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米曲霉UC6-90产曲酸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曲霉UC6-90产曲酸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分别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曲酸产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方法确定曲酸发酵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14.44%,豆饼粉0.50%,KH2PO40.40%,MgSO40.10%,pH6.0。经7d发酵曲酸产量达到45.2g/L,比原来产量提高13%。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黄原胶的发酵工艺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及黏度。方法采用摇瓶发酵,改变实验条件,包括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复合氮源的组成及含量,无机盐的组成及含量,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含量等。通过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来确定较为适合的发酵工艺。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硫酸铵0.1%,豆饼粉0.3%,柠檬酸0.1%,硫酸镁0.01%,碳酸钙0.02%;培养条件为:500 mL摇瓶发酵装液量100 mL,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28.5℃,培养72h。进行了发酵罐发酵实验,黄原胶的发酵产量可以达到25.02g/L,发酵液的终黏度5847cP。结论通过工艺优化,黄原胶产量及黏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红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正红菇(Russulavinosa)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变化趋势,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发酵温度、pH值、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正红菇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膏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酵母膏9g/L,KH2PO42g/L,MgSO41g/L;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8℃ ̄30℃,初始pH值为5.5 ̄6.5,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 ̄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g/L,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g/L。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成分及不同添加量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对黄原胶产量及其黏度的影响.在其他营养物质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进行了初步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是玉米淀粉,氮源是豆饼粉,加入磷盐、镁盐、钙盐等有利于黄单胞菌的生长及其代谢产物-黄原胶的分泌.最后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碳源、氮源...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高丙酮酸黄原胶,进行了黄原胶的除细胞法发酵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实验法,对发酵液pH、发酵温度以及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游离丙酮酸和NH4Cl的加入量对丙酮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50g/L、酵母膏0.08g/L、KCl 15g/L、KH2PO4 0.06g/L、MgSO40.8g/L、CaCO3 6.0g/L、柠檬酸0.015g/L、游离丙酮酸2.0g/L、NH4Cl 3.0g/L时,在pH 7.2,温度32℃下进行发酵实验,丙酮酸含量可达到4.82%.  相似文献   

6.
鸡腿蘑菌株筛选及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发酵筛选,选出生物量较高的菌株农林鸡腿蘑(N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玉米粉、蔗糖为碳源,麸皮为氮源;在此基础上,以筛选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KH2PO4和MgSO4·7H2O为考察因素,以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比例,确定鸡腿蘑摇瓶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 4 g/dL,蔗糖 2 g/dL,麸皮 4 g/dL,KH2 PO4 0.1g/dL,MgSO4·7H2O 0.1 g/dL.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玉米粉、蔗糖为碳源,麸皮、酵母浸粉为氮源;在此基础上,以筛选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KH2PO4和MgSO4为考察因素,以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比例,确定鸡腿蘑摇瓶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2.0%,酵母浸粉0.5%,玉米粉3%,麸皮4%,KH2PO40.35%,MgSO40.10%,此时干重可达1.83g/100mL。  相似文献   

8.
将玉米淀粉进行酸水解和酶水解,水解液作为土曲霉At394的碳源进行发酵.水解程度直接影响到衣康酸产量,适宜水解糖的DE值为35%.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液化水解糖(DE值为35%)100g/L,NH4NO3 3g/L,MgSO4·7H2O 4g/L,玉米浆2g/L,KH2PO4 0.2g/L,pH3.0.在最适条件下,摇瓶发酵衣康酸产量可达54.1 g/L,糖酸转化率为59.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对双孢菇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葡萄糖、KH2PO4、蛋白胨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了各因子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35.7g/L,KH2PO42.1g/L,蛋白胨3.1g/L;在此条件下可得到胞外多糖的最大产量,预测值为1.86g/L,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到胞外多糖的产量为1.87g/L.  相似文献   

