化程度的特性参数。章对测试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环节-电极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采用超低方电阻混合漆料作为局部放电和介质损测量电极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一种新的监测大电机绕组绝缘质量的局部放电方法.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声法和虚拟仪器的局部放电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分析了系统组成原理和各部分功能.通过实验分析了局部放电超声波信号在大电机定子内的传播特性,以及该超声信号在发电机正常运行时弱噪声和强机械背景噪声下的传播区别.实验证明,利用超声波对大电机绕组绝缘局部放电进行监测是可行的,为实现局部放电故障点定位提供了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定子绕组绝缘的在线监测可以有效地保障大型电机的安全、可靠运行,现阐述了国外在线监测的各种方法及发展动态,指出局部放电的测试是诊断大型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状态的传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