10.
紫红曲霉发酵大米淀粉糖化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红曲霉液体发酵生产糖化酶的大米淀粉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了NaNO3、大米淀粉、KH2PO4浓度对紫色红曲霉产糖化酶的影响,通过三因素实验确立了产糖化酶培养基三种主要成分的最优条件:NaNO3 0.6g/100mL,大米淀粉3g/100L,KH2PO4 0.5g/100mL.在25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量4%,培养时间120h,在上述条件下生物量干重0.3392g,发酵液糖化酶活166.95U/mL,比初始条件下高出2.4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米根霉HB12利用玉米淀粉生产乳酸的发酵条件优化。从土壤中新筛选得到一株以高浓度玉米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米根霉HB12。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g/L)为:玉米淀粉140、NH4Cl 2、KH2PO4 0.3、MgSO4·7H2O 0.3、ZnSO4·7H2O 0.05、CaCO3 80;最佳培养条件为:摇瓶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为2.5×106个孢子,35℃、200r/min培养108h。该条件下,菌株最大产酸量为104.9g/L,产酸速率为0.97g/(L·h),对玉米淀粉的转化率达74.9%,产酸量提高了49.4%。此菌株能够直接高效利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玉米淀粉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从极端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产碱性果胶酶菌株RH214,经鉴定为Bacillus smithii。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产果胶酶活性,对产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金属盐为KH2PO4。根据单因素结果确定可溶性淀粉浓度、蛋白胨浓度和KH2PO4浓度为主因素,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得出菌株RH214的最优产酶条件:可溶性淀粉的浓度为85.6 g/L、蛋白胨浓度11.8 g/L、KH2PO4浓度为3.8 g/L、酵母粉1 g/L、FeSO41g/L、KCl 0.5 g/L、起始pH9.0、装液量80 mL/250 mL、温度40℃、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为16 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获得产酶活性为(88±0.86)U/mL,比未优化前的20.50 U/mL提高了4.3倍。  相似文献   

13.
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番茄红素的微生物法生产,研究了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均为玉米糖化液和玉米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糖化液40s/L,玉米浆40s/L,磷酸二氢钾0.5g/L。番茄红素发酵生产的最佳条件为发酵培养基pH6.5,发酵时间36h,三角瓶装液量40ml/250mL,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从6种碳源和7种氮源中筛选出鲍鱼菇菌丝体生长较适的3种碳、氮源。然后选取常见的3种无机盐,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鲍鱼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的最优液体培养基。结果表明:利于鲍鱼菇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培养基(g/100mL)为:红糖2、酵母浸粉0.3、MgSO4 0.1;利于鲍鱼菇胞外多糖产生的液体培养基(g/100mL)为:果糖2、牛肉膏0.3、KH2PO4 0.1。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从甘蓝腐烂根部的土壤中分离选育的黄单胞杆菌C2发酵产黄原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碳氮源的浓度)和发酵条件(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pH、装液量)进行优化;为提高黄原胶的胶体性能,在培养中添加不同量的游离丙酮酸。结果表明,液态发酵生产黄原胶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55 g/L,鱼粉10 g/L。黄单胞杆菌C2菌株在接种量为4%,pH值为7,于28 ℃、130 r/min条件下发酵60 h时,黄原胶产量达到34 g/kg。添加游离丙酮酸2 g/L时发酵液黏度为16.0 Pa·s,此时胶体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选用乳酸菌发酵生产L-乳酸,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nhnken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以期提高L-乳酸的产量。最终确定最优培养基为(g/L),乙酸钠1.69、蛋白胨6.33、酵母膏6.63、葡萄糖30、吐温80 1、玉米浆10、柠檬酸二铵2、KH2PO40.28、MnSO4.7H2O 0.2、MgSO4.7H2O 0.2、CaCO310。在上述条件下,发酵乳酸菌的L-乳酸产量为12.533 g/L,比优化前提高74.07%。  相似文献   

17.
将黄原胶引入到淀粉浆料中,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RVA)研究了黄原胶的加入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能和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讨论了黄原胶与玉米淀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黄原胶可促进淀粉糊化,降低淀粉的糊化温度,缩短糊化时间;随着黄原胶质量分数的增加,淀粉的糊化峰值黏度增加,表现了2种高分子的相互作用;黏度衰减值随黄原胶增加...  相似文献   

18.
马勃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勃发酵液中菌丝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马勃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马勃液体培养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黄豆粉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黄豆粉1.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最适合马勃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26℃,pH值6.5,摇瓶装液量为250ml装80ml,摇床转速130r/min,接种量15%。  相似文献   

19.
发酵因素对黄原胶分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发酵因素对黄原胶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和无机盐是影响黄原胶分子量的极显著因素,而氮源、摇瓶振荡培养速度和接种量则是显著因素。经正交设计统计学分析,产生高分子量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是:蔗糖2%、玉米粉2%、鱼粉0.3%、豆饼粉0.3%、CaCO_30.3%、pH7.0,摇瓶发酵接种量是1%,摇床振荡培养速度是240r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